温州市重大软科学项目R2004A08研究报告.doc
《温州市重大软科学项目R2004A08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重大软科学项目R2004A08研究报告.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州市重大软科学项目R2004A08研究报告】温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执 笔: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 韩纪江2005-4-30【温州市重大软科学项目R2004A08研究报告】温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执 笔: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 韩纪江课题主持人:韩纪江讲 师温州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成员:贾永明处 长温州市农办姜永柱副院长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蒲祖河副教授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杨福明副教授温州大学经济学院叶茜茜助 教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温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课题组2005.4.30目录第一部分 引言1一、 研究意义1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述评3第二部分 温州城市化进程中的
2、土地利用问题5一、 农地减少问题5(一) 温州市农地减少的现状5(二) 温州市农地减少而出现的问题8(三) 土地生态日趋恶化10二、 征地矛盾问题11(一)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失地的必然性11(二) 农民失地形成的问题分析13(三) 农民对于征地的感受16三、 地价高昂问题18(一) 温州城市地价18(二) 温州城市房价21(三) 温州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22(四) 房地产价格高昂的后果25(五) 温州房地产价格的走势辨析26第三部分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28一、 提高农地利用效率28(一) 农地转变的自发冲动与耕地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矛盾28(二) 必须保护耕地29(三) 坚持农地利用的可持续发
3、展观33(四) 整理开发农地和农村宅基地35(五) 保护风景资源,实施生态补偿36二、 规范土地征用38(一) 区分三类失地农民38(二) 进行保护性的土地征用40(三) 创新农地征用制度,防止盲目圈占土地42(四) 妥善安置失地农民43三、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45(一) 集中利用土地45(二) 增加建设用地供给46(三) 增加商品房供给48(四) 规范土地二级市场50第四部分 基于土地高效利用的城市化对策51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宏观管理51(一) 城市土地经营51(二)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53(三) 城市土地出让制度54(四) 城市土地制度改革56(五) 强化土地利用规划59二、 集聚城市
4、人气、加速城市化进程61(一) 温州城市化进程的现状61(二) 促进农民的市民化64(三) 有效降低房价66(四) 选择集约利用土地的城市化道路67参考文献68温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第一部分 引言一、 研究意义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根据温州加快城市化进程纲要,温州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市区建成区人口规模要发展到160180万人,城市用地规模160180平方公里;2个副中心城市,城区人口规模要发展到40万人左右,城市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
5、方米。新一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更是放大了城市总体规划视野,突出大都市区规划,提出环大罗山的温州城市发展形态。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温州将形成以温州中心大都市为核心、以乐清瑞安为两翼、以星罗棋布的小城市、小城镇为辐射的城市圈。随着经济发展,温州已经拉开滨海大都市的框架,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并且正在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即将有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和生活。温州的城市化水平,在2010年有可能突破现有规划,达到70%以上;届时,如果措施得当,温州的城市化水平将有可能达到80%。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温州城市化进程面临诸多
6、障碍。首当其冲,人多地少、可利用土地短缺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温州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平原只占17%;耕地240万亩,占13.6%。按照当地户籍人口计算,温州人均耕地仅为0.32亩;按照户籍人口加其他常住人口计算,温州的人均耕地面积就更少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不管科学多么发达,土地仍然是人类的基本生产和生存条件,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最大的国计民生问题。土地不但关系到人民的衣食住行,还深刻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着城市化的进程。尽管面临着较多的资源约束,温州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在加快。改革开放以来,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降低进城入市门槛,促进生
7、产要素聚集,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温州的小城镇增加到100多个,建制镇的人口占全市的60%以上。温州中心城市的规模和档次有了很大的提高,30多个经济强镇迅速崛起,城镇总建城区面积发展到150平方公里,大都市区的框架已经拉开。城市辐射范围逐步从城镇区域发展到农村地区,远郊区的集镇不断扩大,重点中心镇、开发区、工业小区之间联系密切,一些集镇已组合成有机结合的城镇群体。村镇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建成一批现代化的示范村和居委会。以“百项千亿”工程为载体,加快建设与大都市相适应的枢纽型、功能性基础设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温州整体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促进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就业,一些地方开展 “订单培训”,
