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某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贵州铜仁某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铜仁某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投资环境分析一、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一)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07年,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从3454.5亿元上升为11854.3亿元,年均增长14.7,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年到2007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6.32上升到11.56,年均9.15。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引致的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可视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1998年到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率从8.71上升到1
2、5.93,年均12.61,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直接贡献率加间接贡献率由1998年的15.03上升为2007年的27.49,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要消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刺激经济增长首先要房地产繁荣,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就可贡献0.2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源于房地产是构成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增长发动机的主要拉动力量。(二)房地产业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的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最大,高达20以上。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40计,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高达8,是符合国际标准定
3、义的主导产业。(三)房地产业对消费增长的贡献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37,房地产销售额近5年平均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5,是占消费份额最大的行业。在全球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环境下,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房地产的投资和住宅销售是扩大内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四)房地产业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房地产业对进出口的贡献表现在扩大进口、降低过高的贸易顺差、平衡国际收支。2008年房地产业投资中包含了近1.5万亿建安成本,高端豪宅采用大量进口的石材、铝合金材料、卫生陶瓷材料,约占8建安成本,近1200亿元。(五)房地产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8年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为94
4、万,到2007年这一规模达到了166.5万,年均增长6.6,比同期我国全部就业人员的平均增速(1.0)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增速(3.1)分别高出5.6和3.5个百分点,体现了对增加就业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我国与房地产业直接关联的建筑业、建筑装饰业就业人数分别为3085万人、1400万人,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由此估计,我国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就业人数约1亿人,分别占到2007年全国就业总人口及城镇就业人口的近1/7和1/3。(六)房地产对产业的拉动作用房地产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最外
5、在表现就是对上下游相关联产业的链条长,长达60多个关联产业,近300个细分行业,拉动力非常强大。与房地产关联度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金融保险业:2008年13季度,中国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贷款高达2万亿元,对住房销售贷款3.3万亿元,占整个信贷总额的16.8,住房按揭成为银行安全性高、盈利能力强的主业之一。商业:房地产的80住宅项目都有住宅商铺,作为商业地产项目的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都会增加商业经营,促进商业消费。建筑业:房地产开发成本中,有近一半是建安费用。2008年3万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5万亿元会直接间接转化为建筑业营业额。建材、装饰装修业:房地产开发原材料需求直接拉动建材业。据
6、统计资料,钢材新增产量中的60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家具、家电制造业:全部酒店、写字楼、商场、住宅都创造各类家具、家电的巨大需求,房地产是拉动这些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据华东师范大学魏润卿的研究,中国房地产对相关产业带动系数为1.42,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值相近。(七)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分三大类:一是土地出让金。200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地方财政交土地出让金1.3万亿元,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2.27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57.2、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30.36、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成本的42。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交财政的税收。据全国
7、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调查,2008年房地产企业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19.06。三是政府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费。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10左右。土地出让金、税费三项合计流向政府收入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59.42,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达到房地产总支出60的高比例。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至少60左右投到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民生工程中。以2007年1.3万亿元土地出让金计,转化为地方投资7800亿元,如以1:3财务杠杆计,实际当年房地产投资带动了3.12亿元社会投资。(八)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历史考察:以美国为例分析任何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的房地产长期发展
