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总体规划.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总 体 规 划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XXXXX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编制时间:2010年8月 目 录第一章 提 要51.1 项目名称51.2 项目承担单位51.3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51.4 项目建设地点51.5 项目规划建设年限51.6 项目规划报告编制依据51.7 项目规划指导思想61.8 项目规划的战略思路和总体发展目标61.9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71.10 项目建设规模71.11 项目效益分析8第二章 创业园区规划的背景与意义92.1创业园区的规划背景92.2创业园区规划重要意义10第三章 创业园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123.1创业园区建设的基础123.2创业园区建
2、设的优势条件123.3创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14第四章 创业园区产业规划设计164.1创业园区规划目标164.2农牧民就业模式规划164.3 创业园区产业模式规划164.4 创业园区主要产业简介174.5重点推荐项目简介204.6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1第五章 创业园区规划的原则、部署与功能分区245.1 创业园区规划编制原则245.2 创业园区总体规划构想245.3 创业园区总体部署245.4 规划功能分区26第六章 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规划306.1道路系统规划306.2给水、排水设施规划316.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336.4环卫设施规划346.5电力电信设施规划346.6热力工
3、程设施规划356.7消防、人防、防灾工程设施规划366.8环境保护管理规划376.9绿化与景观建设规划39第七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407.1投资估算407.2经济效益评价407.3社会效益417.4生态效益42第八章 创业园区发展的组织和机制438.1 组织体系438.2 管理模式和功能体现43第九章 创业园区发展的保障措施449.1 引入企业的基本原则449.2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459.3 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和指导459.4完善引进人才服务,创造有力的人才使用的外部条件459.5 技术完善和技术引进459.6 加强市场建设,展现创业园区吸引力459.7 弘扬创业园区文化,以文化促进创
4、业园区发展45第一章 提 要1.1 项目名称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1.2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1.3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1.4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敖勒召其镇于1983年批准设镇,地处旗境中部,东邻昂素镇,南接城川镇,西和北连上海庙镇,西南与盐池县接壤,是旗政府所在地,是鄂托克前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建镇以来,鄂前旗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配套建设了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本项目位于敖勒召其镇苏力迪东街东段南侧,东临城市防护林
5、,西临农牧民转移安置居住区。1.5 项目规划建设年限 规划建设年限:2010年2012年。1.6 项目规划报告编制依据1. 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5)2. 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5)3.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4.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上报“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规划的通知(内扶办发【2010】22号)5. 鄂托克前旗“三区”划分及农牧业发展规划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7.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 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预
6、算定额9. 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10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件)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3.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98)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7.锅炉烟尘排放标准(GB3841-91)18. 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相关技术标准、规范19. 已建成的同类工程经济指标20. 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地形图(1:1000)2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
7、有关资料、规划编制合同等1.7 项目规划指导思想1. 紧紧围绕鄂托克前旗三区规划方案,以妥善转移安置禁止开发区贫困农牧民为目的。2. 突出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的原则。园区的规划、建筑及景观风格具有鲜明蒙古民族特点;园区的文化内涵要体现农牧民的文化;园区设置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资源与市场。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创业园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 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文化、历史、交通等实际状况规划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符合本地状况的农牧民创业园区。遵循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原则。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园区规划,努力向加工产品品质最优、功能最全、品牌价值最大的目标迈进,并充分
