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洲水岸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龙洲水岸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洲水岸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龙洲水岸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重庆*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OO七年二月十六日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一、项目简况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三、项目承办单位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一、项目提出的背景3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意义4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7一、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7二、龙洲水岸景区利用条件和市场分析10第四章 景区内景点规划设计及内容17一、景区内景点规划设计17二、景点规划内容18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1一、景区景观工程21二、景区旅游配套设施(接待设施)21第六章 景区环境保护22第七章 项目实施方案23一、项目组织实施2
2、3二、项目建设期限24第八章 项目费用与效益估算25一、投资估算25二、收入和税金估算28三、成本费用估算30第九章 资金来源与保障33一、债务资金33二、项目资本金33三、资金来源与保障33第十章 财务分析35一、有关数据说明35二、融资前分析36三、融资后分析37第十一章 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40一、敏感性分析40二、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应对与风险等级判断40第十二章 项目评价47一、经济效益评价47二、社会效益评价47三、环境效益评价48第十三章 结 论49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项目简况龙洲水岸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龙洲水岸景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新区,西临长江,东侧沿
3、已建设完成的40米宽滨江景观大道龙洲大道展开,南接渔洞旧区,北连道角及上界高速入城口。本项目是巴南区龙洲湾新区建设的重点,在巴南区山水城市建设大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重要的滨江生态景观带,也是巴南区建设未来山水城市的新形象标志,其建成将对巴南区形成未来健康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以及完善的城市功能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项目以打造巴南区滨江带的优美景观,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人文活力,创造拉动巴南区经济发展契机为主线。本项目将把巴南区龙洲滨江带打造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保健疗养、游览观光、风貌展示为一体、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本项目把人工与自然景观、各类景观空间、各项功能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风景
4、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旅游价值。本项目建成后,将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项目用地滨江长度近1.6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17.7公顷。本项目将建设观江餐娱休闲带、滨江漫步带、生态保护带等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48960平方米。项目建设期1年,项目总投资1.7亿元。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水岸城市景观方案设计(重庆博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巴南区人民政府);3、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报告(重庆市旅游局);4、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重庆市人民人民政府);5、重庆市巴南区政府工
5、作报告;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案例(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8、有关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9、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三、项目承办单位重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19日。现有职工近1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经济师近10名。该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负责龙洲水岸景区的保护和开发。2006年下半年龙洲水岸景区景观工程建设已经开始。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巴南区政府对龙洲水岸景区的开发极为重视。*公司对完成本项目的各项工程充
6、满信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旅游活动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和人们旅游观念的日渐成熟,现代旅游发展方式已由过去单纯的以观光为目的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及以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专题旅游于一体的多种方式转化。以达到休闲放松、修身养性、健康娱乐、丰富生活和提高素质的综合效果。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市人向往自然、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心情日趋迫切,追求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休闲享受,渴望身心彻底放松的休闲旅游的需求,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有关旅游专家指出,我国3至5年
7、内,休闲度假消遣旅游必将成为旅游发展的亮点和热点。休闲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成为造就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肥沃土壤。近几年来,重庆市巴南区旅游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结构还不尽合理,从总体上来讲,在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开发建设休闲旅游产品方面则显得相对滞后,至今仍难以适应巴南区市民和来巴南区的旅游者休闲旅游的需求,从而导致旅游者在巴南旅游的停留时间十分有限。回归自然是现化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龙洲水岸景区项目正好可以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这里有山水相宜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建设龙洲水岸景区,并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连动发展,是巴南龙