8、专家授课为农民点题,政府针对农民的“订单”,“免费办班”,使部分农民有了一技之长,加快了当地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农民在积累了大量创业资本后,就不再是打工族,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老板,可以为其他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农民的身份也得到彻底改变,地位相应提高。大量你们源源不断的从农村向城镇迁移流动,极大促进了温州城市化水平,也给城市土地利用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城市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土地利用形式的改变,即由原来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土地问题,即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本项研究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造成耕地、风景资源等
9、的减少,可以概括称之为“农地减少问题”。农地减少,会使农产品供给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在当前或许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将来会导致严重的生存危机。其次是征地过程中存在的大量利益冲突,即“征地问题”,这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内容。土地对于农民具有很多社会保障功能,如提供足够的食品是最低生活保障,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是养老保障,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失业保障。失地后的农民必须同时获得这三个方面的保障,才能避免各种“三无农民”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城市土地的“地价高昂问题”。土地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非再生性等自然特征,随着温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的供给有限,而需求异常旺盛。城市建设每年可用的土地只有2万
10、亩,与每年数十万亩的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供求矛盾的加剧,导致温州土地长期处于高价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影响到城市建设、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上述三个方面的土地利用问题,给温州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造成很多现实障碍。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更经济的规划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温州未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项研究如果获得成功,至少可以在短期内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促进温州“一港三城”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述评(本文各个学者观点的具体出处见本文最后的参考文献部分)。早在198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1989)就指出,中国八亿以上的人口是农
11、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最保守的估计,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到城市。否则,经济现代化就难有大成。因为任何一个先进国家,农产品消耗的总价值,都在国民总收入的20%以下;同时,要在农村内大量增加工商业产品,就会因费用奇高而难以办到。由于人为的遏制城市化、尤其是长期设置了进入大城市的高门槛,张五常预计的大搬迁并未出现,但全国平均每年也有一千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其中一部分是就地转变,一部分是迁移到城镇。张五常的分析可以说代表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对中国城市化战略的看法:城市化能够节约社会交易成本,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纵然城市化会带来耕地减少、农民失地、地价上涨等
12、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应该否定城市化,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是为了促进城市化,而非阻碍城市化。很多学者和政府官员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了思考。如徐建春(2002)认为,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集约利用土地和优化配置土地的必由之路;然而,只有高品位、高质量的城市化,才有可能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杜新波(2003)认为,当前制约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土地问题主要表现在:现行农地制度安排存在着效率缺失,土地产出效率不高,城市化“门槛”过高;应该建立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公司化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完善征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谢扬(2003)提出,建国后
13、,中国工业化道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走了一条城市化滞后的弯路,现在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即粮食问题、城镇发展与土地占用关系问题、城市化能否加速的问题。要把城市居民“房改”与城市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城市化的一个突破口,理顺土地制度,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土地利用价格。郭其友(2003)提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优化城市土地的配置效率,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促进土地合理配置及集约利用;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土地开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仇保兴(2001)提出,实行城市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是由土地资本的重要性决定的,要使有限的
14、城市空间发挥最大效用,必须高度重视对城市土地的供应和运营的管理,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张正河等(2001)认为,作为主基调的经济发展与节约土地的国策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耕地非农化速度加快,盲目占用、违法使用土地的现象大量存在,且集中在优质耕地。朱明芬(2003)提出,土地征用过程是一种利益的重新分割,失地农民的利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必须增加征地补偿内容,提高补偿标准,改变补偿方式,健全社会保障和征地补偿制度。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国内各地都在进行一些实践探索,凡是城市发展快的,无一不是通过经营土地资产来积聚城建资金的。如香港把土地经营作为一项重要