8、发挥园区的前瞻性和先导性作用。4. 以当地的优质原料、特色原料、优势原料为主要生产原料,规划生产具有地域特性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兼顾投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农牧民转移特点,尽可能减少土建投资,满足最大的单体产量,同时也要留有足够的新产品发展空间。5. 强调园区建设的整体性,其包括功能布局、建筑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统一规划,与移民安置区、城市布局形成协调的整体。6. 通过农牧民创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高鄂托克前旗农牧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增加农牧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当地的名优品牌,使农牧产品加工逐渐成为鄂托克前旗的支柱产业,促进鄂托克前旗的经济发展。1.8 项目规划的战略思路和总体发
9、展目标1、战略思路创业园区要在充分解决转移安置农牧民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国内外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规律,抓住社会与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用开放型的模式,动态地整合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区位和资源优势,消除创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机制和观念性障碍,解决或缓解创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和压力,满足相关主体的战略要求;以体制、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要手段,以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的培育、产业集聚效应的提高、品牌价值的提升为重点,实现产业间和主体间关系的调整与优化,让转移安置的农牧民进得来、稳得住、工作好、收入增;让入园的企业政策
10、有优惠、设施有基础、服务优保障、技术有帮扶、营销有平台,为入园企业的进驻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本项目成为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地区农牧民转移安置工作的典范,为鄂托克前旗的农牧产品加工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为鄂托克前旗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总体发展目标 2010年,完成园区商业网点房、北部片区主干道硬化、通水通电、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企业和商户的入驻提供基本条件。2011年,建设方面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创业三大工程建设,完成厂房、园区管理中心、南片区干道硬化建设等配套基础设施。在招商引资方面,大力引进符合本项目要求的企业和单位,初步解决转移出的农牧民就业安置问题。2012年,主
11、要工作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未来的35年内逐步使创业园区成为成熟的创业园,使创业园逐步成为: 鄂托克前旗最好的地域名片; 鄂托克前旗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积聚地; 内蒙古地区重要的草原特色食品供应基地; 我国农牧区产业转移高效科技示范基地。1.9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规划由“一园两区”构成。共分为:园区管理中心、沿街商业网点、民族特色产品展览厅、传统民族食品加工区、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区、豆制品加工区、奶制品加工区、面制品加工区、蔬菜制品加工区、畜禽制品加工区、冷藏库区、生产服务设施区十二个功能分区。1.10 项目建设规模1、创业园区规划面积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规划占地
12、面积366.63亩,实际建设用地面积256.80亩。2、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7418.1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连片开发试点项目财政资金1300.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4300.00万元,旗级财政配套1818.18万元。3、资金来源 创业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连片开发试点项目财政资金、市级财政配套、旗级财政配套。1.11 项目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 本项目完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285.00万元。销售税金和附加总额为345.48万元。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以安排个体经营户5080户、规模加工企业1015家,就业劳动力2000人。项目建成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防止转移的农牧民流散社会
13、,维护当地社会环境的安定;可以提高转移安置农牧民的收入,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上得到提高和改善。项目建成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各年龄转移安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生存技能,为当地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项目建成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地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3、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生态恢复工作,改善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地区整体环境,形成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同步优化。第二章 创业园区规划的背景与意义2.1创业园区的规划背景2.1.1国家农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建国以
