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
《沧州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州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沧州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目 录一、沧州市正面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1二、沧州市现状产业特征分析3三、沧州市域产业空间格局9四、沧州市现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0五、沧州市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分析15六、沧州市的主导产业分析25七、沧州市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43八、沧州市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的空间布局规划46九、沧州市未来产业发展指导思想48十、沧州市加快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51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支撑力量,产业发展态势对城市实力的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和城市在区域中地位的提升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工业化阶段,城市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尤其突出。本专题旨在从宏观角度出发,在探讨沧州市产业发展的
2、外部机遇、自身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未来沧州发展的产业结构选择和空间布局等相关问题,确定沧州市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空间布局规划的基本思路,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一、沧州市正面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1. 天津滨海新区的隆起将辐射和带动沧州发展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继续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表明,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国家要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进而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目前,对这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各类规划相继完成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滨海新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日益明
3、朗。沧州市与天津滨海新区相邻,人文与地理环境相似,产业结构类型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与其他地区相比,沧州市在天津滨海新区崛起的过程中,接受滨海新区经济和技术辐射将会最大、最直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必然给沧州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随着滨海新区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周边投资发展环境的改善,未来一、二十年沧州将有机会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2. 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沧州发展提供支撑沧州市临近京津地区,交通便捷,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京沪和石黄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六纵六横道路为骨架、以地方道路为网络的交通格局。由国道106、国道104、国道205、省道廊泊路、沿海路、京沪高速公路形成的“六
4、纵”和由石黄高速、国道307、省道沧乐线、正港线、保沧线、津保南线形成的“六横”主要道路骨架,使得沧州市可以便捷地与外界联系。此外,目前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3条,共221公里。其中,津汕高速69公里,沧黄高速93公里,保沧高速59公里。正在积极争取建设的还有阿深高速、沧州东、北绕城高速,以及即将在沧州城区西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等。现有的基本完善的道路交通骨架网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上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将进一步强化沧州的区位优势,将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区域机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沧州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 黄骅港将成为沧州经济的增长极黄骅港及临港产业的发展被列为未
5、来河北省的“一号工程”,黄骅港的定位也随之进一步明确,黄骅港及临港产业的发展被认为是拉动河北省中南部、山东西北部、山西、乃至内蒙古等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定位在目前的发展背景条件下是有其区域基础的。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黄骅港是河北省最理想的出海口和外向型经济基地,黄骅港与朔黄铁路的建设将有助于形成“神黄经济带”,将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将对河北省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黄骅港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必将得到有力推动和快速崛起。随着港口建设的推进,黄骅港港口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和临港产业的大发展,将全面带动沧州的化工产业、物流业乃至整
6、个国民经济的发展。4. 河北省对沧州的重新定位明确了沧州的区域地位在河北省提出的“一线两厢”发展战略中,对沧州的定位是“成为十一五期间南厢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沧州的区域地位被界定为南厢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区域影响限于南厢地区。随着黄骅港战略地位的确立,沧州在河北省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从原来的“南厢”,到河北省的中南地区,再到整个河北省经济的增长极,显示出未来沧州地位将举足轻重。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沧州要在河北省第二次翻番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增长极”作用的新要求,预示着沧州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定位是对新的发展背景下沧州发展趋势的认可和发展前景的肯定,也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