8、洲湾新区合理利用资源和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2、“十五”期间,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但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深层次的问题。同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相比,同周边省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景区、景点提档升级任重道远;在国内外有美誉度、有影响力的旅游大项目少,旅游项目投资分散;旅游投入不足,相关资金整合兼顾不够,社会资金特别是有实力的大业主进入旅游业较少。本项目投资1.7亿元,将促进重庆市特别是巴南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升级。3、由于人类与生俱有的亲水性,
9、背山面水的习性,自古以来滨水而居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在现代社会,城市滨江带是最能充分展现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城市独特文化内涵的重要区域,因而城市滨水景观带通常也是最能引人入胜的地方。国外的威尼斯、悉尼;国内的青岛、三亚等滨水城市,都是因其滨水特征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居住和旅游城市。近年来,我国重庆、杭州、大连、上海、宁波、广州、桂林更是因对城市滨江滨湖滨海带的重新开发和建设,使城市形象大放光彩,进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国众多大、中城市滨江带的开发如火如荼。龙洲湾新区位于长江之滨,真武山下,是李家沱组团与鱼洞组团的连接部,新城区数年内将新增人口10万人。随着整个巴南区行政机关将
10、在2008年前搬迁到龙洲湾新区,龙洲湾新区滨江景观开发已迫在眉睫。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意义1、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实行政策倾斜,为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庆市委、市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打造中国旅游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风景区作为旅游业的载体,其保护、建设和开发工作,在调整巴南区产业结构方面起到先导性的作用。2、开发龙洲水岸景区,是继巴南区南温泉、东温泉、桥口坝温泉和樵坪山、圣灯山、云篆山及南湖后向广大游客开放以来又一新特景区,并将与巴南区各大景区形成有机接轨。该景区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带动巴南区文化旅游业的振兴和发展。3、龙洲水岸景区滨江长度近
11、1.6公里,是巴南区重点水利风景区。加强对风景区资源的保护,有序地开发利用,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质上是加快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的建设,这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4、龙洲水岸景区开发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据有关专家估计,龙洲水岸景区建成后,能降低环境污染负荷10-15%,调节温度12摄氏度、相对湿度1015%,对巴南主城区(李家沱、渔洞、新城区)的环境气候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5、龙洲水岸景区既是重要的滨江生态景观带,也是巴南区建设未来山水城市的新形象标志。其开发建设有利于塑造巴南区城市特色,提升巴南区城市品位,改善巴南区人居环境,将进一步扩大巴南区的知名度,改善巴南
12、区的投资环境。6、龙洲水岸景区的建设,对巴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有关专家估计,龙洲水岸景区带动周边区域房地产开发,周边区域土地将增值数十亿,同时对巴南区相关产业(如餐饮、娱乐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巴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7、龙洲水岸景区的开发,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预计本项目为当地农民和三峡库区移民提供500个就业机会,仅此项可为当地农民和库区移民增加年收入360万元,这对缓解当地农村和三峡库区剩余劳动力就业,为下岗职工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快龙洲水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将龙洲水岸建设成集生态保
13、护、休闲娱乐、游览观光和风貌展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一、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五”期间,尽管历经了“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仍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跨区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旅游、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1、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近五年来,重庆市入境旅游稳健增长,国内旅游全面发展,假日旅游空前繁荣,出境旅游方兴未艾,旅游接待和收入等经济指标翻了一番。2005年全市旅游人数达6017.71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52.39万人次,国内旅游者5965.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4、301.12亿元人民币,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64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全市旅游人数年均递增率达到14.2%,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达到15.2%。旅游经济总量增长率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平均水平。2、产业规模日益壮大。2005年,全市共有旅行社220家,比2000年增长了15.8%。其中:国际旅行社23家,比2000年增长了15%;国内旅行社197家,比2000年增长了15.9%。星级饭店189家,比2000年增长了114.8%。其中三星级及其以上饭店103家,比2000年增长了202.9%。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7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还涌现出一批新兴的旅游景
15、点。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96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101.4%。基本形成了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促进了环保和生态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尤其是为库区移民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宣传重庆、扩大对外交流、提升直辖市形象,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3、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旅游交通“瓶颈”初步缓解。“半小时主城”、“8小时重庆”工程顺利完成,以国道为干线、省道一级和二级公路为主体的放射状公路网基本形成;西南、西北地区与华东、华南地区的铁路干线