15、内容,21世纪初期,“土地基金”是香港政府最庞大的资产之一,房地产相关的收入占到政府总收入的四成,集聚了大量财力用于城市建设。深圳由于合理运用了土地资产,很快就把一个边陲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目前,深圳全市农业人口将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其集体土地收归国有,深圳将成为中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现代化城市。义乌的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受到经济发展推动,义乌的土地需求强劲,似乎全部土地被征掉也不够用;为此,义乌已正式启动“城乡一体化行动”,相信不久将会像深圳一样,发展成为一个无农民的现代化城市。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土地供给,很多城市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如深圳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提高补
16、偿费用,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人均留有各种用地400平方米。上海、天津等地都提高了农地平均产值,以增加补偿金额。广州和东莞则开始将征地价格与市场价格挂钩,有的征地补偿费已高达25万/亩,接近土地交易的市场价。有的地方则用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入股,每年支付一定资金,将“死钱”变成“活钱”。温州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方面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作为经济发展迅猛而土地资源异常稀缺的温州,正在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停止别墅类用地,严格控制高档住宅和写字楼用地;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主要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出让。温州创新了一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新办法,如明确规定凡是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依法转让
17、时,其土地使用权可相应转让。这些措施都极大增加了土地供给总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不过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当前,温州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面临的土地资源短缺的约束也越来越大,这种约束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硬性约束,要正视这种约束下产生的各种问题,力求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下,避让、消减和最终克服这些问题。第二部分 温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一、 农地减少问题(一) 温州市农地减少的现状农地,指农业用地,是可以用来进行农业经营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畜牧养殖用地、养殖水面等,尚未进行利用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沙、荒滩(水)等“五荒”地也可以粗略的包括在
18、农地里面。温州的自然资源,主要是土地存量严重不足,可耕地就更少了。截止2003年底,温州全市总人口742.28万,土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0人;耕地总面积240万亩,其中水田182万亩,旱地58万亩。温州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多地少,土地分割过细,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5亩,而温州人均耕地只有0.32亩,从一定程度上说,可利用的土地是温州最重要的稀缺资源。非农经济的“爆炸式”发展,会对三农带来一个负面效应,即抽走农村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侵占农业资源和发展空间,使农业生产日渐萎缩,农业生产,越来越成为大多数农民的“副业”。这既是我们所衷心盼望的一个结
19、果,但也是我们要十分关注和谨慎处理的一个问题。与农业相比,非农产业较高的比较效益,会产生一种“虹吸”现象,从农业尽可能多的吸引资金,非农产业大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抽走几乎所有的农业剩余、甚至是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当前令人生畏的温州“炒房团”或“购房团”,就大量集中了温州各地的农业剩余资金。在这个过程中,耕地的减少,是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大量农地转为非农用地,耕地存量剧减,如从1984年的291万亩减少至2003的240万亩,20年来温州耕地年均减少2.56万亩。具体情况见下表和下图 见温州统计年鉴2004。温州市历年耕地面积年份耕地面积(万亩)复种指数总面积水田播种面积1979296.7
20、3223.25647.102.181980295.40222.66641.632.171981294.38222.09681.352.311982293.72222.17680.882.321983293.18222.54662.882.261984290.96221.75636.682.191985283.67217.20626.732.211986280.28215.07627.232.241987277.91214.01624.292.251988276.74213.35588.802.131989276.03212.82617.782.241990273.83211.32647.462
21、.361991273.29210.98642.322.351992270.21207.66624.832.311993266.04205.25564.302.121994260.07201.14537.332.071995257.06198.44549.362.141996255.20196.98558.532.191997255.20196.58562.262.201998254.75195.66559.102.191999250.85192.45549.322.192000247.88190.62505.762.042001243.05186.65460.911.902002242.871
22、85.10441.871.822003239.78181.76406.581.701979296.73223.25647.102.181980295.40222.66641.632.171981294.38222.09681.352.311982293.72222.17680.882.321983293.18222.54662.882.261984290.96221.75636.682.191985283.67217.20626.732.211986280.28215.07627.232.241987277.91214.01624.292.251988276.74213.35588.802.1
23、31989276.03212.82617.782.241990273.83211.32647.462.361991273.29210.98642.322.351992270.21207.66624.832.311993266.04205.25564.302.121994260.07201.14537.332.071995257.06198.44549.362.141996255.20196.98558.532.191997255.20196.58562.262.201998254.75195.66559.102.191999250.85192.45549.322.192000247.8819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州市 重大 软科学 项目 R2004A08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6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