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036944.doc
《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0369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036944.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二八年四月目 录第1章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1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32.1现状及差距32.1.1海宁市概况32.1.2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42.2“数字城管”发展趋势4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52.3.1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52.3.2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62.3.3实施“数字城管”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催化剂6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73.1业务需求73.1.1实施范围分析73.1.2管
2、理模式需求分析73.1.3组织机构需求分析83.1.4信息采集员需求分析83.1.5工作流程需求分析93.2功能需求93.2.1数据普查93.2.2配套设施93.2.3其它功能需求123.3非功能性需求123.3.1数据要求的需求123.3.2编码标准化需求123.3.3系统性能需求133.3.4系统安全需求133.3.5应用安全需求14第4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164.1项目建设目标164.2项目建设原则164.3项目建设规划174.4系统框架204.4.1网络与计算服务层214.4.2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层214.4.3基础信息层214.4.4应用信息层214.4.5应用服务层214.4.6BP
3、M平台层214.4.7业务逻辑层224.4.8应用系统层224.5接口规范设计224.5.1系统内部接口规范224.5.2系统外部接口规范234.6关键技术234.6.1SOA技术234.6.2J2EE技术244.6.3Web Service技术244.6.4计算机网络技术244.6.5无线通信技术244.6.6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254.6.7空间信息技术254.6.8数据库技术264.6.9智能客户端技术264.6.10协同处理技术264.6.11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26第5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275.1组织机构建设275.1.1业务角色规划275.1.2信息采集员队伍285.2管理流程建设29
4、5.3办公场地建设305.3.1设计依据305.3.2工程内容315.4基础资源库建设315.4.1单元网格划分315.4.2事件、部件分类与编码335.4.3数据质量检查与入库385.5硬件设施平台建设425.5.1系统硬件架构425.5.2网络与通信系统435.5.3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445.5.4数据中心机房建设465.5.5呼叫中心系统465.5.6大屏显示系统485.5.7视频监控系统485.5.8安全系统485.6标准应用系统建设545.6.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545.6.2监督受理子系统545.6.3协同工作子系统555.6.4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565.6.5综合评价子系统57
5、5.6.6应用维护子系统575.6.7地理编码子系统585.6.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585.7扩展应用系统建设595.7.1三维仿真地理信息系统595.7.2行政执法管理子系统595.7.3行政审批子系统595.7.4移动执法子系统595.7.5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605.7.6GPS定位监控子系统605.7.7园林环卫管理子系统605.7.8地下管网、管线管理子系统615.7.9办公自动化子系统615.7.10公众发布子系统615.7.11外网电子邮件子系统615.7.12内部即时通讯子系统625.7.13视频监控与共享子系统635.7.14移动办公子系统645.7.15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
6、645.7.16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645.8标准规范建设655.8.1标准规范建设框架655.8.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665.9考核机制建设685.9.1指导思想685.9.2组织领导685.9.3评价对象695.9.4评价周期695.9.5评价实施与保障69第6章项目实施进度706.1建设工期706.2实施进度安排70第7章项目投资估算727.1项目资金计划727.1.1一次性建设费用估算727.2资金来源73第8章项目社会评价748.1社会效益748.2经济效益75第9章项目经济评价76第10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710.1.1政策环境可行性7710.1.2效益可行性7710.1.3技术可行
7、性7710.1.4财务可行性78第11章项目风险分析7911.1风险因素识别7911.2风险管理机制79第12章海宁市“数字城管”系统特点80第13章研究结论与建议81第1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简称“数字城管”。1.2 项目建设单位海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项目可行性研究适应的相关法律与法规:u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7年)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
8、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 215-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CJJ/T106-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条文说明(2005修订版)u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u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年1月18日)u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
9、6-2002)u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u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2006年7月印发。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u 海宁市城市管理现状及建设背景;u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u 项目需求分析;u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u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u 项目实施进度;u 项目投资估算;u 社会评价和经济评价;u 项目可行性分析u 项目风险分析。第2章 项目建设必要
10、性分析2.1 现状及差距2.1.1 海宁市概况图 21 海宁市行政区划图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嘉兴市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内陆面积699.92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87.94%,山岳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狭长,地势平坦,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海宁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黄湾镇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现“海宁潮“的起点。 2005年末,全市有许村镇、长安镇、周五庙镇、盐官镇、斜桥镇、丁桥镇、黄湾镇、袁花镇8个镇和马桥街道、海昌街道、海洲街道、硖石街道4个街道。有村委会161个、社区居委会59个。 海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
11、力显著提高。07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4.5%左右;实现财政总收入36.5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0亿元,分别增长27.9%和32.9%。2007年12月29日,海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正式揭牌成立,切实解决目前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等问题,加大城管执法力度,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主要承担以下八项职责:一是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依法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二是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三是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12、四是行使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城市饮食服务业排污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五是行使市政公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六是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室外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七是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八是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省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2.1.2 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随着“十一五”期间海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海宁市政府提出的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城市长效管理、高效管理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现阶段常见问题主要有:一、多头管
