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解析.doc
《第十七章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七章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解析 在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之后,社会调查研究的下一步就是对调查研究成果的总结,即形成研究报告。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质量直接反映出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严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及其应用性。本章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有关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及其解析的一些基本知识。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一、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及其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是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述的用以反映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表达研究者的分析和观点的社会调查研究的最终结果。它一般要包含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结果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
2、意义等内容。与其他文体相比,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具有实证性。它一般是以研究假设为指导,围绕主题搜集资料,以事实为基础,用事实来说话,并且严格遵守实证的方法准则。其次,是实用性。因为研究总有一定的目的,目的决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侧重和形式,所以撰写报告叫必须明确报告是写给谁看的,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再次,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具有时效性。要想更好地发挥指导社会生活的作用,就不能总是落在社会生活的后面,所以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也应该及时提供新的信息、建议和方法,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可以依其性质、内容、目的等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 1应用型社会调查
3、研究报告与理论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按照社会调查研究的性质,可以将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分为应用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和理论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应用到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就是根据应用型研究课题的社会调查研究结果而撰写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而理论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前者以了解和描述社会现实情况,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为主要目的,可以为实际工作和社会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后者着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论探讨,以检验和建构理论为主要目的。前者的读者主要是政府以及各类实际工作部门的决策人员和社会中的普通人员,后者则以专业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所以在写作上,应用型报告更强调对社会调查研究结果的描述、说明
4、和应用,语言更大众化。形式更直观;而理论型报告则非常注重本学科的理论和概念,语言要求客观、严密,形式也比较固定和严格。 2综合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与专题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按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大小,可以分为综合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当我们需要对某一事物或社会现象作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时,一般采用综合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而当社会调查研究只关注某一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时,则可以采用专题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就是说,前者关注的是总体和全面的情况,后者关注的是专门问题和特定现象。综合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涉及面广,资料丰富,结论准确程度高,般篇幅都比较
5、长。它通过描述和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过程,提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因而其指导作用较强。专题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也较为短小。一般来讲,专题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大多以解决某一现实问题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3描述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按照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可以将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分为描述性报告与解释性报告。描述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只是全面、系统地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以便使人们通过这种对社会调查研究资料和结果的描述,获得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认识。它对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原因不做进一步的解释和分
6、析,只是客观地反映某种状况,也不做任何主观的评价。解释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则重点关注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力图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变化趋势。在这种研究报告中,描述只是作为解释和说明的基础和铺垫而存在,远不及在描述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那么详尽。所以在写作上,前者要求清晰、全面,后者要求集中、深入。二、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因为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在格式、结构、内容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在格式和结构上仍然存在着共性。一般来说,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是由报告标题、导言、正文、结尾、附录等部分构成。 (一) 标题 社会调
7、查研究报告的标题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鲜明、生动、针对性强的标题会更好地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意思。标题的写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如下几种:一是陈述式。这是一种广为使用的单标题法,就是在标题中直接表明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调查、济南市市民消费水平调查等等。这种标题法的优点是对象明确、简明客观、主题突出,但是比较呆板平淡,缺乏特殊的吸引力。二是提问式,即以对某一问题的疑问作为标题,如下岗职工,出路何在?、他们为什么选择试婚?等等。这类标题法常见于揭露问题和总结经验方面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尖锐泼辣、简洁明快,对读