14、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农牧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二、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农牧业和其它产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镇、农业人口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加大;农牧业生产环境由于无序、过度开发而逐渐恶化,一些地区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加剧、草原荒漠化等趋势明显。为了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增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相继制定了退耕还林、保护湿地、退牧还草等多项农业政策,土地承包制实行后,从收取土地税发展到免除土地税,十一五期间更是直接开展了农业补贴工作,显现出国家对农牧业的
15、政策倾斜和发展农牧业的决心。本项目的主要建设目的是加强禁牧区农牧民的转移安置,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完全符合国家农牧业发展的规划要求。2.1.2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发展规划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适合本区情况的农牧业发展规划。为了解决草原牲畜承载量过大、草原退化和沙化、农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退牧还草、轮牧、禁牧、植树种草、改造沙漠等相关农牧业政策。为了在维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生活质量,近年来更是开展了农牧区城镇化发展、农牧业产业升级等工作,并于201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专门下发了关于上报“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
16、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规划的通知(内扶办发【2010】22号)。2.1.3 推进鄂托克前旗的“三区”发展规划,解决农牧民转移安置鄂托克前旗隶属鄂尔多斯市管辖, 自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管辖区内开始实施禁牧、休牧政策,鄂尔多斯市下发了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通知,鄂托克前旗也先后出台了鄂托克前旗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工作的决定、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关于禁牧休牧的命令等相关政策,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的政策精神编制了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即把南部沿无定河流域确定为优化开发区,集中发展效益型农牧业;把东部、中部部分
17、地区确定为限制开发区,集中发展生态型农牧业;把北部干旱硬梁区和西部上海庙矿区确定为禁止开发区,加快人口转移,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本项目是鄂托克前旗“三区”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1.4 鄂托克前旗禁止开发区农牧民转移安置的需要按照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指导意见和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鄂托克前旗将境内的农牧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个类型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恶劣,不具备农牧业生产条件,不宜人居和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该区域面积711万亩,涉及3个镇、19个行政村(嘎查)、80个牧业社,农牧业常住人口0.89
18、万人, 2010年,该区除负责森林草原防火、林木管护等工作留守的140人外,其它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口全部搬迁出去。随着“三区”发展规划工作的推进,几千名农牧民将迁出禁止开发区。在搬迁的农牧民中,青壮年的比例最大,如何解决搬迁农牧民的就业问题成了“三区”发展规划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正是为了扶持上海庙镇、敖镇和昂素镇禁止开发区的19个行政村(嘎查)和80个牧业社的500户转移贫困农牧民创业、就业而设立的。2.1.5鄂托克前旗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鄂托克前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境内煤炭资源、矿产资源、农牧资源、药草资源丰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鄂托
19、克前旗政府确定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农牧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三个转变的发展方向,树立了“循环经济、现代农牧业、生态文明”三个典型,确立了以“煤炭为基础、煤电为支撑、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农牧业在鄂托克前旗的经济发展中居于次要地位,主要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根据国内外多个资源性地区的历史经验,长期依赖地下资源必定会出现后继发展乏力的现象,因此,只有尽早地、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大力扶持弱势产业,才能使该地区的发展更具持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农牧民创业园区,不仅可以带动鄂托克前旗农牧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加快鄂托克前旗的产业结构调整,还能为鄂托克前旗的
20、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创业园区规划重要意义2.2.1解决转移农牧民安置问题,维护鄂托克前旗的社会稳定依照鄂托克前旗的“三区”发展规划,在从禁止开发区迁移出的几千名农牧民中,青壮年所占的比例很大,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低、生存技能缺乏,往往出现就业后再失业、就业意愿逐渐下降、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的状况。大批转移安置农牧民流散于社会,必然给鄂托克前旗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全旗城镇化工作蒙上阴影。因此,必须尽快找到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法,为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本项目规划的创业园是以解决转移安置农牧民的就业问题、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为基本出发点而展开设计的。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功能设计、区块
