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15落花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15落花生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15落花生教案15、落花生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
2、写法。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课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3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许地山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华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
3、那么,他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落华生笔下的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测生字学习情况。请学生谈谈本文生字词需要注意的点 预设:“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和b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读第四声,防止读成第二声。 “慕”记清下面的字形,不是“小”字。 “空地”的“空”读四声k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播种”的“种”读第三声。 3、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
4、好看;美丽。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那么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预设:先写种花生,再写过收获节。 也可以说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尝花生、议花生 3、理解主次内容和详略写法 作者写以上四个方面内容的篇幅是同等的吗?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用了哪些词语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种花生的经过? 写法简短精炼 这一段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好,你们发现了吗?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用“居然”练习造个句子 提醒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
5、思,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做简要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来。 四、课堂总结,铺垫下一课时 师:出乎意料的收获带给作者和他的家人丰收的喜悦,这份心情让他们决定过一个收获节,同时也好请来父亲一起分享这份喜悦。那么在收获节上父亲说了些什么话让“我”印象深刻,又对“我”未来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尝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说到,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篇课文的? 这其中,哪几个方面是略写,哪几个方面是详写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尝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二、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1、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
6、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 2、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四生读哥哥、姐姐、爸爸和“我”的说话,其他人读旁白 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选取重点词语概括 3、 讨论交流,父亲第一次议论。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2)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_,但是和_相比,还是_最可贵
7、。 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小结修辞手法: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2、交流讨论,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齐读第二次议论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一生读。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3、交流讨论,父亲的议论对“我”的
8、启示 师: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师: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师小结:其实,就像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其貌不扬的普通的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你还能举例说明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或事呢?。 师小结: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4、理解最后一自然段,分析重点词语 过渡:这样的讨论“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可父亲说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待学生发现问:这
9、样不可以吗? 引出作者简介:因此长大后的许地山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 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
10、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三、总结写法,深化主题 1、感悟写法借物喻人。 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他叫借物喻人,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荐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2、学生畅谈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生1: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2: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3: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4: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11、 生5: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6: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要注意: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并没有要以此贬低苹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那段话的本意。 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种外表好看、只讲体面,但实际没有什么用的人。 *、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