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及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
2、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本单元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语文园地中的
3、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诗词。 3、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比喻、拟人的语言特点,形象传神,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感受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课时 21、乡下人家 2课时 22、牧场之国 1课时 23、古诗词三首 2-3课时 24、麦哨 1课时 语文园地4-5课时 21、乡下人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
4、“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积累精彩句段。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材分析 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却祥和的农家画面。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三、学情
5、分析 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因为文章展示的图景亲切恬静,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柔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要读的轻快活泼。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设计
6、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曾让同学们简单预习课文,现在你读正确了吗?读通顺了吗?读美了吗?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的一段或是几句话再练读一番。 2、老师知道我们班人才济济,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也不在少数,现在老师要请同学读课文,如果你流畅地读完了一个自然段,你就有资格推荐另一位朗读高手继续往下读,不然则由我确定听仔细,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疑问可随时提出;边听边想:这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 交流,预设如: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宁静和谐等。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 4、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
7、后师小结 预设:“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交流、倾听别人解读文本的情况,初步感知文章的内涵。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1、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 意图:继续走进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画,来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
8、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3、交流, A、“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B、“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
9、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C、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 D、探 E、会见到一群鸭子,即使也不吃惊。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些什么? 游戏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从不吃惊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F、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为什么? 4、啊,多么美丽、多么独特的乡村生活啊!我想读,我想背,那就把你最喜欢的几句话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回想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 二、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 诵读喜欢的段落。 预设: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
10、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2、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预设:是啊,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3、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4、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5、全班交
11、流。 设计意图:品读生动的语言,感悟优美的生活画卷。 三、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七、板书设计: 屋前 瓜架 夏天傍晚 门前 鲜花 21乡下人家 屋后 春笋 院中 鸡儿 秋天夜晚 河里 小鸭 课后反思: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
12、,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22、牧场之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
13、国风光。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文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三、学情分析 文章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开阔,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自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五、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14、1、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人学习情境之中 2、 板书课题,齐读。交流 设计意图:从丰富的资料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接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接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 师:谁能评一下? 2、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生交流 预设: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
15、感受异国风光 1、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 师板书。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2、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
16、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 3、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4、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5、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设计意图:文章语言优美,意境开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丽,同时做好语言知识的积累。 四、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课后反思: 荷兰是水之国,
17、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往往是读着很美,但真正要说出美在哪,为什么觉得美就很难。第一单元的一篇七月的天山,同样是语句非常优美,读完之后都觉得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但几乎没多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那种美。也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侧重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
18、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 23、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诵读,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
19、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描写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三、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诵读与品味,区别与联系相结合学习古诗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及资料理解诗句,在诵读中体会情感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 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
20、田园杂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通过诗人简介,欣赏乡村风光,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谈一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
21、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预设: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可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备课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