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docx
《人教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
2、变化现象的辨识。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温度和温度计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
3、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 的温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 ,6.8 读做 或 。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 的仪器,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 和 。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3)测
4、量后: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水的温度是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 : 1、气
5、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师生共同总结: :1.读取温度计示数的三大步:找出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及温度计零刻线位置;看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从零刻线开始数格读出温度值.2.温度计在使用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能”: 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触到容器底或壁; 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不能在上升过程中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随意读数。注意:要熟记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3
6、.熟记三种常用温度计在构造、用途、量程、分度值、测温物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点聚焦学生能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由亲身的体验,加深印象,再使学生认识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落实本专题的知识。 过渡语: 设疑: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天冷了,水会结冰;天热了,冰又会化成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下面进入“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专题复习。 熔化、凝固 专题二知识点聚焦: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热量;凝固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热量。例如: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熔
7、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铜水浇铸成铜像是凝固现象等。 2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是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等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实验1: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温度计、水。 (1)根据提供器材可知,还缺少的器材是_。 (2)图乙是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8、像。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 (3)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下表是实验中对冰熔化过程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0 7 0 8 1 9 2 10 3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的熔点是_, 在熔化时的特点是_;在第6分钟时,冰的物态是_。 实验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 A也熔化
9、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 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探究结论: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自然界中的蜡、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 1、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A B C D 2、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
10、玻璃泡要 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 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有 . 如图乙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 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 :1.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它是反映物质的温度随吸热时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2.明确特殊点或特殊线段的含义:图像中含有水平段,即与横坐标平行的段,表示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水平段所示温度是一种特殊的点:为熔点、凝固点。3.判断图像类型:看图像走势,若上升表明是吸热过程为熔化图像;若下降表明是放热过程为凝固图像。再看图像中有无“水平段”,若有“
11、水平段”则为晶体熔化图像或者是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或非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4.根据“水平段”确定、晶体熔化、晶体形成的凝固时间及物质的状态。 设计意图:晶体熔化和沸腾图像是新课标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同学们识图和绘图的能力,从图像中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另外,探究熔化、凝固、的条件及特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过渡语: 设疑:烧水时,当水开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冒“白气” ,你知道那是怎样形成的吗? 下面进入“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的专题复习。 :汽化和液化 专题三知识点聚焦: 1、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 热量,汽化包括 和 两种方式;物质从 变为 叫做液化, 热量,液化的方
12、法是 或 。例如:泼在地面的水会慢慢变干,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形成的。 2、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压 关 (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 。有 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先是温度要达到 ; 要继续 。 5、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 。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等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1: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态变化 年级 物理 上册 物态 变化 复习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