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总 论(一)项目名称*县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二)项目单位概况1、单位名称:*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XXX3、企业性质:民营4、主管部门:*县商务局5、单位概况:*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先后投资了*市康桥面粉有限公司、北京政浩天科技开发中心,现已形成了拥有三家子公司和一个科研开发中心的新型农产品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目前,集团拥有二条瑞士布勒面粉生产线和二条食品生产线,日处理小麦2000吨以上,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以上,企业总资产超过1.6亿元,企业银行信誉等级AA级。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
2、管理体系认证、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称号,2006年“淮鲁”牌面粉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安徽省著名商标”。公司秉承“创造精品,追求满意” 的企业精神,公司从完善粮食产业、产品品牌、和产业服务三大体系入手,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开发,新开发的“亿赢”牌系列面粉,全部通过了包装设计和商标注册。*鲁南面粉集团,产销量和企业竞争能力跃居安徽省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前列,公司连续5年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以20和25的速度逐年递增。6、组织机构*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管理机构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公司
3、下设办公室、财务部、技术部、营销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综合服务部等七个职能部门。7、企业近三年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企业近年来经营状况良好,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690.46万元,利润总额862.21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8361.42万元,利润总额1270.56万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6531.62万元,利润总额1610.1万元。详细数据请参阅附件。(三)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依据1、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3、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4、粮食现代物流发
4、展规划(发改经贸20072136号)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413号)6、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7、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8、安徽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9、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770号)10、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年2015年)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2、*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5)13、*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政20094号)14、*统计年鉴200815、项目单
5、位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的委托书1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四)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建设背景国家发改委2007年8月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072136号)及2008年2月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现代粮食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413号),要求“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完善集疏运网络,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根据全国粮食的流向和流量,加强流出地区散粮发运能力和流入地区散粮接卸能力建设,形成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等全国
6、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实现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散粮流出通道与华东沿海和华南等地区散粮流入通道的对接”。宿州是规划中的物流节点之一。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战略,*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将以*县杜庙项目区为基地,充分利用良好的交通地理位置,项目位于公路、铁路结合部的优势,以大宗货物中转为发展起点,以电子商务信息化交易平台为纽带,集中打造集粮食中转、粮食储备、粮食精深加工及第三方物流为一体的科学规范、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立足淮海、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现代粮食物流企业。*公路铁路交通优势、本土经济优势和粮食市场空间优势,具备了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有必要依托公
7、铁交通枢纽,建成引粮入新物流通道,出粮至销区流出通道,通过粮食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大型粮油配送中心建设,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实现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无缝化连接,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确保粮食安全。目前*县粮食物流设施以散储包运为主,缺乏散粮物流设施,特别是没有能够实现公铁无缝衔接的粮食物流设施。因此在*县建设散粮物流设施是完善*粮食物流系统的关键举措。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化发展和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建设,财政投入启动项目建设,基础工作已做好。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是主要建设条件。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温家宝总理2008年
