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源下组煤开采可行性论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源下组煤开采可行性论证.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组煤开采安全可行性分析报告临沂兴宇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四月项目负责人: 连传杰院 长: 邢连军报告主要编制人员连传杰 汪西荣 陈建勇 王 阁李业辉 李光明 王树杰 赵桂祥雷 波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矿井概况2 一、矿井位置及交通2 二、自然地理2 三、矿权设置3 四、矿井开采与资源利用概况4 五、相邻矿井概况7第二章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10 一、井田地层10 二、井田构造14 三、可采煤层与煤质19 四、矿井水文地质23 五、瓦斯、煤尘与煤的自燃29第三章 下组煤放水试验工作情况及试验成果30 一、放水试验情况30 二、放水试验成果33第四章 防治水方案38 一
2、、7煤层38 二、8煤层40 三、9煤层41 四、10煤层41 五、10煤层42 六、小结43第五章 下组煤开采安全技术措施45第六章 结论49前 言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由肥城市兴隆煤矿改制为山东隆源煤矿集团公司,2001年变更为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隆源煤矿)。该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t /a,1984年建井,1989年试生产,1992年正式投产,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18万t/a。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隆源煤矿现持有2011年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标高-30-700m,生产规模15万t/a,界定的井田面
3、积4.4264km2,目前煤炭生产许可证批准开采31、4煤层。截止2012年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3370.1万t,其中:基础储量855.8万t,储量630.7万t,资源量2514.3万t。截止2012年底,矿井3、4煤层保有资源储量497.7万t(3、4煤层分别为459.1万t、38.6万t),储量148.5万t(3、4煤层分别为139.6万t、8.9万t),尚可开采8a。隆源煤矿在勘探及生产期间,对井田范围内的7、8、9、101、102煤层赋存条件进行了多期勘察,综合肥城煤田的开采实践表明,隆源煤矿井田范围内的7、8、9、10、10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经对现持采矿许可证界定
4、平面范围内的7、8、9、10、10煤层的资源储量核实结果,矿井下组煤保有资源储量2751.2万t(7、8、9、10、10煤层分别为579.8万t、745.8万t、565.6万t、124.4万t、735.6万t),其中:基础储量671.2万t(7、8、9、10、10煤层分别为110.8万t、195.7万t、138.2万t、35.5万t、191万t)。肥城矿区对下组煤储量进行了广泛的开采,开采过程中的顶板管理、瓦斯、煤尘、防火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煤矿防治水技术及工程措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过去被称为水患“禁区”的煤层得以解放。隆源煤矿下组煤保有资源储量丰富,随着3、4煤层可采储量的日趋减少
5、,下组煤的开采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根据隆源煤矿对下组煤进行的初期放水试验,结合矿井实际,借鉴肥城矿区的经验,为安全、高效开采下组煤,在对矿井基础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下组煤开采安全可行性分析报告,以指导矿井的开采安全投入方向,更好地服务矿井安全生产,增加矿井服务年限和开采效益。第一章 矿井概况一、矿井位置及交通隆源煤矿位于肥城市西约20km,东距泰安市区50km,行政区划隶属肥城市湖屯镇。矿井东距泰肥铁路湖屯火车站5.0km东至泰山站与京沪线相连,西距京九铁路聊城火车站90km;经泰平公路,泰聊公路可直达泰安、平阴、肥城、聊城、济南、兖州等地,交通便利(图1-1)。图1-1 隆源煤矿
6、交通位置图隆源煤矿现持采矿许可证(证号C3700002010061110068437,有效期2011年6月2016年6月)界定平面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30-700m,生产规模15万t/a。井田北东南西长约4.4km,平均宽1.0km,面积4.4264km2。二、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肥城煤田为一四面环山、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向南开阔的盆地。隆源井田位于盆地的西部,区内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面标高+76+94m,地面坡度4。主井、副(风)井井口标高均为+82m,地面工业广场地坪标高+80m。2、地表水系矿井西部有发源于北部山区的季节性河流涧北白庄河,该河接受大气降水及北部山区风化裂隙
7、型潜水补给。涧北河的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80.16m。井田范围发育两条南北向冲沟:一条源于北部山区,一条源于井田内。井田东北部有一条水渠,均属季节性河流,雨季起排泄洪水作用。3、气象本区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95,最高气温+39.6(1958年6月27日),最低气温-18.5(1953年1月16日);最大冻土深度48mm。年平均降水量654.6m(19662000年),最高年降水量1082.7mm(1964年),最低年降水量336.1mm(1989年),历年雨季多集中于夏季79月份,最大月降水量474 mm(1973年7月)。下雪降霜时间一般在每年
