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docx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来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这册教材来进行共同商榷。当然对教材的把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谈谈我在教学中的想法,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下面,我们首先一起来看一看这册教材: 一、编排风格 在本册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上,仍然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并配有精美有趣的插图,还继续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卡通小精灵贯穿始终。 二、教材特点 另外,大家还可以看到,本册教材与前两册教材一样,同样具有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
2、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为此,我们这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 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教材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计算问题。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自己
3、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试着独立解决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初步理解什么是数学问题,现实生活存在着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等,从而逐步形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次,与上二年级上册相同,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计算教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将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表内除法当中的解决租船问题和分筷子问题,还有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当中解决的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等等。同时,在其他教学内容的教学中也注意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例如,在“克和千克”“统计”等的教
4、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本册实验教材结合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建立数感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教材的第5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可容纳一万人的体育馆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其次,提供一些有关三位数、四位数有多大的具体而生动的实
5、际例子,例如“广场上有330只鸽子”“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有六、七千颗”,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感受这些大数的含义。第三,安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第四,安排了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第五,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示多种算法和估算等。这样,在上述丰富具体的素材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变化较
6、大。 .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实验教材集中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表内除法”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 “平均分”以及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做了准备。第二,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段进行。“平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
7、法。 “除法”则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3).集中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之后,在“表内除法”中,实验教材集中安排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习除法的含义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 比如教材表内除法二,主题图就提供了丰富的包含有用除法计算问题的素材。在“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1中,
8、引导学生探索“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同时,学习了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又如,在教学过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一节,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除法计算教学与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除法计算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在“图形与
9、变换”单元安排了认识锐角与钝角、简单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和图形变换应用的素材。例如在“游乐园”的主题图中展示了本单元要学习的所有内容的实际应用;接着分别用 “斜拉桥”“缆车”“升降机”“推拉窗” “生活中的数学”等实例,展示实际生活中角、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使学生不仅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学生获得了有关图形以及图形变换的丰富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为每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折纸、制作、作图、拼摆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锐角、钝角、平移、旋转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感知和体验图
10、形的变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等。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既具探索性且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例如,练习十的“拉一拉”“拼一拼”“转一转”以及实践活动“剪一剪”等。让学生在这些充满童趣的操作或制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得到发展空间观念的训练。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在每个教学单元的开始,教材都安排了即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又包含有所学数学知识的主题图。使各部分知识的教学都
11、从学生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或现实背景引入。例如,“表内除法”的教学,在“欢乐的节日”背景下,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布置联欢会的会场时“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的问题。又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在“参观鸟岛” 背景下要解决的是如何乘船的问题等。 .许多内容的教学都注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万以内加、减法估算时,教材不仅展示了用两种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境,还提供了让学生继续提出问题并继续探索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的线索。如果学生提出“第一、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通过继续探索,学生会发现估算时只需把第四周收集的219个看作220个,就可以与第一周收集的1
12、80个相加,求出大约收集了 400个。这种经常出现的探索要求和线索,不仅可以养成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另外,教材继续注意提供既丰富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例如,在“找规律”单元,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又如在“图形与变换”单元,让学生用学具制作美丽而有趣的玩具等,这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 1、“注入式”教学盛行,大量采取“概念例题练习习题”的教学模式,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强调细枝末节,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思维过程教学,讲解例题就是归纳题型,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机械重复训练。在教学时不只是关注知识,从知识的逻辑出发,还应该关注现实,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2、强调题型训练,注重解题技巧,一味追求“巧解”,忽视解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单一目标,而是三维目标.的教学. 3、课堂教学形式化,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教学的方式:不只是让学生记忆、模仿和接受,还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 4、教学的
14、内容:不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要突出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和主体性,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例如:教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教师用书中的主题图:三个同学摆飞机,用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提供的内容进行学习。由于用的小棒多、摆的时候要求技巧强,学生摆的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在摆好、摆象“飞机”上,没有精力去观察思考,摆的速度很慢,展示时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去就更加困难了。这一活动费了很长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分析:有的教师认为实验教材形式新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有一定的权威性,因而产生“迷信教材”的倾向,在教学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往往在没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钻研和
15、分析的情况下,盲目照搬、复述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内容,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还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这种现象在调研中经常见到。 建议: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既然是个例子就不是摸不得的老虎屁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对每位教师并不陌生,这是对教师使用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性地开展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但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同,学生学习条件的不同,学生所处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认识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自己班的学情对数学教材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