21、分割等手段,使创业园区对于转移安置农牧民具有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存环境、提高收入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提高生存技能的作用,能够使转移安置农牧民转得出、稳得住,使转移安置农牧民成为鄂托克前旗未来发展的主力而不是阻力。 2.2.2增加转移安置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资料显示,鄂托克前旗划分出的“禁止开发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恶劣,不具备农牧业生产条件,不宜人居和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当地农牧民的收入水平低下,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与其它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并且没有了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农牧民创业园区成立后,转移安置的农牧民可以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自主创业、联合创业、优先就业等多
22、种形式参与创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各级政府的帮扶、指导、教育、培训等有力措施,不断增强相关企业和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获得稳定的、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收入,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其它地区的收入水平。另外,依照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对整体迁出的农牧民人口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物质补偿,对退出耕地和草牧场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补贴。落实保障性住房、生活补贴、养老保险、就业创业培训等惠民措施,使转移农牧民加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对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但达不到领取养老保险年龄的转移农牧民,给予每人每年2400元生活补助,同时享受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创业就业等20多项优惠
23、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减轻转移安置青壮年劳动力的生活负担,使他们以更好的心态参与到鄂托克前旗的经济建设中去。由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儿童、少年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得到了增加,农牧民转移后收入水平将逐步增加,生存环境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将明显提高。2.2.3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转移安置农牧民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一个地区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对当地经济建设有深远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对于禁止开发区的农牧民,由于条件艰苦、居住分散、意识落后,民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农牧民创业园建成后,通过对成年人实施教育培训,对未成年人实施城市教学等保障措施,
24、将会使转移农牧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使下一代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程度加深,使转移的农牧民逐渐成为鄂托克前旗经济建设的主力,使他们的子女成为鄂托克前旗未来建设的新希望。2.2.4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农产品,打造区域品牌 在我国的民间,广大民众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积累了很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手工制品、艺术品、食品小吃等多种产品的制作方法。但是,由于当地民众商品意识薄弱、信息闭塞,他们的产品只在自家或很小的区域流传,没有进入广阔的市场。从当今一线城市的消费倾向看,优质的、有文化内涵的、带有区域特点的产品已经逐渐成了市场的新宠。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的建设在解决转移安置人员就业基础
25、上,还可以通过各级政府、园区管理中心的帮扶和指导,把流散民间的、有特色的、传统的农牧产品加工进行扩大生产,在增加转移农牧民收入的同时打造鄂托克前旗民族农牧产品品牌,使创业园成为民族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同时也可以支持当地旅游商品的销售。2.2.5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和指导帮扶,生产安全、优质农牧产品,繁荣市场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事件接连不断,生产假冒产品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广大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也相应提高。一个厂家、一种产品的质量事件往往会影响整个区域的产品声誉。创业园区建成后,创业园管理中心可以从原料供应到产品生产、从品质控制到营销服务等各个相关环节对广大业者进行统一的、集中的帮
26、扶、指导和监督, 从而保障创业园区产品的安全性,使创业园区产品成为安全产品的代名词,使创业园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安全农牧产品生产的楷模,为创业园区赢得良好的声誉,促进园区企业的发展,引导和繁荣鄂托克前旗的农牧产品市场。2.2.6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内蒙古是我国传统的农牧区,目前,大多数农牧产品依然是以原料或初级产品的形式供应着国内外市场,农牧产品对外的生产依赖度很强,加工和流通领域获得的利润有限。创业园区的建设正好可以弥补鄂托克前旗农牧产品加工业的不足,逐渐从原料供应向全产业链发展,在供应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同时向深加工领域和流通领域拓展,切实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使农牧产品在多个
