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江苏常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常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概况江苏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跨长江下游两岸,东濒黄海,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西北连安徽、山东,有低山丘陵错落,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地 形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组成,其中点缀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气 候全省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水资源全省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
2、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690公里,西南部有秦淮河,北部有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扬运河等。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和洪泽湖像两面大明镜,分别镶嵌在水乡江南和苏北平原。 江苏水产资源丰富,有广阔的海涂、浅海,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5.4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吕泗、海州湾等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江苏也是全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内陆水面2600多万亩,养殖面积近800万亩,有淡水鱼类140余种,已利用的有40多种。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品种较多,已发现的有120种。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3、;非金属矿产有硫、磷、钠盐、水晶、兰晶石、蓝宝石、金刚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陶瓷粘土;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银、金、锶、锰等。粘土类矿产、建材类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特种用途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是江苏矿产资源的优势。旅游资源江苏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江苏境内有长江、太湖、徐海三大旅游区,现有20个风景名胜区,23个森林公园,6个旅游度假区,416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市9座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
4、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16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旅游外汇收入7.2亿美元,增长16.7%。人口统计2001年末为7354.9万人人口增长率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41,比上年下降0.15。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全省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21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0.29%。是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程度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体系和城乡教育网络。全省普通高校所,在校学生45.19万人,在校研究生23287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4222所,在校学生43.62万人,全省普通中学3675所,在校学生373
5、.64万人,小学19110所在校学生718.5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95.4%。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壮年非文盲率达98%以上。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400美元。人均GDP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4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比上年增长10.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为12.0:51.7:36.3。工业江苏的机械工业总量为全国第一,江苏的卫星地面站、通讯设备、计算机、彩色显象管、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高新技术的研制、生产、开发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电子
6、信息产业成为江苏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南化集团公司和南京化工厂是中国化学工业最早的基地之一,扬子石化和仪征化纤为中国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目前,江苏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此外,江苏的汽车工业生产规模居全国第四,纺织工业是江苏的传统优势产业,冶金工业方面,其先进的大功率电炉拥有量居全国首位,有色金属加工能力为全国第一。 江苏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乡镇企业产值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80%,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比重超过60%。 农业江苏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盛产油料、棉花、蚕茧、鱼类等。2001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106.6万吨,棉花总产量31.5万吨,油
7、料总产量226.3万吨,水产品产量308万吨。太湖猪、太湖鹅、高邮鸭、阳澄湖大闸蟹、碧螺春茶、泰兴白果、白沙枇杷等名特产品享誉中外。 商业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6268个,年交易额4066.7亿元。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04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收入2001年财政总收入达1065亿元,增长23.1。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200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8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外贸状况2001年进出口总额5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12.1%。外资利用状况200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7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支柱产业机械、电子、
8、石化、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友好城市江苏省及省辖市、县级市已与31个国家的139个省州和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关系,总数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铁路江苏的铁路可直达全国多个大中城市。正在修筑纵贯全省的铁路,现铺轨工程已经基完成。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自年底开通以来,已经承担了的过境运输业务。 公路至2001年底,江苏已经建成通达各市县、乡镇的密集的公路网。省内公路主要由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组成,并有高等级公路通往省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航空有国内外航线67条。省内有7个城市建有民航机场。常熟市概况地理状况常熟是江苏省省辖市,苏州市代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接近入海口
9、处西南岸。西北距省会南京市210公里。介于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13150之间。东邻太仓市,距上海109公里;南接昆山市、吴县市,离苏州38公里;西接锡山市、江阴市;西北与张家港市毗连;北与南通市隔江相望。东西最大横距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7公里,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现辖虞山镇、福山镇、浒浦镇、梅李镇、碧溪镇、王市镇、唐市镇、支塘镇、练塘镇、徐市镇、大义镇、沙家浜镇、吴市镇、赵市镇、何市镇、王庄镇、兴隆镇、周行镇、淼泉镇、珍门镇、东张镇、董浜镇、古里镇、藕渠镇、白茆镇、任阳镇、辛庄镇、莫城镇、杨园镇、张桥镇、冶塘镇、谢桥镇等32个镇。市政
10、府驻虞山镇。总人口10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4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壮、满、蒙古、苗、土家、白、布依、侗、高山、朝鲜、瑶、拉祜、彝、藏、羌、维吾尔等17个少数民族400多人。全境多为平原占全境面积的76%,水域占22.8%,山丘占1.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15米。长江流经常熟北境,拥有岸线37公里,水深江阔,有天然良港之誉。境内有昆承湖、尚湖等大小湖泊13个,望虞河、张家港、元和塘、常浒河、白茆塘、福山塘、盐铁塘、锡北运河、耿泾等大小河流5000余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市域中央突兀着虞山,形如卧牛,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261米,山脊线长6.4公里。属北亚热带南部温润
11、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1054毫米。历史沿革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让国奔赴南方,建勾吴,常熟为勾吴北境。春秋时属吴国,秦汉时为会稽郡吴县北境,三国属吴南沙乡及虞乡,至西晋太康四年(283)以虞乡建立海虞县,此为常熟建县之始,海虞城址即在现在的古城区。东晋时划海虞县西北境的南沙乡设立南沙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将南沙县改名常熟县。隋开皇年间,并海虞县等入常熟,并以常熟升为常州,未几,常熟复为县,属苏州。唐武德七年(624)移县治至海虞城,至今城址未变。宋时属两浙路平江府苏州。元升为常熟州,属平江路。明