16、连接通道初步贯通;三峡库区港口码头复建工程全面启动,库区港航条件明显改善;民航“一大一小”机场布局的形成,使全市区域旅游景区之间的通达性得到空前提高。二是主要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景区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旅游国债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景区交通、环境治理、供水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速完善和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进展明显。三是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和第三届中国重庆旅游交易会,大大提高了重庆旅游在境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四是跨区域旅游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与川、黔、鄂、新等省区达成了无障碍旅游区的共识。五是旅游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加大了政策
17、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文件,修订了重庆市旅游条例,为初步构建起我市旅游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重庆市旅游业“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宏观环境总体向好,是旅游业大有作为、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主要表现为:、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将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约定条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时期,外国旅行社可以通过合资或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外国旅游企业的进入,将带来新的资金和经营理念,也会对国内旅游企业产生明显的示范和规范效应,有利于加快引进和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
18、则的运行机制,优化旅游的发展环境。同时,外国旅游企业的进入,将直接带来入境客源的增长,也为发展商务旅游带来广阔的市场。随着旅游相关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与旅游业发展密切关联的金融业的扩大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关税的降低将大幅降低我国旅游业经营者的经营成本。、持续增长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撑。 “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与档次都将得到更大的优化。预计,到201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
19、“十一五”期间,旅游将继续成为大众化的消费热点,并将登上新的台阶。、产业结构调整赋予全市旅游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资源消耗少、劳动密集、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符合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就业与再就业、拉动内需、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旅游业被列入了国家“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的需求潜力大的重要产业和我市着力培育的新兴支柱产业。另外,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重庆直辖
20、市体制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体现,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重庆与外部的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内部的交通网络更加便捷,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龙洲水岸景区利用条件和市场分析(一)利用条件1、区位条件 项目所在的龙洲湾新区位于长江之滨,真武山下,是李家沱组团与鱼洞组团的连接部,是重庆南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新区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15000亩),分A、B两个区各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有500亩生态景观公园,6公里亲水江岸,1000米景观艺术长廓,时尚休闲广场等,总体布局将体现自然山水格局。2、交通条件龙洲湾新区的交通优势显
21、而易见,距重庆中心城区12公里,从这里到重庆主城的任何一个区都在20分钟车程内。新区内规划了“三横五纵”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以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为主形成内外交通体系。贯通新区的主干道龙海大道,已于2004年竣工,龙海大道双向8车道,与连通巴南和重庆主城区的渝南大道相接。集交通、休闲、观光、娱乐、灯饰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城市景观大道龙洲大道也竣工通车,龙洲大道北接上界高速公路,南连鱼洞城鱼胡路口,纵贯整个龙洲湾新区,全长5062米,路宽44米,双向6车道,总投资达2.8亿元。3、市场条件 2001年至2005年是巴南区旅游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据统计,5年来巴南区累计接待游客801.2万人次,旅游
22、综合收入27.81亿元,年均增长达9%,累计增长达45%。2006年巴南区旅游总收入达到9.6亿元,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8.3%,旅游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随着重庆经济的飞速发展,巴南区的区位优势逐渐显露。到2010年,预计巴南区年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旅游经济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以上,旅游产业将成为巴南区的支柱产业。4、设施条件项目区域内道路、供水、电力、电信等设施基本具备,而且日趋完善,能满足游客的需求。5、资源条件 (1)地形地貌龙洲水岸滨江景观带以新城都市繁华为背景,近览江天胜境、远眺鱼洞灯火,是巴南区
23、重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整体环境颇具特色。(2)水文地质基地滨临长江,三峡大坝三期工程形成后,常年水位将到达184.0标高,洪水水位,标高为194.00,用地内另有雨水管沟排水口三处,分别位于各平台之间。(3)景观视线基地内地形高差变化强烈,沿江一侧的岸际线变化丰富,在基地的不同竖向高度和平面位置上,对外景观视线可以组织出远眺,近观、俯视、环顾,对景等各种视线类型,为景点设置提供了优越条件。(4)人文景观巴南区历史悠久,抗战文化、巴人文化、民俗文化、汽摩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富集,人杰地灵,人文底蕴丰厚,为景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素材。6、其他条件龙洲水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为巴南区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龙洲水岸 旅游 基础设施 配套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6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