27、环节增值,使农牧民就业机会不断增加,收入不断增长,使地方财政在农牧产品领域的收入不断增加。2.2.7为我国转移农牧民安置、探索民族特色产品繁荣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农牧民转移安置是实现国家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也会降低我国农牧业发展的总体步伐。由于是新兴政策,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又受到安置人员的客观条件所限,使转移农牧民的安置问题已成为令各级政府都感到相对棘手的问题。建设产业园,并加强对转移安置牧民的就业培训,是鄂托克前旗政府部门的“良策”。这种将问题就地解决的方法,也体现出政府部门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而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也将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提
28、供借鉴。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尤其是那些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民族特色行业(如食品、手工编制等),由于技术落后、人力成本较高等原因,正面临发展的困境。园区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传统手工与现代机械的结合、传统特色原料与现代加工工艺的结合、前店后场的传统流通方式与现代仓储物流业的结合、传统手工艺人与现代知识型劳动者的结合等因素,力争探索一条民族特色食品行业的振兴发展之路。第三章 创业园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3.1创业园区建设的基础3.1.1政策基础为了适应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政策,鄂尔多斯市出台了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通知
29、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和鼓励、扶持措施。根据各级政府的指示和相关政策,2000年以来,鄂托克前旗开始实施禁牧、休牧政策,先后出台了鄂托克前旗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工作的决定、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关于禁牧休牧的命令等政策,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限时放牧、以草定畜政策,编制了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把北部干旱硬梁区和西部上海庙矿区确定为禁止开发区、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转移安置人员的创业就业基地是“三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政府对解决转移安置人员就业的举措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3.1.2政府重视在以往的转移安置农牧民就业方面,由于大多数农牧民文化
30、素质比较低、不适应城市生活节奏、城市生活技能缺乏,大量出现了先就业再失业、就业信心下降、收入水平下降的现象,这些给“三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带来了阻力,同时也给安置地区带来了治安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鉴于转移安置人员就业的难题,鄂托克前旗政府非常重视,综合前期工作经验和本地区的各方面因素,2010年6月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申报材料,材料中对解决转移安置人员长期、稳定创业和就业提出了很好的思路。由此可见, 鄂托克前旗政府对于农牧民创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视,希望创业园区成为转移安置人员创业、就业的基
31、地;成为转移安置人员增加收入的大本营;成为民族特色产品的生产营销基地;成为安全农牧产品的集散地;成为鄂托克前旗农牧业发展的新动力。3.1.3土地来源和空间拓展为了妥善解决转移安置人员的创业、就业问题,鄂托克前旗在敖勒召其镇苏力迪东街东头的南侧划拨了364亩土地作为创业园区的建设用地,此地交通方便,配套设施齐备,不仅可以解决转移安置人员的创业和就业问题,还为入园企业的扩大生产留出了土地储备,为创业园区的未来发展留出了空间。3.1.4资金来源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和配套资金。依照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规划,本项目总投资为7418.1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连片
32、开发试点项目财政资金13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7.52%;市级财政配套万4300.00元,占总投资的57.97%;旗级财政配套1818.18万元,占总投资的24.51%。3.2创业园区建设的优势条件3.2.1资源优势鄂托克前旗资源富集,尤其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分布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其中完成找煤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42亿吨,预计总储量200亿吨以上;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境内,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为5000亿立方米;盐储量250万吨,芒硝200万吨,石膏1.3亿吨;优质紫砂陶土分布于全旗,具有细腻、缩性小等特点,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预计储量10
33、0亿吨以上;可广泛用于环保、化工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稀有矿种方沸石、蒙脱石预计储量在40亿吨以上。鄂托克前旗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年产200万公斤;麻黄保存面积26.5万亩。另外,苦豆草、枸杞、银柴、大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旗境内。鄂托克前旗水土资源、农、畜、林、沙产品资源富集,2009年,牲畜饲养总量198万头只,人均占有牲畜54头只,均居鄂尔多斯市首位;年产绵羊毛200万公斤,山羊绒20万公斤,皮张50万张,商品肉800万公斤。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42万亩,人均占有水浇地11.5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34、7966元,连续六年位居鄂尔多斯市第一。编织类植物有:乌柳、沙柳、红柳、芨芨、沙竹等。野生动物有:草兔、沙狐、沙鸡、黄鼠狼、马艾虎、刺猬等。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创业园区民族工艺品、农牧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为创业园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3.2.2区位和地缘优势鄂托克前旗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从原鄂托克旗分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雄鸡一唱三省白”和内蒙古“西南大门”之称 ,是著名的鄂尔多斯高原的组成部分。东界乌审旗,南邻陕西靖边以及宁夏盐池县,西毗宁夏灵武市,国道109线穿境而过,南接307国道,东连银青高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创业园区的企业充分利用陕、