8、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常采用这种标题方式。三是判断式,也叫结论式,即以判断式的语言作标题,来表明作者的结论和观点,如家长制领导方式是导致 厂经营不利的主要原因、规划不当妨碍城市成长等等。这种标题法针对性强,影响力大,但是理论色彩较强,不够活泼。四是双标题式,即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作题目的复式标题法。一般主标题多以提问式和判断式表达,而副标题多以陈述式表达。如高新技术产业特区的探索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调查)、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吗对市1000名小学生的调查等等。这种标题形式,既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又鲜明地揭示了主题,具有前三种标题的优点,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标题形式。我们可以
9、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标题形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标题形式,都要注意标题必须与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相符合,而且文字要简练。 (二) 导言 导言又叫前言、引言,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全文起着总领和引导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向读者简要地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有关背景,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目的、内容、对象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的时间、地点、方法等。一般来说,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较为简单,而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则较为详细,包括的内容更多。 从写作方法上看,导言如何写,应该根据社会调查在研究报告的种类和写作目的来确定。但是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方式:(1) 直述式,即在导言中直接将社会调查研究的目
10、的、内容、对象、范围以及方法、过程等一并交代清楚。(2) 悬念式,即首先描述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然后对其产生原因、影响等提出疑问,最后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 结论式,也就是在描述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同时,直接把社会调查研究的结论写出来,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当然,实际调研中可以灵活地决定所要采取的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围绕主旨,文字简练。 从写作内容上看,导言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1) 社会调查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介绍。在导言中应该明确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还要说明题目的来源和背景,以简明清晰的语言说
11、明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2) 已有相关研究的综述和评论。一个好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对研究课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对相同以及类似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的成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也就是说,要明白就本课题而言,已有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哪些成果,在理论和方法上获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等等。当然,做好这一步需要完成大量的查阅文献工作。我们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优先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研究相同或相似的、权威性高、有价值的、新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介绍和评论,使读者对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其阅读和评价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也可以通过对已有成果优劣长短的评价
12、,使读者明白自己研究的价值所在。在这一部分,介绍要简练,重点要突出,而且要紧密联系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内容。如果文献评论部分非常重要或者需要评论的文献资料非常多,篇幅比较长,也可以将这一部分单列出来,自成一部分,而不必一定要放在导言中。(3) 对社会调查研究的说明和评价。在导言的最后,应该对自己的研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介绍一下自己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因变量足什么,自己希望通过研究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尤其要讲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有何不同,自己的研究有何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能体现研究价值的地方。 (三) 方法 在普通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对方法不是特别强调,简单说明一下即可,所以一般不必单独列为
13、一部考分,放在导言中就可以。但是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这类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方法是否合理得当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的大小,同时也是读者衡量社会调查研究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 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在具体方法上的差别很大,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总体的说明。在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必须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做出详细全面的介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总体的情况决定了样本的性质和社会调查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及解释力,所以应该讲清楚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总体的情况,使读者对被社会
14、调查研究的对象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对抽样方法的说明。在介绍了总体的情况以后,应该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样本以及抽样方法和抽样程序进行说明。尤其是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必须详细地讲清楚样本的状况、抽样过程和抽样方法。三是对主要研究变量的说明。应该说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其操作定义以及具体衡量指标,对复杂的研究变量还要说明对它的分解方式。这样才能使读者明白研究的变量体系和衡量标准,知道你的研究是遵循科学、严格的方法要求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四是对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影响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一方面应该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做出比较详细的介绍。比如说,采用的是
15、自填问卷法还是结构访谈法,如果是前者,那么是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还是邮寄填答法,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当面访问法还是电话访问法等等。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所使用的工具做一些介绍。比如说在使用问卷法调查时,要说明问卷的结构、内容、形式以及制作过程,在使用结构访谈法的调查中,要讲清楚访问问卷的设计、调查员的培训、被调查者的选取等等内容。此外,在这一部分中也应该对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工具的准备等情况做一些介绍。五是对资料分析方法的介绍。不同学科、不同性质和要求的社会调查研究在资料分析过程中的差别很大,有的以定性分析为主,有的则强调定量的方法;有的只需要非常简单的描述分析,有