8、趋势,都显现大致相同的规律性发展轨迹,考察世界最发达市场经济体美国80年房地产发展的长周期,可以研究判断未来中国房地产作为主导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从现有的1929年2008年的80年数据看,房地产业GDP增加值占美国GDP的比值一直保持在平均在810的水平,尤其是在上世纪二战后至80年代,基本保持在10左右,成为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分析1929年2008年房地产增加值和美国GDP数据的关系可以发现,美国80年来房地产增加值和美国GDP增长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战后50多年时间,房地产增加值增长快于GDP增长,经历了持续35年的较快速发展期,显示出主导产业的明显特征;其后增长速度趋缓,与GDP增速
9、接近;最后其增长趋势明显放缓,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但仍然继续增长,持续时间约1520年左右。房地产在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支柱产业地位,中国经济处在发展长周期的加速阶段,房地产业的发展快于经济发展刚刚起步,至少持续到203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都会高于GDP的增长,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发动机。目前的经济环境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很相近,不同的是危机范围是全球性的,危机严重程度更深,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更大。在这样的外部形势下,如何正确地启动和振兴房地产业,已不单纯是救房地产业自身,同时更重大的意义是带动投资,扩大内需,保障就业,拉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11月
10、5日国务院出台刺激经济十项措施,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9000亿保障房建设计划,12月20日国务院颁布刺激房地产的13条政策,这些政策目标是加快保障房体系的建设,计划三年投入9000亿,解决1377万套保障房,以每套80平方米计,总量11亿平方米,三年年均供应495万套,年均供应面积3.6亿平方米,占2008年商品住宅5.5亿平方米销售总量的65.45。已出台的振兴经济政策几乎没有包含对商品住房投资与开发的刺激政策。保障性住房能否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复兴,国际、国内已提供了可供研究和吸取的经验与教训。2009年1月19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REICO工作室发布了我国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发费用分析
11、的报告,报告抽样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62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81个项目,计算了这些项目的市场成本。在总成本构成中,土地成本占41.2;在总支出构成中,开发和销售环节税收占19.06,土地支出占30.36,两项合计流向政府收入部分占49.42;在总销售收入中,政府份额(税收土地出让金)占37.37,企业经营成本补偿占36.49,企业剩余不是利润占26.14,政府份额占的比重高于企业剩余11.23个百分点;总税收构成:开发环节税收占11.55,销售环节税收占88.45,税收占企业总成本的26.06。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构成中,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支出已占49.42,政府收费占10左右,合
12、计流向政府部分已高达59.42,其中政府收费是在房地产项目未开发前预交,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也是预交,这些预征交的税费,不仅加大了企业财务成本,也使房企资金链更加紧张。2007年四季度以来,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房价开始下调,2008年5月房价与2007年最高点相比回调36,2008年底已回调近50;上海房价2008年6月已回落23.5,2008年底回落近30;珠三角地区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在按成本价销售,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价空间已经很小。产业发展环境和前景。房地产是周期性波动行业,行业风险值在现代产业群中居于高端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经历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高投入高利润期、高投入
13、低利润期、高投入亏损期和低投入拨备期。2006年到2007年间,由于市场准入、城市化进程、外国直接投资和资源价格暴涨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局部地区的过热和不理性涨势。2008年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房地产业和金融业面临着增大的风险,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应该从成本和售价两个源头入手: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降价促需;另一方面刚性的土地成本和税费成本需要适当降低,建立合理的、可调整的、符合客观房价形成规律的定价体系。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经济通缩风险加大的形势下,政府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费作出合理调整,建立符合房价形成规律的价格体系,不仅能刺激房地产业的振兴,拉动经济增长,也
14、会为降低房价35左右开发商已平均降房价20,政府降税费引致降房价15创造必要条件,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出贡献。二、国内一些专家对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有四大特征:政策方向对、政策目标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作用符合市场改革方向、政策配套性强。如前文所述,制定长期保障房建设规划,明确年保障房投资规模为500800亿元,保障房范围限于贫困阶层,不应扩大到中低收入阶层,形成泛福利化。刺激住房需求政策要配套、力度要大。在现有已推出的刺激住房需求政策基础上,要补充完善的政策是:明确取消央行、银监会2007年9月27日颁布的对第二套住房的限制,扩大对住房的需求;取消
15、住房交易环节的营业税、所得税限制,鼓励和活跃房地产市场交易;取消对外籍人员购房的限制。全球金融危机已使世界各国无一幸免,各国需求都在萎缩,外需下降,此时坚持对外籍人员购房的限制,只能压缩和降低国内需求,与扩大内需的方向相悖;允许全国各城市政府根据自身房地产市场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自行制定、实施配套的鼓励房地产发展政策,特别是鼓励实施购房抵扣所得税政策;允许全国各城市政府制定购房上户口政策;分阶段地持续降低房贷利率。推出大力度刺激房地产投资和商品住宅供应政策。政府应尽量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以刺激性政策引导房地产商按照市场规律满足政府期望的目标。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现状,政府刺激政策更应出手快、力度大,
