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docx
《人教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2. 写法有何特点? 答: 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3. 诗中写大自然的景物目的是什么? 答: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 4. 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答: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阴一去不返。 5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6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 7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8 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的好? 答: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3、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2. “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 傍晚 、地点 东皋 、事件 远眺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 本诗写景有特色? 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
4、世退隐的愿望。 6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7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8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9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1 -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首联“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
5、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答: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6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
6、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夕阳西下,断阳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
7、“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答:“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后两联一语双关,请分析。 - 2 - 答:“舟楫”是渡江的工具,顺着上面的写景流转,自然恰切。但诗
8、人巧借“舟楫”,转而言他,不仅不显造作,反而接得天衣无缝,于情于理无碍,可谓一语双关。“舟楫”的另一层意思便应理解成“引荐的人”或“伯乐”。“端居耻圣明”似有奉承阿谀之嫌,但确属诗人肺腑之言。“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申足上文,表示自己愿意出仕。言外之意,希望得到对方的指点引荐,不要落个“转头空”。 6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8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9、。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解释下面的词浯。 历历:分明可数;乡关:故乡。 2.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答: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3.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4.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5.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
10、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6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7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
11、和出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3 - 送 友 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答: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2.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答:“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
12、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5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6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8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9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赠别之情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
13、古“秋”“愁”难离,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绩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晴空一鹤排云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在秋日晴空中,一鹤凌空而去,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画面积极乐观。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许多
14、关于“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傍晚,暮色降临,霜雾弥漫,山林空荡,熊爬到树上逗乐,小鹿跑到溪旁饮水。 2.颔联中“改”与“迷”妙在哪里? 答:“随处改”这个“改”字用的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个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幽静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
15、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便显出来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闲适自得,愉悦欣喜,热爱大自然。 4.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5诗中道出群山高低起伏及自己情趣的诗句: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6诗中表明山景让步欣赏不够,目不暇接的诗句: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7诗中描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8诗中表明山中人烟稀少,游者离山村较远的诗句:人家在何许,云处一声鸣。 9首联中“惬”意为 惬意 ;颔联中“迷”指 迷失方向 。
16、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写景,描绘清新明丽的春景,流露出词人愉快心情。下片议论,表达出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2. 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至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3. 词中写作者虽到老年,但仍具有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4词中表明环境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词句:山
17、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5有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词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6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 5 -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18、。 7、“黄鸡”的本意是: 指黄鸡报晓 ,诗中是指: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8、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芽”、“子规”点明了春天的季节。眼前景物幽雅洁净,赏心悦目,充满春的生机。 B、“休将白发唱黄鸡”意即不要因为有了白发就徒自悲伤,感叹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C、这首诗写眼前美景,诱发人热爱生活的情怀,以反诘语气议论,抒写人生哲理。 D、作者借溪水东流,比喻人生能再少,委婉含蓄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9、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情怀。 10、从你的课外诗词积累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句意相反的句子。“夕阳无限
19、好,只是近黄昏” 11、下阙由景抒情,试结合全诗的内容,试从哲理、作者情感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哲理: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时光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由物及人,说明人生也有青春能再现的可能,给饱受挫折的人生以生活的勇气,继续前进的信心。阐发了良辰易逝,青春难驻,应珍惜时光,在逆境中奋起的哲理。 情感:作者当时正处于政治上的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胸襟。 12、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和游览的时令,一“短”一“浸”写出了兰溪的状貌、生机与活力。 B、次句写在兰溪漫步,用“净”字,突出了兰溪的洁净、一尘不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词 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