8、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共中央2004和2005的两个1号文件指出要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指明了要创建大型国有粮食企业集团,发展社会化的粮食储运体系、粮食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也多次强调建设物流的重要性。国家粮食局和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十一五”规划文件中都突出了粮食物流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业,保障粮食物流畅通,适应粮食改
9、革与发展的要求,保障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顺利实施。有关信息政策表明: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会重点解决粮食“流”的问题,以粮食流通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促使粮食发挥更大的效益。国家粮食局明确提出以散粮流通和中转运输能力的显著提高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规划了现代物流试点项目,以现代粮食物流来缩短时间、减少消耗、降低费用,在重要的节点地区、粮食的主销区和产区之间,按照北粮南运、西粮东出的格局,逐步形成散粮流通网络。(2)国家及地方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全国现代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10、、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规划在东北、华东沿海、京津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及安徽)设置小麦内陆散粮物流节点,并支持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利用,重点建设一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的发展。安徽省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安徽粮食现代物流总体布局是:依托一网两河五线,建设两通道七节点。“一网”是指全省公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网。“两河”是指淮河及其支流、长江及其支流。“五线”是指京九线、京沪线、宁西线、皖赣线和沿江铁路干线。“两通道”是指*小麦流出通道(属国家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主要包括亳州、阜阳、宿州、蚌埠)、长江流域稻谷(小麦)
11、流出通道(属国家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滁州、芜湖、安庆)。“七节点”是指合肥、阜阳、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安庆七个节点(见表1-1)。表1-1 粮食物流节点布局节点名称所含行政区划合肥节点合肥和六安阜阳节点阜阳和亳州芜湖节点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和铜陵蚌埠节点蚌埠和淮南宿州节点宿州和*滁州节点滁州安庆节点安庆、黄山和池州粮食物流节点布局在粮食主要集散地、加工聚集区和交通枢纽,年粮食中转量100万吨以上。节点城市以现有的粮食流通设施、粮食产业园区和加工企业为依托,形成安徽粮食现代物流的增长极和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3、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点,位
12、于*县杜庙工业园,刘桥煤矿铁路专用线南侧,*西外环路西侧,距*县城3公里。4、建设规模与目标:(1)项目占地:106560平方米(约160亩)(2)建筑面积:32960平方米,其中标准库房20160平方米。(3)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可储备粮食2亿斤。年中转运输各类粮食50万吨。年营业收入2600万元、利税1493.57万元。5、项目类别本项目属于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性质属于新建。6、主要建设条件(1)场址条件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本项目拟建地点在*县杜庙村,刘桥煤矿铁路专用线南侧,*西外环路西侧,距*县城仅3公里,项目区交通便利,周边开阔,建设条件良好。(2)交通状况*环境优越,交通便捷。符夹、青
13、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3)产业政策*市全方位放开投资领域,允许投资者充分利用我市地理、土地、能源优势兴办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商业的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举办中外合作、合资物流企业,以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推进联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予以政策优惠,为此专门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政20094号)。(4)优惠
14、政策土地优惠政策: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土地有偿使用费除中央收取的30%外,市政府应收部分予以免收。对一次性支付出让金有困难的项目,可以在依法、规范、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土地租赁、农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使用土地。税收优惠政策:a.对专业物流服务类企业,其物流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实现的税收收入形成地方新增财力部分,第一年给予50%补助,第二年给予30%补助,第三年给予10%补助。b.对从事货物运输的大型运输企业,其货物运输、装卸业务实现的税收收入形成地方新增财力部分,第一年给予30%补助,第二年给予10%补助。c.对投资公司(基金)从事第三方物流投资实现的税收收入形成地方新增财力部
15、分,第一年给予80%补助,第二年给予50%补助,第三年给予30%补助。行政事业收费优惠政策:建设期和投产前三年,市收部分全部免缴。省缴部分按最低限度收取。7、项目进展情况本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进行,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工程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结束,一期土建工程已于2009年5月开工,预计2010年3月竣工。二期工程预计2010年4月开工,2011年5月完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12年6月正式竣工验收。8、粮食物流工艺流程(1)粮食入库待入库粮食汽车衡计量除杂、降水取样检测入 库移动式输送设备 (2)粮食出库待出库储备粮取样检测输送设备 扒谷机 火车站或码头汽车衡计量汽 车包装或散装 9、