16、配套完整,真正贯彻落实。第一,中央政府层面要清理废除过去5年已推出的一系列限制房地产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建设、信贷政策,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清理废除不合理的对房地产开发商征收的税费,降低税费征收比例,政府税费应占开发商总支出的30左右为宜,减轻开发商的负担,增大房地产企业投资动力。第三,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金融机构支持有实力的房地产商融资贷款。第四,国家财政资金和主权投资基金向国资委管理的国有控股房地产企业注资,扩大国有资本实力,加快国有房地产企业按照国家期望的方向发展,担负国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刺激房地产行业发展政策起作用的条件是,政策方向对,政策目标准,政策力
17、度大,政策配套完善,政策落实到位。近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年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04586201315822.442005750961575920.982006934721938220.7320071174142528021.5320081481673058020.63房地产对消费的贡献年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商品房销售金额(亿元)商品销售占全社会消费比重(%)2004539501037619.232005671771808016.082006764102051026.842007892102960
18、433.1820081084882407122.18三、铜仁市房地产市场:整体良性发展与现阶段迅速升温1、贵州省宏观政策的指导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贵州省政府出台省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省人大出台了贵州省房地产经营管理条例,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品房市场,保证房产市场健康发展。2、政府出台房改政策,取消福利分房自2000年年底铜仁市政府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个人购房数量骤增。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商品房的需求也持续呈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商品房市场迅猛发展。3、人
19、口城镇化,扩大了市场消费需求。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西部丘陵过渡的武陵山区。东与湖南省凤凰县、麻阳县、芷江县相邻,西与江口县相交,南与万山特区、玉屏县、芩巩相接,北与松桃县相依。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05109029,北纬2702627053之间,境内东西长63公里,南北宽48公里,土地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铜仁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山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低山丘陵广布,河谷坝子沿锦江及其支流分布,属低山丘陵河谷盆坝区,城区海拔多在300400米之间,最高处海拔1142米(米公山),最低处海拔205米(漾头施滩)。铜仁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9,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无霜期
20、280天以上,平均日照1171小时,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铜仁城址始建于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历史上为贵州东部的商业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1949年11月11日铜仁解放,同年12月1日成立铜仁县人民政府。1978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铜仁市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磷灰石、钾页岩、石灰石、石英砂等,都属于共生矿及小型矿。铜仁市河流分锦江、河水两流域,均属洞庭湖水系。境内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干流22条,河流总长447.3公里,河网密度28.82里/百平方公里。铜仁市水资源总量为11.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为8.86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为
21、2.58亿立方米。铜仁自然风景得天独厚,群山环抱,两江汇流。以山青、水秀、洞美、石美赢得“贵州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美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距铜仁市约80公里,铜仁十二景、九龙洞观音山、莲池庵风景区,水晶阁风景区等均在市内。铜仁市城区近期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城区现有人口20万人左右。随着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来铜仁投资经商。另外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村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大量增加。这些都为铜仁市的商品房消费市场增添了新的主力军。4、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消费能力逐步增强。全区生产总值跃上百亿元台阶。2006年达
22、到129.29亿元,比2000年增加63.5亿元。人均3300元,比计划增加800元,比2000年增加1462元。按可比价计算,“十五”年均增长10.3%,年均增速较“九五”提高2.0个百分点,比计划提高1.2个百分点,保持了逐年加快的良好势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将达到12.57亿元,比2000年增加7.4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9亿元以上,超计划1亿多元,比2000年增加3.7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2005年突破70元,“十五”年均增长30.5%,五年累计225亿亿元(不含跨区项目),超计划135亿元
23、,是“九五”时期的3.8倍;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增强。工业和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农业增长稳定。预计“十五”期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4.38亿元、32.03亿元和44.28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15.58亿元、20.53亿元和29.78亿元,一、二产业分别超计划7.1亿元和11.2亿元,三产基本与计划持平;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4.2%、20.8%和14.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00年的56.9:12.9:30.2调整到2006年的42:24.8:33.2,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农业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 铜仁 大厦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6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