8、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最大积雪厚度250mm,年平均蒸发量1224.5mm。一般冬季多北风,春、秋季多东南风,夏季多南风,年平均风速2.4m/s,最高风速14.3m/s。4、地震本区地震烈度7度区。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5、社会经济概况矿区所在的肥城市工业经济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建筑、机械、轻工等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生产体系。区内煤炭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三、矿权设置隆源煤矿位于肥城煤田西南部,北部以F21BF5断层为界与肥矿集团公司白庄煤矿相邻,西部以F24断层为界
9、与山东华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平阴煤矿)相邻,东部以F40断层为界与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陶阳煤矿)相邻。1980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80)鲁煤地字1050号文批准将肥城煤田南部边角划归肥城市开采,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以(83)鲁计燃字第107号文批准建立肥城县兴隆煤矿,该矿1992年12月正式投产。1997年该矿改制为山东隆源煤矿集团公司,2002年改制为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该矿首次取得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3700000260340,矿权人、矿山名称为山东隆源煤矿集团公司),采矿范围由14个拐点圈定,井田面积4.3686km2,注明的开采煤层为“煤”
10、,开采标高-30-700m。2002年12月,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延续,矿山名称、矿区面积、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开采深度均与1999年采矿许可证一致,批准开采3、7、8、9、10煤层。2005年6月,由于井田边界调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3700000520141,有效期限5年),矿权人、矿山名称为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井田由17个拐点圈定,面积4.194km2,注明开采煤层为“煤”;开采标高-30-700m,生产规模15万t/a。2010年6月,延续采矿许可证(证号:C3700002010061110068437,有效期限1年),井田由17个拐点圈定,面积4.194km2
11、,注明开采煤层为“煤”,开采标高-30-700m,生产规模15万t/a。2011年6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现持有的采矿许可证(1980先坐标系)(证号C3700002010061110068437,有效期限自2011年6月21日2016年6月21日)。矿权人、矿山名称为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井田由16个拐点圈定(表1-1),面积4.4264km2,注明开采煤层为“煤”,开采标高-30-700m,生产规模15万t/a。表1-1 采矿许可证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编号1980西安坐标系XYXY14010422.4839463658.36T14012776.13394
12、66357.2224010723.4839464175.36T234012179.5339467314.3934011134.4939464414.36T224011359.5139466504.3944011154.4939464499.36104011154.5139466239.3954011401.5039464720.37114010734.5039465804.3964011729.5139465310.00124010384.4939465564.3874012144.5239465771.37134009954.4839464489.37T14012649.5339466274
13、.38144009150.0039463750.00四、矿井开采及资源利用情况1、矿井设计及主要生产系统1984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以(84)鲁煤基字第221号文批准由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三队编制肥城煤田兴隆井田综合精查地质资料,将其作为兴隆煤矿矿井设计依据。1984年6月,山东省煤炭设计院提交了肥城县兴隆煤矿初步设计,由山东省地方煤炭局以鲁地煤基字110号批准,设计开采3煤层,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矿井服务年限20.2年。矿井由兖州矿务局第32建井工程处承建,1985年10月破土动工,1989年3月试生产,1992年12月正式投产。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隆源煤矿又相继提交了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
14、公司4200采区开采设计、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3500采区村庄下采煤可行性论证与开采方案、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西翼7、8煤层开采方案设计等设计文本。(1)矿井开拓矿井开拓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设有主、副井(风井)一对。主井(坐标:X=4011084,Y=39465134,Z=+82)担负提煤、运料、人员运输任务,主井井筒深度222m,井筒净直径5.0m,井筒净断面19.6m2,井壁采用混凝土砌壁,井筒设计装备一对1t矿车双层单车普通罐笼。副井(风井)(坐标:X=4010954,Y=39465239,Z=+82)担负矿井通风,井筒深度207m,井筒净直径3.0m,井筒净断面7.
15、1m2,井壁采用混凝土砌壁,井筒装备金属梯子间。(2)采煤方法与采区划分矿井采用走向与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现开采水平-140m。2008年隆源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203709831304)批准开采3、4煤层,3煤层采区划分3100、3200、3300、3400、3500等5个采区,4煤层划分4100、4200共2个采区。目前,3煤层3100、3200、3300采区已经开采完毕,现在生产采区为3400采区和4200采区。(3)主要生产系统提升系统:矿井主提升方式为罐笼提升,提升容器采用1t矿车单层单车罐笼,双容器提升。选用2JK-2.