7、沧州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对沧州发展机遇的明确和强化。河北省对沧州的重新定位将有助于沧州在区域发展中迅速崛起。二、沧州市现状产业特征1工业化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一般具有这样的演变顺序的规律: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重加工业轻重结合高技术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H.B. Chenery)等人从结构转变过程的角度将各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划分为六个变动时期,其中的第二至第四个时期为工业化时期。也就是说,工业化按人均收入水平可以分为三大
8、阶段,如表21所示。表21 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时期人均GDP(美元)钱纳里使用的是1982年美元作为标准。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货币贬值,将1982年的美元标准换算成2000年或其以后的美元标准,产业阶段划分的门槛值有所上升。经济发展阶段1982年1996年2000年2003年1364-728580-1160620-1240656-1313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728-14561160-23201240-24801313-2626初级阶段 工业化阶段31456-29122320-46402480-49602626-5252中级阶段 42912-54604640-8700496
9、0-93005252-9847高级阶段 55460-87368700-139309300-148809847-15755初级阶段 发达经济阶段68736-1310413930-2089014880-2232015755-23632高级阶段 注:表中1996年、2000年和2003年的指标都是根据1982年的指标,借助美元的GDP缩减指数换算的结果,美元GDP缩减指数根据国际统计年鉴计算。从经济总量上看,2005年沧州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0.8亿元,同比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是近10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2005年沧州市人均GDP为16514.06元
10、人民币,按照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的累计汇率8.194,现价折合为2015.38美元。因此,按照钱纳里的标准,沧州市产业发展应该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钱纳里所提出的标准是以国家为基本单元衡量经济发展阶段为基础的,这一标准用来衡量一个小范围的区域或者城市并不完全适用。但沧州作为一个城乡经济并存的相对完整的城乡区域,用这一标准来大致判断市域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参考意义。这表明,以工业的增长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沧州经济的必然选择。2产值结构合理,就业结构转变迅速 在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比较上,截取1996、2000、2004年三个年份的数据。从这
11、三个年份的对比可以看出,沧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沧州市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9%。表22 沧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表年份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624.6047.0028.4054.8024.8020.40200017.6050.1032.302.6034.5062.90200415.9950.1833.833.2533.6063.15资料来源:根据沧州市统计年鉴整理表23: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模式人均GDP(1980年美元)三次产业产值
12、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400048:21:3139.4:28.2:32.431.7:33.4:34.622.8:39.2:37.815.4:43.4:41.29.7:45.6:44.77:46:4781:7:1274.9:9.2:15.965.1:13.2:21.751.7:19.2:29.138.1:25.6:36.324.2:32.6:43.213:40:47注:引自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用沧州市2004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与赛尔奎因和钱纳里1989年使用多国资料所总结的一般模式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沧州市2004年的人均GDP是11659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的有关物价指数的数字计算,居
13、民消费品价格2004年是1980年的4.26倍,上涨了3.26倍,也即人民币比1980年贬值了77%,2004年的11659元相当于1980年的2735.25元,按照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1.498,所以,沧州市2004年的人均GDP相当于1980年的1825.93美元,接近表中的2000美元层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标准值应是15.4:43.4:41.2以及38.1:25.6:36.3,而2004年沧州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分别为15.99:50.18:33.83和3.25:33.60:63.15。从二者的比较来看,沧州市的现状产值结构比较合理,从近十年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比重有较大
14、幅度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还处于进一步的优化升级阶段。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沧州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明显偏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又明显偏高,如若不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则说明沧州市的第三产业的效益是不高的,人均产出量偏小。3. 投资导向型的增长特征明显经济增长方式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有着稳定的相互适应性和相互关联性,是反映特定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一个经济特征。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从图31可以看出,自199