13、理的局面依然存在管理事权条块分割,以市政设施管理事权为例,城区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由市政处和城管执法局分别负责。二、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当城市管理方面发生问题后,除了城管执法大队在执勤巡逻中发现以外,大多数情况是群众打电话反映、信访,或者媒体进行曝光后,专业管理部门才知道,使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城市管理被动后置。三、信息共享和传递不畅城市管理涉及领域宽、内容广,更因审批许可和处罚的分离,执法人员经常要为调查取证到各有关部门查阅、调阅、复制相关档案材料。由于这些公共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部门信息共享的不畅,使得执法人员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资料,使城管执法人员难以与相对人及其他部门进行准确、及时、
14、有效的沟通,执法效率难以提高。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在行政项目信息传输、违法认定等方面出现相互扯皮现象,无形中出现“想管的不管了,该管的管不到位”。2.2 “数字城管”发展趋势“数字城管”模式代表了当今城市管理的一种趋势。“数字城管”是指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依靠法律、行政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进行城市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够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它将对城市管理在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上进行改造和完善。通过“数字城管”,使城市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实现手段创新,运用空间技术
15、、网络技术等10余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目标;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监管分离和部门协同,实现城市管理协同化目标;在管理机制上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改革城市管理评价机制,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目标。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试点城市(区)的运行情况看,“数字城管”新模式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效果明显,得到了建设部、省建设厅的大力推广。建设部于2007年1月发文,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提出2005年2007年为试点阶段,2008年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截至到2007年12月:全国已有25个省、直辖市的29个市、区建设完成了”数字城管”系统;另有23个城市的”数字城管”系统正在实施建设中
16、。浙江省建设厅也于2006年6月发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06-2015年)已通过专家论证。根据规划,到2010年前,浙江省11个设区市将全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县(市、区)覆盖率将达到60%以上,初步形成全省一体、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全局互动,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城管”体系。目前,浙江省已在杭州、嘉兴、台州、诸暨等18个市县开展“数字城管”试点工作,其中,杭州、嘉兴、绍兴县、诸暨市和龙泉市5个市县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海宁市于07年3月被省建设厅列入浙江省第二批试点城市(区)。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政府工作的一
17、项重要职能。一个城市管理的优劣,从市容环境这块“镜子”上就可映射出管理者的水平,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形象,更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海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经过多年的努力,为海宁赢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建立了功勋。但是,随着海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所承载的各种矛盾、困难和压力也与日俱增。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寻求管理的新对策、新方法,向管理要效益、要速度。2.3.1 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当代城市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面临着变革与创新,从研究表明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城市管理中,体现
18、以人为中心,从对“硬件”为重点的管理转向以“软件”为重点的管理柔性化趋势。二是在城市管理中,把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建立在数字化、自动化基础上的管理数字化趋势。三是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市民参与,增强管理透明度的管理民主化趋势。在这“三个趋势”中,信息化管理是关键。以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求,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2.3.2 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城市基础设施部件和管理对象事件的优化运作,要
19、求城市管理手段不断更新。随着城市容量不断扩大,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趋增强,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城市管理必须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2.3.3 实施“数字城管”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催化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海宁必须站在当代技术的前沿来改变我们的管理手段。借助“科学技术”这个第一推动力,从管理工具的变革来引发管理体制的变革。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以此为催化剂,进而建立起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
20、调、运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建成城市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评价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决策支持、执行支持、监控支持新模式。第3章 项目需求分析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并结合海宁市实际情况,海宁市“数字城管”建设的总体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业务需求3.1.1 实施范围分析3.1.1.1 地域范围需求分析覆盖范围包括海宁全市(一期范围为城区约27平方公里)。3.1.1.2 对象范围分析城市管理涉及的所有对象、功能等。主要是: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中和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与数据要求(CJ/T2142007)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
21、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及其他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主,另可根据海宁市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新的部件和事件,系统在设计上预留今后扩展到其他领域的空间。3.1.1.3 涉及单位分析海宁市”数字城管”系统现阶段主要涉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政处、园林处、环卫处。3.1.2 管理模式需求分析根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的要求,通过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从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管
22、理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才能实现城市管理的新突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建立全时段、全区域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是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整合政府职能,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是城市管理信息的集散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通过信息采集员上报、视频监控、公众举报等方式,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对全市的城市管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的指挥调度派遣中心,根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传送的信
23、息,统筹协调调度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图 31海宁市”数字城管”系统模式图3.1.3 组织机构需求分析根据监管分离的原则以及建设部的要求,海宁市“数字城管”在管理机构上设置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下设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综合办。3.1.4 信息采集员需求分析作为信息平台主要的信息源、整个流程的问题发现者,信息采集员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根据海宁市城市管理特色,将会组建专业信息采集员队伍,同时由街道的相关人员加以补充。根据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整个流程的通畅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信息采集员的执行力,因此高水平的培训和严格的管理必不可少,主要的培训内容需要涉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宁市 数字化 城市管理 系统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V1 03694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