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教案.docx
《人际沟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沟通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际沟通教案教案首页 课题:人际沟通绪论 课时:3学时 授课日期: 教学目的: 1、解释沟通和人际沟通的概念 2、说出沟通的重要性 3、说出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 4、说出人际沟通的主要特征 5、说出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重点:1、人际沟通的主要特征 2、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难点:人际沟通的主要特征 小结: 人际沟通是互动的,发生于两方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对信息的反应,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此过程会受到环境、个人、传递渠道、信息本身和理解等因素的干扰。沟通具有有协调关系、社会整和、获得信息、教育学习、澄清事实和管理等功能;具有目的性、象征性、学习性和决策性等特征,是个人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现代社会
2、对人们的普遍要求。 思考题: 1、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的沟通? 2、想一想自己的沟通方式,以及理解模式,举一例自己在过去的误解经验。 3、想一想,举例说明自己在与人沟通时,是否曾受过干扰?这些干扰是什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本意是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后泛指使两方相能联。 二、沟通的过程及要素 、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是互动的、渐进的过程,即双方均要发出信息,同时又要接受对方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整策略,再次发出信息,如此往返,直到结束。 、沟通过程的要素: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渠道,反馈,环境,干扰。 三、沟通的意义 协调关系 社
3、会整和 获得信息 教育学习 澄清事实 管理功能 第二节 人际沟通概述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并适应对方的一种活动过程。 二、人际沟通的方式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三、人际沟通的特征 人际沟通的目的性 人际沟通的象征性 人际沟通的关系性 人际沟通的学习性 人际沟通的决策性 四、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环境因素:物理、社会、历史、心理、文化 个人因素:发送者因素、接收者因素 信息因素:意义与符号、编码与译码、组织 渠道因素:口语、书面语、非语言 干扰因素:
4、外在干扰、内在干扰、语意干扰 理解因素 实训: 1、请三位同学进行自我介绍 2、请三位同学介绍同桌 教案首页 课题:语言沟通 课时:4学时 授课日期: 教学目的: 1、解释口语沟通的概念 2、概述口语沟通的类型及特点 3、说出倾听在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 4、概述演讲稿的构思及演讲的注意事项 5、说出常用几种书面语沟通形式的主要特点 重点:1、交谈的主要特点 2、倾听的作用、态度和技巧 3、演讲稿的构思及演讲的注意事项 难点:演讲稿的构思及演讲的注意事项 小结: 语言沟通有口语沟通和书面语沟通两种形式,口语沟通是通过说话和倾听进行的,书面语沟通是通过书写和阅读完成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信息符号,
5、传递途径,干扰因素等方面均会影响语言沟通。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口语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演讲与其他口语沟通形式相比有哪些特点? 3、为达到有效沟通,在交谈倾听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比较口语沟通与书面语沟通的异同点。 课后记录: 第二章 语言沟通 第一节 口语沟通 一、概念: 口语沟通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凭借口头言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过程。 二、类型与特点 说话 1、情境性 情境是由说话过程中时间、空间、对象、说话缘由等因素构成的说话环境。说话必须根据沟通情境来选择话题和组合话语,使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与情境相适应。 2、得体性 就是说话时要看接受者和自己的关系,要看接受
6、者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交谈 1、定义:是一方或双方为着某一个目的,以对话的方式,相互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活动过程。 2、特点:目的性、互动性、程序性 3、过程及规律:启动、进行、结束。 演讲(详见第二节) 倾听 1、定义:指在交谈过程中,一方接收对方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明确含义并做出反应的过程。 2、作用和意义 3、态度和技巧:恰当的反应、适当的提问。 三、影响口语沟通的因素 、沟通双方的态度 1、共同的态度 2、尊重的态度 3、真诚的态度 4、信任的程度 口语沟通的技巧 激发别人的谈话 有条有理 避免“我”字 别插嘴 避免枯燥的话题 勿触怒别人 勿道人长短 讨论而非争辩 别忽略沉默的
7、人 认真倾听 (三) 个人因素:生理、心理、智力、社会、信息传递 (四) 环境因素:物理、沟通具体场所 (五) 理解因素 第二节 演讲 一、演讲的概念 所谓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和公共场合,借助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艺术手段,向众多人就某问题发表意见或阐明事理从而达到与众人沟通、感动听众并影响其行为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演讲的特点:社会性、鼓动性、艺术性、工具性。 三、演讲的过程 、演讲的准备 1、确立演讲主题 主题要正确 主题要新颖 主题要鲜明 主题要集中 主题要深刻 2、拟定演讲题目 题目要有积极性 题目要力求新奇 题目要有情感性 3、收集选择材料 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 选择典型的材料
8、选择新颖的材料 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 4、演讲的构思:构思开头、构思主体、构思结尾。5、撰写演讲稿 撰写演讲提纲 撰写简略稿 全文撰写 演讲的实施 1、演讲前的心理准备与场地准备 调整心态 演讲设想 嗓音练习 场地准备 2、演讲时的语言表达技巧 基本要求:准确精练、上口入耳、形象生动 常用技巧:声音、重音、吐字、语气语调 3、演讲的非语言表达技巧:表情、眼神、身体姿态 对演讲的反思与总结 1、演讲过程中的反馈 2、演讲后的反思与总结 第三节 书面语沟通 一、概念 是指人们凭借文字来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二、特点:超时空性、准确性、间接性、不确定性、永久性 三、形式与应用 便签 函 文件
9、书信 文章 著作 四、影响因素:传递者、传递媒介、接受者 实训: 1、游戏:“打电话” 2、朗诵:最后一次的讲演 教案首页 课题:非语言沟通 课时:4学时 授课日期: 教学目的:1、说出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含义 2、说出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3、列出非语言沟通的主要表现形式 4、说出非语言沟通中的行为规范及禁忌符号 重点:1、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2、非语言沟通的主要表现形式 3、非语言沟通中的行为规范及禁忌符号 难点:非语言沟通中的行为规范及禁忌符号 小结: 非语言沟通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表情、姿势、时间、空间等非自然语言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传递,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与语言符号相互伴随
10、,相互说明,相互补充的。非语言沟通具有连贯性、真实性、相似性、多义性、通义性、协同性、及时性、心理性等特征,具有补充、替代、强调、否定、重复、调节语言沟通的作用。非语言沟通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动作姿势、时间空间、穿着打扮等方面有具体明确的要求,经过长期应用,约定俗成的要求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 思考题: 1、非语言沟通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2、动态语包括哪些方面?简述距离与交往的关系。 3、在实际交往中,人体接触应注意什么? 第三章 非语言沟通 第一节 概述 一、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是指以表情、手势、眼神、触摸、空间、时间等非自然语言为载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二、非语言沟通的特点:连贯性、
11、真实性、相似性、多义性、通义性、协同性、及时性、心理性。 三、非语言沟通的意义 1、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增强沟通效果 2、有助于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有助于个人形象和社会生活的美化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一、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1、补充作用 2、替代作用 3、强调作用 4、否定作用 5、重复作用 6、调节作用 二、非语言沟通的表现形式 1、动态语:头语、手语、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人体触摸。 2、静态语:空间效应、时间控制、环境布置、衣着仪表。 3、类语言: 4、辅助语言:语速、音量、音重、音质。 第三节 非语言沟通的行为准则 一、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际 沟通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