12、废州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西境置常熟县,以琴河为界两县同城而治。清宣统三年(1911)复将两县合并为常熟县。194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常熟,以城区设常熟市,县市并治。同年5月12日,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分治区域,常熟县辖7个区49个乡,常熟市辖8个乡镇。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省辖市。1958年4月,撤常熟市,建立虞山镇,市境划归常熟县。1961年11月,划大义以北14个公社和1个农场归属新设置的沙洲县。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常熟县,以县域范围改设为常熟市。城市特点常熟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古城格局,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和精巧别致的园林景点,
13、以及众多的历史名人,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存的古城,具有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西北隅有虞山绵延伸入古城,境内有形似古琴的琴川河,故向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称。古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内街坊巷弄有300多条,至今仍基本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格局。城内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古代建筑均有,城内民居绝大多数仍保留着典型的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的风貌。虞山面尚湖,风景绝佳,素以虞山十八景脍炙人口。山、水、城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独具一格,享誉国内外。常熟向以文化之邦著称。地灵人杰,名人辈出。上有商代的丞相、天文学家巫咸,春秋时期孔子的著名弟子、启迪东南文化的先驱言偃,下有清代状元
14、宰相、两朝帝师翁慈同等。自唐至清,常熟共出宰相9名,状元8名,进士483名。与此同时,还涌现了众多独树一帜、蜚声中外的艺术家、文学家和其他专门家。著名的有名列元代四大画家之首的黄公望,首创虞山画派的王石谷、吴渔山,唐代草圣张旭,明代雕刻名家王叔远等。常熟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有18名。历史长河给常熟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列入国家太湖风景区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尚湖、沙家浜风景区,使常熟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游览胜地。“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常熟独特的吴地风情。常熟农作物以稻、麦、棉为主,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现状现在的常熟是一座融商贸、工业、旅游为
15、一体的现代化山水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180.25亿元。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名列前六位,是全国十大财神县之一,年财政收入11.53亿元。商业集贸市场规模大、专业性强,现有三产企业9078家,有形市场139个,市场成交额132.36亿元。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年自营出口额4.2亿美元,纺织、轻工等200多个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拥有工业企业3600多家,固定资产110多亿元,纺织、轻工、冶金、机械、电子仪表、建筑材料、工艺美术等门类齐全,年产值505.2亿元,利税17.3亿元。获部、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20个,其中“波司登”羽绒制品等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组建企业集团87
16、家。农业耕地面积6.6万公顷,农业总产值14.2亿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机械总值2.2亿元。畜禽、林果、水产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多种经营收入23.74亿元。旅游资源丰富,虞山尚湖风景区是江南独特的山水型风景旅游胜地,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2.37亿元。市内交通形成以公路为主、内河航运为辅,依托常熟港连接海洋航运的交通网络体系。全市公路里程385公里,航道里程533公里。形成38条配载线路,辐射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邮电通讯全部实现电信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全市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30万门,农、市话总数12.9万户,话机普及率每百人21
17、.8部。无线寻呼3.47万户,移动电话信道431个,用户数超过7000户。实施科技规划取得较好成果。1993年,国家科委批准建立常熟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并首批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行列,1996年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前十名。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1992年成为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市,1995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现代职教制度试点县(市)。 文化艺术事业以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积淀为基础,在文化设施建设和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32个镇全部成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新闻事业获得新发展,现有省以上批准出版的报纸1种。常熟广播电视台拥有两套中波、
18、一套调频、一套有线广播节目和无线、有线3套电视节目。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列入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市),1996年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建设在近3年来,投入10多亿元资金。市政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古城区、开发区、招商城区、风景区、港区五位一体的格局。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70年代末,常熟编制第一个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为了有效保护老城区,必须开发建设新城区。从80年代初起,城市建设以古城为中心向城外东、南、北三个方向发展,对古城采取全面保护的措施。1985年,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修编,同时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古城保护的政策作了
19、适当调整,变全面保护为片、线、点相结合的重点保护,提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环境质量,继续发扬传统特色”的建设方针。1996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常熟市(1995)城市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准。其指导思想是:尊重历史,延续城市发展脉络,发掘和弘扬历史文化,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对古城采取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全面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及相关地段的空间环境,重点保护好现存文物古迹和古城空间环境,提高古城和风景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具体保护内容:1. 历史遗存下来的古城格局与空间形态,即山、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放射状水陆通道的网
20、络,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城市形态,虞山、方塔构成的城市空间关系与视廊,以及城郊湖甸烟雨胜景及水乡田园风光;2. 现存文物古迹,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名木古树及其他人文景观;3. 历史地段内的传统街巷格局,明、清时代的传统民居形态和建筑风格,以及琴川河夹河两岸的水乡风貌;4. 虞山-尚湖风景区;5. 具有典型地方风格特色的传统工艺与技术。几年来,在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对古城区实行了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市容环境、交通条件和居住环境为主的改造与建设,古城区形成了一纵一横一环交通主干道,对一批有污染的工厂实施搬迁,改建住宅小区和商业网点。同时,
21、大规模开发建设了城市新区,整座城市形成古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风景区、招商城区、港区五位一体的格局。常熟交通十分发达,204国道、205省道等贯穿全境,苏常线连接沪宁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苏通长江大桥、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和拟建的沿江铁路、沿江一级公路、锡太一级公路在境内交汇,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常熟还拥有37.5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常熟港位居全国十大内河港口之列。改革开放至今,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常熟大力构筑“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大市场、大城市”新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文明化”进程,常熟经济驶入了“快车道”,呈现出
22、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保持“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及“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前列。2002年实现GDP365亿元,工业总产值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4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20.7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2.4亿美元,财政收入41亿元。常熟,私营个体经济在全省一马当先,成为全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拥有“波司登”等3只中国驰名商标、5只中国名牌产品,数量为全国同级城市之首,经济圈内人士称之为“常熟现象”;被评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和休闲服装名城,常熟招商城是全国十大工业品市场之一。 常熟载体建设日新月异。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享有国家级开发区的经济审批权限与行政级别,依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常熟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