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
《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 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观察记录; 2、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二、
2、活动组织 活动一: 1、引导学生阅读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它的含义。 3、参照4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保护一个生鸡蛋一天。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活动三: - 1 - 引导学生看6页的故事与思考,读懂两份账单的含义。 活动四: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
3、,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五: 1、分组讨论:家人严格要求自己,严厉对待自己的错误,就不爱自己吗?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教师小结:我们要懂得家人的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活动六: 引导学生读游子吟结束全课。深入体验自己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养育是爱
4、关心是爱 1、家人的爱 要求是爱 都是爱 严格是爱 严厉是爱 教学反思: - 2 -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完成好“小记者在行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指导学生看第8页的图,提出两个“为什么”,导入课题。 2、讨论、交流: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这样? 二、了解父母愿
5、望 组织交流:爸爸妈妈的愿望和自己的发现。 三、了解父母辛劳 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倾- 3 - 注着他们的爱。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1、同桌互说,指名说。 2、教师随机评价。 3、齐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分担父母
6、辛劳,关心父母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五、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板书设计: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不让父
7、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教学反思: - 4 - 第三课 来自社会的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和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2让学生课
8、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看第12、13页的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
9、法和感受。 - 5 - 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看第16页的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看第17页的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其他同学,是简单还
10、是容易? 哪些同学比较容易辨认,为什么? 你对自己和同学有什么新发现? 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 思考: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还有哪些不一样? 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和完全不一样? 小结:教师展示手中的小物品,总结说,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 物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在一起学习 应互相帮助。 活动二 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一、导入: - 7 - 我们同学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好吗? 二、请同学们看图 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 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
11、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 你的画与别人的画一样吗?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思考:“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学生说一说。 小结:人有千千万万,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即使有时看起来有一点相同,那时也只是有点相似。 三、我们继续来做个实验,我们分得一样吗? 请同学将一批东西拿出来进行分类。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 思考:为什么同学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讨论: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说来大家听一听。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心中应有他人,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因此,大家在一起相处就要听一听别人的一件和想法,这样,才有利
12、于我们的进步。 活动三 我们共同来作画 一、导入:画画是大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它不但能陶冶我们的情趣,锻炼我们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我们这一节课一起来作画。 二、绘画活动 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在花瓣和花叶涂上色彩。 画出一束色彩斑斓的花,进行评展。 三、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给花儿涂上什么颜色。 四、想象说话 假如:大家都只喜欢一种色彩,画出的花束会怎样? 五、思考: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花儿? 小结:因为不同,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假如世界上只有一种色彩,世界会美丽吗?因此,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发现了美丽。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差异,差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
13、带来了美。请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观察。 活动四 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一、引入:在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各有特点,在班上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才使我们班上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二、思考:我们班的同学各有什么优点? 三、同学们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小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用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 五、夸夸我们班上的好孩子 同学们自由说说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以表彰。 教学反思: - 8 - 第二课 换个角度想一想 教学目标: 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
14、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 了
15、解人的情绪 一、活动过程: 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二、讨论: 1、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 2、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 三、情感体验: 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四、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一、图上的事例 1、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2、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
16、感觉? 教学反思: - 9 - 第三课 分享快乐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 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
17、精神。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2.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班的“分享日” 一、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 导入:
18、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二、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1.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 我们共享用 一、调查了解:同学们带来零食,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吃,还是愿意分给别人吃? - 10 - 二、问问愿意分给别人吃的同学
19、,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吃? 三、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四、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 让学生看33页的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结合33页的事例,分组讨论: 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 活动三 设计活动大赛 一、布置学生以小组做一个设计活动。 二、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三、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 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是怎样学习的? 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 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
20、分组把自己设计内容讲给同学听。 活动四 故事与思考 一、听故事: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讲“盲人点灯”的故事。 二、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三、组织、分配学生扮演角色。 四、各组排练和演习后,推选出解说员、朗读者、僧人和盲人等。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 11 - 第三单元 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第一课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初步感受他们的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体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同生存的关系。 3、能在生活周围地
21、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能讲述自己的调查结果和观察的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初步感受他们的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同生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前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一天中为我们服务的行业有哪些,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小品导入新课,提问:“你在看小品时心情如何,你知道是谁的工作让你如此开心快乐的吗?”旨在让学生从看电视获得快乐而感受到有许多电视工作者在为我们提供服务。从而揭示主题,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有许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品德 社会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