16、5/20型双滚筒单绳绞车1台,配备JR147-8型200kW 6kV电动机。电控设备选用TKD-ZB12-D2-220/4型,配备PLC内置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排水系统:矿井采用一级排水。设置主水仓有内、外环2个,内环容积800m3,外环容积1200m3,中央泵房内装备200D436型水泵5台,配套JR138-4型 300kW电机,2台运转,2台备用,1台检修,单泵排水能力288m3/h。敷设2趟2457mm排水管路,其中2趟工作,2趟备用。最大排水能力1152m3/h。-270m标高设置采区水泵房,水仓容积910m3(内环容积360m3,外环容积550m3),泵房安装200D434型水泵
17、3台,配套电机功率220kW,敷设2457mm主排水管2趟,最大排水能力474m3/h。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主井进风,风井回风。风井井口安装2台4-72-1120B型离心式通风机,1台运转,1台备用,配套Y315L2-8/110kW电机,风机转速560r/min;矿井总进风量2586m3/min,总回风量2665m3/min,需风量2455m3/min,等积孔1.57m2。运输系统:运输大巷采用ZK2-6/250型架线电机车3台(2台工作,1台备用),牵引1t矿车组列运输,采区上下山采用调度绞车运输。供电系统:隆源煤矿采用双回路供电,供电电压6kV。一路电源引自白庄煤矿3
18、5 kV变电所,采用LGJ-95mm2钢芯铝绞线,架空敷设,线路长2.1km;另一路电源引自大封35 kV变电所,采用LGJ-150mm2钢芯铝绞线,架空敷设,线路长4.0km。两电源一用一备。工业广场建6kV变电所一座,安装S7-315/6/0.4型变压器3台,GG-1A型 6kV高压开关柜17面,BSL1-11型低压开关柜8面,为地面和下井负荷提供6kV高压电源,为工广负荷提供0.38kV低压电源;6kV母线、0.38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无功功率补偿采用地面变电所6kV母线集中补偿方式。下井电缆采用YJV42-370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内钢丝铠装电力电缆,6kV,两路沿主井井筒
19、敷设至一水平中央变电所。矿井供电电压包括6kV、0.66kV、0.38KV、127V、36V等5种。压风系统:隆源煤矿采用地面压风机房集中供风方式。压风机房安装FU132WZ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额定排气量为24m3/min,额定排气压力0.85MPa,配用JR127-8型电机,额定功率132kW,额定电压380V。主供风管路采用108mm无缝钢管由主井井筒敷设至井底大巷,采区压风管路选用50mm无缝钢管,然后分配到各个掘进工作面,与风动工具采用25mm的压风胶管连接。通信系统:隆源煤矿分为地面通讯和井下通信两部分,两系统之间的电话可以互相通话。行政电话由湖屯电信支局程控交换机虚拟出线,总容
20、量80线,利用200芯通信电缆接入肥城市公用通信网;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在调度室装备DDK-6系列多媒体数字程控交换机,装机容量80门,6对中继接入本地虚拟网,地面各生产科室、主要设备机房安装调度电话17部;井下各生产点、胶带转载点、采区变电所及各机电硐室共安装HAK-1型本质安全型按键电话27部;主井上、下井口、主井绞车房等均安装直通电话机,全矿各单位、生产点形成了完整的调度通讯网络。地面运输系统:隆源煤矿生产原煤经筛分捡矸后,分级存运,采用公路运输。2、资源利用情况投产以来,隆源煤矿仅动用3、4煤层,下组煤7、8、9、10、10煤层均未开采。3煤层划分为3100、3200、3300、3400、
21、3500等5个采区,4煤层划分为4100、4200等2个采区。目前,3煤层3100、3200、3300采区已经开采完毕,现生产采区为3400采区和4200采区。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矿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861.6万t,保有资源储量3370.1万t,储量630.7万t,基础储量855.8万t,资源量2514.3万t。保有资源储量分煤层分布情况见表1-2。表1-2 截止2012年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煤层名称资源储量固 体 矿 产 资 源 储 量 分 类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资源量331332333基础储量111b储量111合计3370.1 2514.3 78.1 123.5 2312.7 85
22、5.8 855.8 630.7 630.7 212.3 12.3 4.4 7.9 3459.1 284.6 5.5 279.1 174.5 174.5 139.6 139.6 438.6 28.5 5.4 23.1 10.1 10.1 8.9 8.9 592.9 92.9 15.7 77.2 616.0 16.0 5.4 10.6 7579.8 469.0 29.1 47.5 392.4 110.8 110.8 71.7 71.7 8745.8 550.1 17.3 12.7 520.1 195.7 195.7 118.7 118.7 9565.6427.4 6.5 15.3 405.6 13
23、8.2 138.2 110.6 110.6 10124.4 88.9 5.1 1.4 82.4 35.5 35.5 28.4 28.4 10735.6 544.6 10.3 20.0 514.3 191.0 191.0 152.8 152.8 五、相邻矿井概况隆源煤矿北邻肥矿集团白庄煤矿,西邻山东华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平阴煤矿),东、东南与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陶阳煤矿)相邻。隆源煤矿与周边矿井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2。1、肥矿集团白庄煤矿白庄煤矿位于隆源煤矿北北西部,以F21BF5断层与隆源煤矿为界。该矿1971年5月开工建设,1978年12月31日移交生产,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