35、宁、蒙三省的独特资源,也为创业园区生产的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3.2.3旅游资源优势 鄂托克前旗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革命古迹,古城遗址和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文物古迹包括唐代长泽县治所(也就是元和15年以后的宥州城)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其巴嘎图砖窑梁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汉墓群;明长城遗址等古遗址96处。另外,还有“王震井”; “三段地工委旧址”;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马良成、顾寿山革命烈士的纪念碑等文物。自然风景地“塞外明珠大沟湾”既是 河套文化 的发祥地又是伊西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休闲、观光、避暑和体验民族风情的
36、胜地。现代开发的上海庙立体生态旅游区是集餐饮、住宿、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基地。水洞沟古人类遗址是众多影视拍摄之地;宥州古城城址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尔多斯沙漠大峡峪景区(大沟湾旅游区)于2007年被列入国家风景名胜区;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达到国家4A级标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长城过境56公里。创业园区投入使用后,鄂托克前旗每年将有100多万的过境游客,这不仅能够为入园企业带来大量的客源,同时,创业园区优质、安全旅游商品的供应也可以促进鄂托克前旗旅游业的发展。3.2.4交通优势从“九五”以来,鄂托克前旗旗委、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予以
37、集中攻坚,在自治区、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与毗邻地区的共同合作,不断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入,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8170万元,全旗公路里程(包括乡村公路)已达到1600公里,其中建成油路450公里,乡村公路63条约1150公里,69个嘎查村通公路率和通班车率分别达到80%和96%。全旗公路交通初步形成了以敖勒召其镇为中心,109国道线穿境,S216线鄂旗察汗淖至陕西柠条梁和宁夏银川至乌审旗2条“十字”黑色化公路为主骨架,旗乡村公路为经络,南接307国道,西连211,北通109,东连银青高速和210国道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便捷的交通为创业园区原材料供应、货物供应、产品营销提
38、供了有利支撑。3.2.5有丰富文化底蕴 史料记载,鄂托克前旗地在夏朝是部族的游牧或驻牧地;自秦始,鄂托克前旗已经有村镇出现;明朝成化以后,蒙古族鄂尔多斯各部陆续进驻,鄂托克前旗为扣克特锡巴固沁和乌拉特唐古特部落的驻地;清初,将上属右翼诸部划为一旗,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民国时期改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为鄂旗南境。鄂托克前旗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内蒙古创建的老解放区之一,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共产国际的交通要道。早在1936年5月,中央西征红军根据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精神,在定边成立蒙古工作委员会,建立蒙汉游击队,解放了三段地、二道川。10月,三段地工委成立,下
39、旬发展地下党员,成立三段地、二道川苏维埃政府,组建地方武装。1941年11月城川解放,成立了蒙古委员会。1980年8月12日,国发208号文件批准分设鄂托克前旗,同时增设敖勒召其镇,1983年7月15日敖勒召其镇成为鄂托克前旗的政府所在地。鄂托克前旗境内萨拉乌素河畔的大沟湾、迭哨畔等处,以“河套人”的故乡文明于世界,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过珍贵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研究“河套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宥州城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据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唐代鄂尔多斯的繁荣。玛拉迪境内有其巴嘎图砖窑梁遗址;城川章格什里村有新石器
40、时代晚期遗址;1986年6月,在三段地发现一处汉墓群;上海庙境内有明长城遗址。另外,城川镇黄海子村有1944年王震将军指挥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打下的水井,即“王震井”;三段地有“三段地工委旧址”;昂素镇有马良成、顾寿山革命烈士的纪念碑。鄂托克前旗历史悠久,河套文化源远流长,革命老区的奋斗历史彪炳千秋,筷子舞文化之乡、鄂尔多斯婚礼之乡、内蒙古马文化之乡等诸多等文化传承是鄂托克前旗具有了神秘的、古老的文化气息,在创业园区的建设中,充分发掘本地的文化因素,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入到产品当中,我们必将能够生产出众多的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有明显民族特征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商品,促进创业园
41、区的发展和进步。3.2.6目标市场的消费能力比较强鄂托克前旗地处“大银川”经济圈,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煤、气、油资源富甲一方,工业经济蓄势待发。2009年,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42万亩,人均占有水浇地11.5亩,牲畜饲养总量198万头只,人均占有牲畜54头只,均居鄂尔多斯市首位;实现一产增加值6.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966元,连续六年位居鄂尔多斯市第一。在创业园区的发展中,立足于本地市场,积极拓展银川市场,放眼全国市场,创业园区的企业必将获得广阔的消费市场。3.3创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3.3.1转移安置人员的引导和管理问题鄂托克前旗需要转移安置的农牧民大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习惯了农