16、的则需要深入而复杂的变量关系分析。因此在社会调查研究工具上的差别也很大。这些都需要说明清楚。 (四) 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质量的高低与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情况。这一部分应该根据报告的主题与所掌握的资料合理布局。一般来说,应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客观地叙述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基本状况及其相行为,阐明其性质和特点。应该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从定性和定量两种角度的分析中,叙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在叙述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
17、为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以解决“为什么对”的问题。3提出建议和措施。根据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认识,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法与措施,以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应用型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这一部分尤其重要。 (五) 结论与讨论 在结论部分,需要对照研究假设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做出明确、扼要的判定,如果假设被本次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证实,可以建议在更大范围或不同范围之间进行新的验证。如果假设被部分推翻或完全被否定,则应该做出进一步的探讨:是本次社会调查研究代表性有偏误、效度低造成的,还是假设本身确实有问题。如果需要预测结果,要说明预测的条件和误差范围。一般结论部分篇幅都不会太长,要简明扼要,不要机械
18、重复主体中已有的判断和分析。另外,如果是对策性调查研究,需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和策略。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讨论部分是在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一些更新、更深层次的东西,以增加读者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理解。一般来说,讨论部分可以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样本特点与社会调查研究结论之间的关系;(2) 与同类研究的比较与分析;(3)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如对自己的研究仍不能回答的问题的讨论,对在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讨论,对新问题的研究建议等等;(4) 对其他研究推论的探讨。讨论部分只是研究的延伸而非深入,所以篇幅不宜太长,否则就可能冲淡研究的主题。 (六) 注释和参考文献 在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小
19、,对注释和参考文献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通常要在报告的末尾列出必要的注释和参考文献。这是一个严谨的研究必须具备的一部分。参考文献的意义在于为自己的报告提供一个有力的解释性支持,证明作者是本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的,同时也为读者以及同行的研究者提供了个可供参考的文献索引。关于参考文献的写法与格式,都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七) 附录附录作为正文的补充,是指将一些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内容的细节性资料罗列出来,以期能够更好地说明研究,并且可以起到帮助读者增进对研究的了解的作用。具体包括一些问卷、量表、主要计算公式、数据等,还包括正文中未列出的图表以及其他计量手段等等。在
20、以学位论文形式发表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这一部分不可或缺。如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则可以省略,因为这一部分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一、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明白了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性质以及结构以后,我们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来撰写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了。无论哪种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写作的一般过程是:确定主题、拟写提纲、选择组织材料和撰写报告。 (一) 确定主题 主题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宗旨和灵魂。精心地提炼和确定主题,是写好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关键。主题是否明确,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确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需要考虑三
21、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初目的,社会调查研究中获得的实际材料和现实生活中需要回答的实际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与社会调查研究的主题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与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初目的是相符合的。比如,进行一次城市家庭消费状况的调查,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自然就是某城市家庭消费的状况、特点、趋势以及相关的分析。再如,进行一次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调查,其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偏好、特点、原因以及影响等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在调查活动开初就确定了,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与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完全一致,所以要确立社会调查研究
22、报告的主题比较容易。但是有些时候也可能出现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与社会调查研究的主题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1) 如果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多,范围广,一篇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难以容纳全部内容时,就需要从中选择部分内容形成报告,或者分写为几篇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这样每一篇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就只能是原社会调查研究主题的一部分。(2) 围绕同一个社会调查研究主题所搜集的资料,可能有的比较完备,分析比较透彻,而有的却比较粗略和肤浅,缺乏说服力,这时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就可能选择前者立题而将后者搁置,因此使得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与社会调查研究的主题之间存在差距。(3
23、) 由于客观情况的纷繁复杂和不断变化,可能使得收集到的资料与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相差甚远,根本无法用来说明预先设计的社会调查研究主题。这时就不得不根据社会调查研究资料的具体情况来重新确定主题。 (二) 拟写提纲 写作提纲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基本构架。一定的提纲可以为材料的搜集指明方向,使我们在搜集资料时目的比较明确,视线比较集中。同时,有了提纲,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将社会调查研究材料和分析结果填充进去,层次分明地表达材料和研究者的观点。提纲还可以使写作时思路清楚,任务明确,笔意流畅。 写作提纲可以分为条目提纲和观点提纲两类。条目提纲,也就是从结构层次上列出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章节目。观点提纲就是指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七 社会调查 研究 报告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