24、1986年6月,山东省煤炭局以(86)鲁煤字第22号文确定该矿扩建规模90万t/a,1997年7月完成改扩建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2008年矿井实际产量139.8万t,1997年编制-450m水平延深地质报告,由山东省煤炭管理局以鲁煤管生(1999)372号文批复,肥城矿业集团公司设计院完成水平(-435m)延深设计。该矿可采煤层有3、4、5、6、7、8、9、10煤层,主采3、7煤层。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阶段石门上下山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部分村庄下压煤采用条带开采),设置-150m、-250m、-435m三个水平开采。-435m水平为深部延深水平,2007年矿井核定生
25、产能力140万t/a。白庄煤矿内有4处积水区,其中3106工作面积水区积水面积10122.6m2,积水量3037m3,积水标高-268.2m-270.7m,对生产威胁程度较小;3108工作面积水区积水标高-273.0m-281.3m,积水面积6755m2,积水量2027m3,对生产威胁程度较小;8400深部采区积水标高-246.7m-303.8m,积水面积8149.0m2,积水量36840.0m3,主要来源于底板渗水和生产用水,对生产威胁程度较大;8402工作面积水面积14255.8m2,积水量7698.1m3,积水上限标高-174.4m,积水下限标高-180.0m,对生产威胁较小。井田边界按
26、要求留设了隔离煤柱:上组煤边界煤柱30m,下组煤7煤层 50m、8煤层54m、9煤层63m、102煤层50m。白庄煤矿与本矿相邻边界无积水区。2、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名肥城矿务局陶阳煤矿,位于隆源煤矿东南,以F4-1、F4、F40、F22断层为界。该矿于1958年11月建矿,1965年12月投产。1998年更名为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陶阳煤矿,2003年改为山东东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陶阳煤矿,2004年改制为肥城陶阳煤矿有限公司,2007年5月31日由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破产,成立了陶阳煤矿生产自救领导小组。2009年2月破产重组,更名为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
27、责任公司,矿区范围由29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面积20.9441km2。现开采7、8、9、10煤层,开采标高+33-1100m。该矿井现生产能力90万t/a,采用立井和斜井开拓方式,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井田内有两处积水区:3402工作面积水区积水面积1700m2,积水量1212m3,目前已经进行了探放水;10808工作面积水区积水面积160m2,积水量260m3,影响较小。新陶阳公司西侧浅部以F40断层为界与隆源煤矿相隔,两矿井均留设了合理的断层保护煤柱。3、华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华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平阴煤矿,位于隆源煤矿西部,以F24断层为界。华玫矿业公司于1960年9月破土兴建,1
28、961年调整停建, 1974年4月恢复建井工程,1978年10月投产,2008年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矿井原设计能力一水平15万t/a,二水平21万t/a,1992年矿井改扩建后生产能力达到30万t/a。2007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核定其生产能力36万t/a。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采区上、下山开拓,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开采4、5、6、7、8、9、10、10煤层。由于矿井北翼已基本回采结束,积水区主要集中在三、四、七采区。三采区总共存在三处大的积水区,积水总量31811m3;四采区泄水巷最高标高-128.5m以下将全部积水,积水量29463m3;七采区泄水巷
29、最高标高-145m以下将全部积水,积水面积337379m2,积水量118083m3。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80)鲁煤生字第1050号文批复,隆源煤矿与平阴煤矿以F4断层为界,两侧各留50m边界煤柱。图1-2隆源煤矿与周边矿井的位置关系第二章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一、井田地层隆源煤矿含煤地层以奥陶纪马家沟组为沉积基底,自下而上分别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二叠纪石盒子组和第四系(图2-1)。1、奥陶纪马家沟组(O1-2m)厚约800m,以青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间夹泥灰岩,下部主要为紫色页岩及薄层灰岩,主要出露于煤田南部。2、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C2P1y)(1)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本溪组(C