15、0年代开始,沧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尤其是在2002年到2004年间,固定资产投资额高速增长,对照历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轨迹(图32),容易看出GDP的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同步,这反映了沧州经济呈现为一种投资导向型的经济增长特征。图21 改革开放以来沧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图22 改革开放以来沧州市GDP及三次产业产值增长情况4. 近年来出口发展迅速,出口产品层次较高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必然要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外开放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动力,因为开放促进竞争,竞争深化分工,分工带来比较优势,优势形成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
16、对外开放结构,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的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出口贸易。一地区的出口贸易是其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表现,地区的出口规模与结构是其产业国际竞争水平的直接反映。2004年河北省的出口贸易总额为934031万美元,沧州市累计完成48343.8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2%,占河北省总出口量的5.2%。 由图23可以看出, 沧州和河北省的外贸出口额的总的变化趋势都是递增的,在19972002年期间波动
17、较大,这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较大关系。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沧州外贸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06年14月,共出口13145万美元,同比增长59.4%,分别比全国、全省增幅高出25.9和27.6个百分点。近年来,沧州的出口队伍逐渐扩大,产品结构日趋优化。沧州大化、海兴餐具、沧州新世纪、青县外贸、肃宁天龙皮革等一批出口大户,以成倍甚至数倍的速度增长。2006年14月,沧州市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分别以60%和40%的高速增长,在全市总值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大。皮毛皮革、化工产品、不锈钢制品、焊网制品等特色产业出口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皮毛皮革、化工产品、不锈钢管件、塑料制品等出
18、口成倍增长。图23 河北省及沧州市外贸出口情况对比图 5经济类型多样化,民营经济比例大2004年沧州市的业法人单位数中,国有企业531个,占5.65%;集体企业1502个,占15.99%;股份制企业1454个,占15.47%;私营企业5451个,占58.01%;其他内资企业272个,占2.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86个,占1.98%。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94个,占1.39%,就业人数为9.02万人,占21.2%;集体企业928个,占14.02%,就业人数为4.68万人,占11.00%;私营企业5245个,占79.27%,就业人数为16.19万,占38
19、.06%;港、澳、台投资企业45个,占0.68%,就业人数为0.62万人,占1.46%;外商投资企业115个,占1.74%,就业人口为1.74万人,占4.09%。沧州市的经济类型多样,与其他地市明显不同的是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企业所占分额少,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活力大。2004年国有企业的利润额仅占全市企业利润总额的1.69%,而民营经济(除国有、集体及外资以外的经济类型)的利润额占到了62.6%,尤其是沧州市的私营企业,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就业人数与其他各种经济类型相比分额都居首位。表24 2004年沧州市各经济类型主要指标亏损企业比例(%)利润资产负债率(%)利润额(千元)%国有企业37.363
20、79071.6965.12集体企业5.8832903714.6658.96股份合作企业14.29740683.3059.01股份制企业12.73106855247.6158.11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20.0047226321.0448.88其他企业5.5026260111.7036.69资料来源:沧州市统计年鉴20056. 沧州市与省外周边城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对比沧州位于冀、鲁两省交界处,沧州与山东北部各市的社会、经济要比其与河北某些城市的联系更加频繁与紧密。因此,选择与沧州紧邻的山东北部4市与沧州市进行经济指标对比分析。与山东省的东营、德州、聊城和滨州4市相比,沧州市的经济总量仅低于东营市
21、,而人均GDP则处于中下水平,仅高于聊城市,和与其条件相似的沿海城市东营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鉴于东营市经济总量和人均值由于受胜利油田影响明显偏高,从沧州市与其他几个市的经济对比来看,沧州市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单位:亿元、元图24 2004年沧州市与周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三、沧州市域产业空间格局1. 块状经济体连片发展县域产业逐渐连片成带沧州市下辖各县的县域工业门类多样,涉及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纺织、食品制造等33个行业大类,其中石油化工、装备、轻工、纺织、电力、食品、建材、盐业为其重要产业,弯头管件、汽车模具、裘皮等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从工业产业的
22、空间格局来看,初步呈现了分类成片发展的雏形。目前,已初具形态的产业带主要有以临港化工园区为核心的石油化工产业走廊、以河间市为核心的西部电线电缆产业带、以孟村为核心的南部弯头管件产业带、以肃宁为核心肃宁裘皮纺织产业带,以及以青县为核心的中部电子线路板产业群。2. 点状经济体发达“专业镇”各具特色沧州市境内交通发达,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众多陆路交通运输线路纵横交错,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给县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相对于沧州市区来说,他们承接京津产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强,这就形成了沧州市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县市,而县市的产业则绝大部分集中于乡镇,镇域经济专业化程度高的局面。沧州市域范围内的
23、“专业镇”众多,且很多已经形成了品牌,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如肃宁县的尚村镇皮毛产制品已经远销欧美等国家;任丘市106国道沿线的于村镇的金属模具也畅销全国各地;京九铁路沿线的辛中役镇正在扩建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建成之后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铝型材制造基地;再如青县马厂镇的韩商出口工业区,金牛镇生产特钢,马厂镇农场生产电子机箱,盘古镇生产缝纫机配件;沧县崔尔庄镇的无公害小枣产业;盐山县韩集镇的管件生产基地等。3. 区域性的物资集散地发达专业市场蔚然成风由于沧州市各县市的特色产业发达,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在沧州市域范围内形成了许多专业化的物资交易市场,有的专业化的交易市场不仅具备了区域性物资集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沧州市 产业 发展战略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