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x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
2、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课题 课型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讲授 设计者 课时 使用时间 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
3、: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
4、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
5、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地更(gng)改的读音。 论家”。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更改”。 结论:从
6、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平常。 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什么内容?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
7、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2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小结 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xun b xl zh xu zhn l huiy g zh ( ) ( ) ( ) ( ) ( ) ( ) (2)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 )( ) 授( )( ) 执( )( ) 称( )( ) 宣( )( ) 腊( )(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 、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
8、来,( )一先一后着地,( )同时。 (4)、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伽利略是科学家。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 、河水流淌。 _ 、树结满果子。 _ 、晓伟是学生。 _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3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
9、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10、) (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 每一次都这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怎样想的? 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三)朗读第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迷
11、信他,而伽利略只是 五、六自然段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个25岁的年轻人) 4这说明什么? (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 4 小结 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亚里土多德的
12、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七、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课题 课型 26 全神贯注 讲授 设计者 教学不足 改进措施 课时 使用时间 3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
13、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
14、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初读课文 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的“塑”不要读成“su”的音。 “工作室”的“室”不要读成“sh!”的音。“不禁”的“禁”不要读成“禁止”的“jn”的音。 “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的“披”,不要读成“p5i”。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醉”的
15、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径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不要误读成“j!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边”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悄悄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 按自然段默读 概括自然段段意: 6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因此,较长的自然段,很可能是
16、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段。第一段即第1自然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段,写了罗丹邀请茨威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室,并看刚完成的女像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作品,以及客人对作品的称赞和主人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等。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 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 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
17、、结果等阶段,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结合自然段的归并,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 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竟忘了客人的存在。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 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仪态端庄”,仪态,人的外表,包括
18、容貌、姿态、风度等。“端庄”,容貌、举止端正、庄重。指罗丹的作品女像的容貌、姿态等是端正庄重的。 “杰作”,指罗丹塑造的女像,是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端详”,这里指罗丹仔细地看女像。 “吁了口气”,吁,这里读“x&”,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意思。表示罗丹工作紧张后的放松。 “径自”,指罗丹工作完毕,忘了客人的存在,自己直接行动走出门去。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指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的认真态度,所产生的敬佩感情和受到的启发、教育。 “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或真相。是指罗丹把茨威格关在屋里,要锁门,茨威格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 7 通读课文 表格式
19、教学设计模板 板书设计: 23 全神贯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一会儿 径自,随手,上锁 一会儿 猛然想起 感触很深 女像 叽里咕噜 把你忘记 一切、值得、做好 似乎争吵 抱歉 不停挥动 醉、痴 毛病修改应该全神贯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提问思考: 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 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但课文接下去只写
20、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阅读分析第一段。 紧围绕“全神贯3在“仪态端庄”的女像前,客人和主人表示了既然罗丹看出作品有毛注”步步深入,不同的看法。读一读下面第四、五两句话,简要病,需要动手修改,是叙述得清清楚地说出客人怎样表示?主人怎样表示?谁的表示故事的直接起因,为什楚,给读者的印又跟“全神贯注”直接联系? 么文章不从这里写起,象是完整的、有 呢? 这是不是“全神贯注”的直接起因呢? 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段阅读打好了基础。) 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1第一课时在初读课神态等特点表现文、划
21、分段落时,我们“全神贯注”的。 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注意“异样”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和“激烈”两个出来,还可以议一议,词语的含义和作求得共识。 用。 到了一个比较满 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9 阅读分析第二段。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课堂作业设计: 的塑像 地争吵 的杰作 地端详 的眼光 地微笑 七、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课题 课型 27 鱼游到了纸上 讲授 设计者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 使用时间 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七 单元 表格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5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