16、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12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718万元设备购置及安置费:121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955万元基本预备费:395万元建设期利息:322万元(贷款5890万元,年利率5.40%)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2)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单位自有资金:2750万元。其它资金:256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890万元,年利率5.40%。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项目建设投入资金总额:11200万元(2)达产年营业收入:2600万元(3)年均利润额:1351.87万元(4)投资利润率:10.73%(5)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8.88%(6)财务净现值(税
17、后):1449.36万元 ic =7%(7)投资回收期(税后):9.17年(含建设期)(8)建设借款偿还期(税后):5.97年(含建设期)(9)盈亏平衡点:52.14%(满负荷年)(五)项目进展情况1、项目建设及经营情况本项目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 ,现已完成投资7130万元,建成3栋标准化仓库,建筑面积8640平方米,建设道路、给排水、供电等部分配套工程。2010年6月,项目单位已库存小麦6200吨,2010年新麦收获上市后,已经收购新麦7000多吨,并进行精选入库,正在进行新麦收购工作。项目单位正在建设第4栋仓库、面粉加工厂房(7层)、成品库(2层)、办公楼(3层)等主体工程。2、原料来
18、源项目单位收购的小麦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从山东薛城、江苏盐城调入的粮食;二是从宿州、亳州、蒙城购进粮食;三是从*直属库储备粮、*南坪、孙町镇、铁佛镇等当地农户直接订购。另外项目单位还从美国、加拿大进口部分小麦。3、物流主要方向项目单位收贮的小麦产品主要向东北三省和南部的广州、福建、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武汉、南昌等主要消费的大中型城市,以及本省芜湖、马鞍山、宿州、安庆、*等城市以及皖南、皖西南山区。4、物流方式项目单位采用的物流方式有三种方式,一是采取铁路运输为主;二是通过水运到蒙城转运至淮河,通江达海;三是短途运输以公路为辅助。二、市场预测(一)全国粮食生产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
19、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登上了3.5亿吨、4亿吨和4.5亿吨三个台阶,1996年产量一举突破5亿吨。1997年之后粮食出现了减产。2004年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导下,稻谷和小麦的种植效益达到“九五”以来的最高水平。2008年粮食生产继续发展,年增产粮食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与“十五”末期相比,尽管面积减少近6000万亩,但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比“十五”末期增加450多亿斤,增幅5%以上。近年来,小麦受天气相对较好、政策强劲支撑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高涨的影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丰收在望,2008年小麦产量达到近亿吨,同比增加
20、200万吨,增幅为2%。由于连续三年国内小麦产量持续增加,对进口小麦的依赖性将大大降低,我国小麦库存持续降低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部分粮食主产区粮食储备库容不足的问题将会凸现。(二)安徽省粮食产需现状及趋势安徽省有47个县(市)是国家商品粮大县,滁州、阜阳、宿州市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保持在2750万吨以上,粮食总产中水稻、小麦约占80%。2006年全省粮食产量2861万吨,粮食商品率为44%,粮食需求量2100万吨。预计2015年粮食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粮食商品率将提高到53%,商品量达到1495万吨,粮食需求量将增加到2600万
21、吨。(三)粮食流通设施现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安徽利用国债资金新建仓容373万吨,优化了粮库布局,提升了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为发展粮食 “四散”奠定了一定基础。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效仓容1304万吨,装备环流熏蒸仓容520万吨,装备粮情测控系统仓容332万吨,实现机械通风仓容993万吨,低温准低温仓容33万吨。粮食铁路专用线21条,总长度20.4千米。粮食专用码头20座,泊位36个,总吨位3.5万吨。专用散粮汽车245辆,总吨位5000吨。全省规划建设粮食产业园区94个,总投资18.8亿元,已有55个动工兴建,其中22个基本建成
22、。安徽粮油信息中心建立了“中国粮食网”, 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实现了网上交易。(四)粮食流通现状及趋势粮食跨省和省内流量双向增加(见表2-1)。出省粮食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省市,江苏、福建、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约占75%;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市约占20%;京津等省市约占5%。省外调入的粮食,玉米占一半左右,主要从河北、河南、东北购进;其余稻谷、小麦、大豆主要从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购进。省内粮食主要是从北部和中部主产区流向粮食加工量大的城市、主要消费城市以及皖南、皖西南山区。表2-1 安徽粮食流量 单位:万吨年 份全省粮食流量流出省外省外流入省内流量跨省流量2006年149584
23、523042010752010年180091044045013502015年200010005005001500目前出省粮食的铁路、水路、公路运输比例为44%、33%、23%,省外流入粮食的运输比例为69%、14%、17%,省内粮食的运输比例为31%、3%、66%。预测在规划期内运输方式仍以铁路为主,水路运输比例有所增加(见表2-2)。近两年安徽散粮运输开始起步,2006年原粮散运比例为6.5%。粮食流通主体多元化,目前全省已有各类粮食收购经营者近8000家,其中非国有粮食经营者占81.8%。粮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全省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00多家,年加工能力18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 仓储 物流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