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看传统修炼术.docx
《从老子看传统修炼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老子看传统修炼术.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老子看传统修炼术从战国末期开始的方仙道至秦汉神仙家,追求的是直接成仙,即肉体不死,直入仙境。大约从西汉开始,出现了尸解成仙,即死后成仙。这种死是假死或表象,坟茔中不见尸体,只有衣冠或其遗物。殆至唐代,肉身成仙逐渐式微,而从隋末出现的元神脱体、调神出壳成为得道成仙的途径,并逐渐系统化为内丹术。仙境也从战国时期高不可及的昆仑山和难见踪影的海上三神山渐次下移、扩大到神州各处。早前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人世沧桑的神仙也对世俗事务有了兴趣。神仙的特异能力则变化不大,依然逍遥自在、飞行变化、无拘无束。道教产生后,成仙得道乃是主要的修炼目标。 肉体成仙既有追求生命恒常、自由自在的企盼,也有对老子道家的误解误读
2、,事实上是荒诞不经的想象,而在此观念指导下的修炼方式也都走入歧途。历史上的解脱性质的修炼方式可以归类为三种,即服食、房中、行气。关于服食、房中,学者多有论述,其不可能超越生死乃不争之事,也与老子的修炼之道大相径庭。内丹术形成之前的行气也与老子解脱修炼的方式大异,亦非解脱之道。我们这里只谈内丹术和元神出窍。 1,内丹术 内丹术发源于先秦的行气术和修心术,借用秦汉以来的炼丹术语、汲取了传统思想中的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佛教的禅定修法,从唐代开始逐渐显露,但从宋代开始才渐趋系统化,不同流派在具体修法上也稍有区别。 内丹修法的原理是“顺则生人、逆炼成仙”,其直接渊源可能就是陈抟的太极图
3、,其理论依据则是老子的生成论和复归说,即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6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51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等。显然,从原理上说,基本是对老子的误解误读,尽管貌似颇可相通。 内丹修法的修炼内容是所谓精气神三宝。常见的说法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也有分别在前后增加“炼己筑基”和“炼虚合道”。“精”是道教和仙家的基本术语,先秦的“精”一般指精神、精气。可能是战国中期发端的房中术流行后,先秦的“精”被歪曲成男女精液,又在此基础上各有解释、花样百出。修炼者所谓的宝精、啬精对于节制房事倒有作用,可以对治纵欲
4、无度。但更多的则是坏处,无形中对修炼者的心理造成压力。至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虚合道”以及“破碎虚空”之类,则完全是荒诞不经的想象。“炼神还虚”倒有一些道理,与修心而至虚静基本一致。 内丹修法又有性功和命功之分,一般都主张性命双修。所谓性功就是精神修炼、心性修炼,所谓命功就是身体修炼。性命双修就是形神兼修、不可偏废,这是符合老子养生修炼之道的。尤其是命功一说,继承了先秦以来重视身体保健、全生贵生的观念,也是与佛教禅定修法的根本区别。性命双修的一般方法是:以静养神。包括静坐、守一、行气、胎息、内视等;以动养形。包括禽戏、按摩、拳术等。性功和命功的具体修法上颇有可采。但宗旨或指向大有问题,这主
5、要体现在性功修炼,其指向即“炼虚合道”,更有元神出窍之类的不经之说。 性命双修中尚有先性后命、先命后性之分,前者主要是王重阳开创的北派主张,后者主要是张伯端开创的南派主张。又仿效佛教禅法的顿悟派和渐悟派而分为顿渐两派。这都是无甚意义的表浅之见。 内丹学中亦有天元神丹、人元神丹、地元神丹之说。天元丹法是一种虚静清修方法,自先秦以来这种修法一直存在,也与老子修炼之道相通。人元丹法是阴阳双修的房中术,也源起先秦,与老子修炼没有共通之处。地元丹法是外丹黄白术,即常说的炼丹术,也与老子修炼毫无可通之处。 内丹术中的养生内容不少是经验总结,可行有效。然内丹修炼仍以不死成仙为指归,这是无法达成的虚妄目标。
6、内丹术中的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不知是否乃修炼中的体证。但所谓结丹成形并不属实,解剖学中并未见到,应是修炼者的自我感觉。实际上即便能够结丹成形,对养生和解脱殊无益处,反倒滋生了重重障碍。内丹学中的意守丹田,只能作为入静收心的初级方法,一旦入静即应放弃而应进入虚无之境。 内丹学中的经络、周天,即便属实,也应自然而然、功到自成。强行为之必有妨碍。气功出偏往往是以意行气、强制为之的“有为”恶果,应该自然无为、空虚清静。在此状态下,“德”的调理和机体的活动都是以其本性,不会出错差忒。至于各种以阴阳五行、六爻八卦、四时干支等演说养生、修炼者,若无具体可信的修持体验,则完全应予剔除。另有各种修炼过程中的异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传统 修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