30、2b)厚约11.1823.69m,平均厚11.94m。岩性以浅灰深灰色泥岩为主,底部含有褐红色铁质泥岩及杂色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含煤线。与下伏奥陶系灰岩呈假整合接触。(2)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太原组(C2P1t)厚约157.82221.13m,平均168.06m。岩性以灰、灰黑色砂岩为主,浅灰深灰色泥岩,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间层出现。含石灰岩5层,其中一、二、四、五灰为标志层。太原组含煤15层,其中7、8、9、10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5、6、10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3)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山西组(P1)厚约90110m,平均96.0m,岩性主要为灰
31、灰白色中粒砂岩和砂、泥岩互层,上部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砂岩较少,中部和下部以砂岩为主,为主要含煤地段,含煤57层,都集中在中部。其中3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4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以4煤层底板砂岩与太原组分界,与太原组整合接触。3、二叠纪石盒子组(P12)厚度8.9432.5,平均厚约177m,F21断层以东地段保留较多,岩性主要为浅黄色、灰白色中粒砂岩与杂色泥质岩互层。中下部有紫色、青灰色铝土岩(B层),B层铝土岩位于上石盒子组底部,厚1.998.86m,平均5.00m,为不纯的铝土岩或铝土质泥岩,具鲕状、豆状结构,致密、性脆,比重大,具滑感,下距3煤层93116m。铝土岩以下又称下石盒子组,厚
32、度约70m,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等,不含煤;底部为灰绿色含砾中粗粒砂岩,为与山西组的分界层。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4、第四系(Q)厚5.0(西补41)99.7m(321孔),平均42.46m,黄色,以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砾、含砂砾粘土、粘土砂砾层为主。上部为表土,下部为含砂砾粘土和粘土层。第四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图2-1 地层综合柱状图井田内的地层对比方法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和地层的接触关系进行对比。本区内有关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间的划分、对比以及煤系的划分、对比界线与肥城煤田保持一致。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主要标志层之间的层间距见表2-1。本矿区的含
33、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的山西组、月门沟群太原组。1、月门沟群山西组(Py )山西组是本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厚约90110m,平均96.0m,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中粒砂岩和砂、泥岩互层。上部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砂岩较少;中部和下部以砂岩为主,为沼泽相、陆相沉积。山西组含煤57层其中3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2、4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1、3煤层不可采。山西组可采煤层累计厚度为2.83m,煤系厚度96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2.9%。2、月门沟群太原组(C2-P1yT)厚约157.82221.13m,平均168.06m。岩性以灰、灰黑色砂岩为主,浅灰深灰色泥岩,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间层出
34、现。含石灰岩4层,其中一、二、四、五灰为标志层。太原组底界是粘土岩或粘土质泥岩(局部可相变为粉砂岩),以浅海相、过渡相为主,以沼泽相、陆相为次。主要标志层主要有一灰、二灰、四灰、五灰和煤层。一灰:厚1.133.46m,平均2.22m,灰至深灰色,岩性稳定,上中部常含泥质,下部较纯,含丰富的海百合茎、腕足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一灰顶板为含少量眼球状或小透镜状菱铁矿结核的粉砂岩,一灰下距太原组底界163.59m左右。二灰:位于太原组中部,为6煤层的直接顶板,厚0.853.41m,平均2.07m,灰至深灰色,上部多含泥质,动物化石形体大而量少;中部质较纯;下部质不纯,含少量蜓科化石;底部含炭质,为深
35、灰色。二灰距一灰60.40m左右,距5煤层11.38m。四灰:为8煤层直接顶板,厚1.857.12m,平均4.81m,灰至深灰色,质较纯,但夹有钙质泥岩,致密、厚层状构造,下部含黑色燧石结核,因而坚硬、色深,含较多的蜓科化石,形体大,保存完好,层位稳定,可作为7、8、9煤层的标志层。四灰距二灰36.06m,距6煤层35.45m,距6煤层35.45m,距7煤层18.05m,距五灰33.55m。五灰: 位于太原组的下部,是太原组与本溪组的分界层,厚4.8211.31m,平均8.06m,浅灰色,质纯,致密,厚层状构造,局部重结晶现象明显。煤层:太原组含煤15层,其中7、8、9、10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
