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docx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 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我们把它独立开来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开篇已经说过,这首诗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这就是豪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豪放特征的具体表现: 1、比兴言志,大气磅礴。 李白诗歌中,比兴手法,俯拾皆是
2、。他早年写的大鹏赋即是托物寄兴的名篇。“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其抒发灵性,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 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李白蜀道难中的比兴问题呢?“微子悲殷,实寄兴于黍离;屈平哀郢,亦假助于江山。”李白的蜀道难肯定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前人早已从它那激越的商声和悲沧的旋律,联想到它必有深意在焉。如果我们从李白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比兴言志”的杰作。 我们知道,少年时代的李白就“已将书剑许明时”了。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他来到长安,满心希望将他的文才武艺献给“开元盛世”。甚至梦想“济苍生”“
3、安黎元”,结果如中唐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中所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这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蜀道难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递折之回川”,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难万状,实际上是喻指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只落得书剑飘零的人生旅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这“一夫当关”中的“关”仅仅是指剑门关么?“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古人早已用“关”喻“君之门”,“诗宗风骚”的李白焉能不知?“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亦即此意。李白在长安的遭遇告诉我们,正是在长安有那些“连云开甲宅”“
4、鼻息于虹霓”的宦官和斗鸡小儿们把持了一定的权力,才使得诗人“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看来这崔嵬的剑阁实际上正指朝廷要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虎蛇横行,正是恶势力的猖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锦城”就是长安。通观全篇,我们发现,这艰险万状的蜀道,原来正是诗人仕进之路的翻版;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是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慨。姚合另有一道诗送任畹及第归蜀写道:“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阙下声名出,乡中意气游”则是李白蜀道难仕途失意的反衬。看来李白蜀道难的喻意在唐人心目中是很清楚的。当然,以蜀道而喻仕途,并把它写得波谲云诡,惊心动魄。这只有李白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得出来。 2、新
5、奇的比喻,奇特的夸张。 李白是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称于世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艺术手法上喜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蜀道难中,李白运喻了许多新奇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当然是夸张。在行路难中,诗人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比喻与前面的夸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天”喻“路”,新奇而独特。在如青天一样宽阔平坦的大道上,“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一连串的比喻,折射出一个怀着高远理想的人,难酬蹈海的艰难人生。“西当太白有鸟道”,那山路,陡峻狭窄得只有鸟儿才能飞过。“飞湍
6、瀑流争喧豗,砰崖转石万壑雷”,那瀑布冲击岩石的声音,如万壑雷鸣。“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猛虎”,那“长蛇”,当然是喻轩臣当道。这些比喻,均代表了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 诗中的夸张更是奇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突击了蜀道的险峻难攀。“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极言蜀国与外界隔绝时间之长。“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从感觉方面写蜀道的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峰峦之高。“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那更是对唐朝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作的一个夸张预示。清代评论家陈沆在诗比兴笺中,称此诗为“失声横涕之什”,说明诗人在蜀道的描绘中,寄寓了人生旅途的唏
7、嘘感慨。 其他篇什中的夸张俯拾即是:“白发三千太,缘愁似个长”,以白发之长言愁之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则是豪饮者的一曲赞歌。 3、寓神话传说于铺叙之中,三者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在对蜀道的描绘中,融进了神话和传说,大大丰富了诗的意境。开篇出语不凡,连用三个感汉,两个惊呼,一个夸张,在十分强烈地抒发了诗人面对高险的蜀道而生发出的喟叹之后,即转入对蜀道的神话和传说铺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
8、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把笔触伸向远古,叙述了蜀国开国、与世隔绝及与秦地沟通的历史。然而,入蜀之路依然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以空间为序,铺叙了北段的曲折盘旋,中段的高险及种种愁惨之状。最后集中笔墨于天下雄关剑阁,描绘了剑阁的峥嵘恐怖。至此,蜀道的艰难万状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神话、传说、铺叙融为一炉,既纵横交错,又经纬分明,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这个特点在其他诗篇中也很突出。如梁甫吟、鸣皋歌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蜀道 难看 李白 诗歌 艺术 特色 思想 倾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