42、牧区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搬迁就业后,往往不习惯城镇有规律的生活,受不了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成为企业的负担。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转移安置农牧民的创业和就业问题,只有在转移安置的初期就介入到农牧民的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生活指导等相关工作才能使转移出的农牧民尽快适应城镇生活,完成从农牧民到企业主或工厂员工的转变,脚踏实地的参与到创业和就业工作中去。3.3.2技术和管理落后问题在现代的企业发展中,生产技术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创业园区解决转移安置农牧民创业、就业的基本出发点考虑,大多数入园企业会遇到技术
43、不成熟、技术落后以及管理不完善的问题。这批转移出的农牧民整体受教育的程度很低,不懂技术,不会识别技术,不知道怎么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把家庭制作的产品转化成企业的产品,不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不知道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创业园区企业的初期,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就要介入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的帮扶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为入园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农牧民创业园区建设成鄂托克前旗转移安置工作的典范,使创业园区成为鄂托克前旗农牧产品加工业的楷模。3.3.3市场问题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入驻创业园区的企业大多规模小、产品少、资金量小、人才缺乏,靠这种企业的单
44、打独斗是很难做出大的市场的。所以说,只有通过资源整合,把各个企业团结起来,把几十个、上百个企业的力量统一起来,把这些企业当作一个企业来管理,把众多的产品集合起来统一规划和运作市场,才能使创业园区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把创业园区产品打造成优质、安全产品的代名词,才能够使创业园区成为鄂托克前旗最好的区域名牌。3.3.4人才匮乏问题鄂托克前旗历来都是我国的贫困旗,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经济水平仍然不高,与比邻地区的差距还很大,人才比较缺乏。目前,鄂托克前旗没有高等教育机构,旗内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外部人才引进难度大,内部又没有补给,引进人才、内部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是创业园区面临的一个
45、重要问题。3.3.5缺少龙头企业在现代社会中,龙头企业对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的带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本项目是以解决转移安置农牧民创业和就业问题进行规划设计的,园内企业平均占地面积比较小,基本上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难以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对各企业的实力进行整合,打造出龙头企业形象是创业园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第四章 创业园区产业规划设计4.1创业园区规划目标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是为了配合鄂托克前旗“三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解决禁止开发区迁出的农牧民就业,提高转移安置人员的收入水平,维护鄂托克前旗的社会安定,并探索解决农牧民就业和促进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相结合的转
46、移安置途径而规划设计的。农牧民创业园区有三个目标。首要目标:要在1年的时间内,打造园区的创业基础平台,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争先创业、投身创业的氛围,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鄂托克前旗社会和谐稳定;妥善解决转移安置农牧民的创业和就业问题,使迁出的农牧民尽快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到敖勒召其镇的城镇建设中,真正成为敖勒召其镇的一份子。中期目标:经过23年的努力,伴随创业园区的成长,实现迁出农牧民收入增加、生活幸福的目的;通过指导和帮扶推进有远大前途经营户、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体现出创业园区的综合实力,使创业园区产品成为优质、安全产品的典范;为鄂托克前旗农牧民的转移安置和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参考;为鄂托克
47、前旗的财政收入作出贡献。远期目标:积极引导和帮助发展壮大的优质经营户向企业化发展,园区企业向规模化发展。使创业园区实现由就业、创业基地向龙头企业孵化基地的功能转变。经过3到5年的努力,把鄂托克前旗农牧民创业园区打造成:(1)全自治区乃至全国农牧民转移创业高效科技示范基地;(2)鄂托克前旗最好的地域名片;(3)蒙古民族传统工艺品、传统食品产业积聚地;(4)鄂托克前旗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积聚地(5)内蒙古地区重要的草原特色食品供应基地。4.2农牧民就业模式规划从牧区转移出来的农牧民,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势力、思维习惯千差万别,要实现他们的转移就业,必须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特点,分层次、多渠道、多措施解决其安置就业。本规划建议采取如下农牧民就业模式:自主创业转移农牧民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投资创业激情的转移农牧民龙头企业个体经营户、企业规模化企业个体经营户、企业个体经营户、企业联合创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投资创业激情,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的转移农牧民就业经济基础一般,无创业激情,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的转移农牧民4.3 创业园区产业模式规划农牧民创业园区以指导、引导安置农牧民就业为核心原则,产业模式规划必须紧密结合地域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6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