36、层,5、6、10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太原组可采煤层累计厚度8.36m,煤系厚度168.06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4.9%。厚度名称间距0.382煤层2煤层1.943煤层35.92 3煤层0.504煤层83.86 46.00 4煤层2.22一灰108.86 71.00 24.50 一灰0.745煤层159.36 119.72 75.00 48.285煤层2.07二灰171.48 131.84 87.12 60.40 11.38 二灰0.556煤层173.55 133.91 89.19 62.47 13.45 0.00 6煤层1.407煤层190.10 150.46 105.74 78.99 30
37、.00 16.55 16.00 7煤层4.81四灰209.59 169.95 125.23 98.48 49.49 36.04 35.49 18.09 四灰1.90 8煤层214.40 174.76 130.04 103.2954.30 40.85 40.30 22.90 0.008煤层1.219煤层224.30 184.66 139.94 112.1964.2050.7550.20 32.80 9.908.009煤层0.65101煤226.60 186.96 142.24 114.4966.50 53.0552.50 35.10 12.2010.301.09101煤1.70102煤228.2
38、5 188.61 143.89 116.1468.15 54.7054.15 36.75 13.8511.955.601.00102煤8.06五灰247.95 208.31 163.59 135.8487.8574.4073.85 56.45 33.5531.6522.4420.7018.00五灰800.0 奥灰267.69 228.05 183.33 155.58107.59 94.1493.5976.19 53.2951.3942.1840.4437.7411.68 奥灰表2-1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主要标志层间距表/m二、井田构造肥城煤田处在肥城断层控制的断陷单斜构造之中,是受断裂破坏的残
39、缺向斜盆地。肥城断层即F1大断层,呈“M”形,落差大于1000m,北盘上升,致使太古界泰山群的片麻岩及寒武系灰岩出露,形成北部弧形山脉。单斜构造地层向北倾斜,走向近东西,煤系地层被第四系全部覆盖,煤田南部有煤系底盘奥陶系石灰岩出露,形成东西走向山脉。隆源井田位于肥城煤田的西南部,矿区四周被断层包围,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受多条边界断层控制的地堑构造,井田内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北西向。井田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以F21断层为界,井田东、西部构造面貌差异较大:西区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倾角小,一般在38,埋藏较浅,内部断层较少;东区构造相对复杂,地层倾角变化大(815),埋藏深度较大,内部断层较发育。区
40、内没有发现岩浆岩。1、断层井田内断层发育,全部为正断层。根据展布方向大体可分为NE、NNE、NEE或近EW向三组。隆源煤矿断裂构造发育(表2-2),发育落差大于20m的大中型断层20条(其中: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3条,落差50m100m的断层2条,落差3050m的断层1条,总长度24630m,平均4.9条/km2,6007.3m/km2;落差大于10m小于20m断层8条,总长度2640m,平均1.95条/km2,643.9m/km2。现将井田内规模较大的主要断层综述如下:F4断层:为井田西南部边界,走向5060,倾向NW,倾角70,落差150295m,延伸稳定,在井田内延伸长度2100m,表
41、现为南升北降的正断层,分叉断层较多,力学性质复杂,具多期活动性,为基本查明断层。F4-1断层:为F4的分支断层,走向3060,倾向NW,倾角75,落差512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2550m,表现为南升北降的正断层,有63-129、419、324、244、408、西检8等钻孔穿过,东总回风巷、东运输大巷实际揭露,为查明断层。F21断层:构成东翼采区的北部边界,西延段经井田中部向西南与F4断层靠拢,将该井田分成两个独立的采区。断层走向1530,倾向SSE,倾角70,落差10275m,区内延伸长度2500m,有318、西补40、321、63-28、421等钻孔穿过。该断层经地面地震勘探控制,3401工作面东翼集中皮带、轨道两巷揭露。该断层由北东至南西落差逐渐减小,为查明断层。 图2-2隆源煤矿构造纲要图F22断层:为本井田的东南边界,走向4060,倾角75,落差190270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2200m,有255、363、326、232、282等钻孔穿过,表现为南升北降的正断层。断层带宽度大、力学性质复杂、具多期活动性,该断层没有揭露资料,为基本查明断层。F22-1断层:为F22断层的分支,走向40,倾向NW,倾角75,落差110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1250m,232号钻孔穿过,地面地震勘探验证,为查明断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6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