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下《大自然的启示》课堂实录及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下《大自然的启示》课堂实录及点评.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四下大自然的启示课堂实录及点评大自然的启示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导入新课 师:Panasonic是什么品牌? 生:松下。 师:那大家知道它的创始人是谁吗? 生:松下幸之助。 ppt展示: 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所启示。 二、检查预习 ppt展示:略 生1: 师:“销声匿迹” 是什么意思? 生2: 师:文中指什么?石子怎么了? 生2:石子沉入水中不见了。 师:“怨天尤人”的意思呢? 生3:抱怨天,埋怨别人。 师:我追问一句,这种态度可取吗? 生3:不可取。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 生:我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三、整体感知 ppt展示: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景物?这些景
2、物给人什么样的启示?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师:大自然的启示顾名思义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生1:提到了小鸟、白花和云朵。 生2:还有池畔。 师:着重写了哪种景? 生3:作者着重写了春天的嫩芽,小巧的白花和池水、云朵。 师:从这些景物中作者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 生4:作者获得的启示是“当我们回顾步调”。 师:“池水”那部分呢? 生5:作者获得的启示是“在这浑水声”,但是我觉得应该讲我们反思过去。 师:“白花”那部分呢? 生6:“每个人乐趣”。 师:本文从景中获得启示,那么它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生7:借物喻人。 生8:借物喻理。 生9:托物言志。 生10:比喻和拟
3、人 师:比喻和拟人是不是写作方法? 1 生:不是 师:对,那是修辞手法。 四、赏析品悟 “白花”片段 师:推荐一名朗读的最好的女生配乐朗读课文1-5节,第6小节我们一起读。 生:配乐朗读 师生齐读 赏析品悟ppt展示:教师改写片断 师:你觉得哪个片段更好?书上的好还是老师的好? 生: 师:怕得罪老师吗? 师生:书上的好 师:有哪些不同? 生1:省略了一句“积极地风吹雨打”。 生2:“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 生3:“愈加、更加” 生4:“小小” 生5:“稳固地” 师:写出了小白花在环境中的一种什么? 生:精神 师:“小小”写它的什么? 生:外形 师:怎样的环境? 生:恶劣 投影雨要下就下
4、吧 环境 风要吹就吹吧 骄傲地抬着头 表现 愈加、更加 小小的,引人怜爱 外形 娇弱、细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放开声来读,你觉得哪些字要重读? 生1:下、吹 生2:要 师总结,自行范读: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 师:要怎样就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1:坚强,不屈不挠 师:“愈加,更加”用了有什么好处? 生1:可以表现出小白花在恶劣环境中没有低头、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生2:不服输,不低头。 师:这种恶劣的环境是对每个人的一种什么? 生:考验 2 师:就象小白花一样,会变得怎样? 生:坚强 师:那为什么要用“小”字呢? 生1:娇弱的外表反衬出坚强的精神。 生2:本身娇弱更能突出小白花
5、的坚强。 师:同学们所说的反衬和突出非常好,花是这样,那人呢?这是人的怎样一种生存状态。 生:人类栖栖皇皇。 ppt展示:松下幸之助的一段话:“困难带来阅历,阅历给人智慧” “池水”片段 推荐一男生配乐朗读15节,师生齐读第六节。 师:同学们,预习时大家可能有些句子不太理解,请提出来。 师:投什么样的石子就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发出各种声音。 师:作者所写的句子可以与生活中的哪些情况相联系? 生1:付出与回报 师:作者借这样一个句子:“静静伫立”等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生1:冷静下来思考付出多少,回报多少。 师: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付出很多,
6、收获很少;付出很少,收获很多。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 生1:“抱着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 师:“抱着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生1:作者觉得我们应该报着诗人一般的情怀悄然离去。 师:诗人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生1:与众不同的心态 生2:平静的心态 生3:无所谓,不放在心上 师:投影袁枚对诗人的理解:“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襟超脱,相对” 生:齐读 师:总结即有宽阔的胸襟,那文中这部分启示是针对哪一种人来讲的? 生1:耿耿于怀 生2:浑浑噩噩 生3:匆匆忙忙 “云朵”片段 师配乐范读16节,生齐读第7节。 师:我可能不是读的最好的,但我保证我是最用心去读的
7、。 赏析品悟:投影云的,让我想到了,因此。 生1:云的变化,让我想到了人的命运,因此我们要在岗位上勤恳工作。 生2:云的变化,让我想到了人的际遇也是昨日不同于今天,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今日。 生3:云的明暗变化,让我想到了各式各样的人生, 生4: 师:这又是针对哪一种人来讲的呢? 生1: 3 生2:得意忘形、怨天尤人 师:他们是那种容易怎样的人? 生:心慌意乱 五、拓展总结 师:自然界这些景物很常见,所以会被忽视,善于思考的人才会对它们进行观察,获得体悟。那以下这些图片中的景物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投影图片松树、日出日落、月亮、高山、落叶、蚂蚁、大海 注:下课铃响 生1:蚂蚁团结 生2:落叶奉献
8、 生3:大海宽广无私,做人应像大海一样心胸宽广。 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漫步自然,提升人格。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 的 启示 白花 栖栖皇皇 接受考验 勇敢坚强 池水 浑浑噩噩 沉思反省 洒脱释怀 云朵 心慌意乱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点评: 本节课板块清晰,脉络分明,共设了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赏析品悟拓展总结。基于本文特点,整体感知部分用一道题来理顺全文内容,赏析品悟时再分三个部分各学习白花、池水和云朵片段,这样整节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教学应强化文本意识,”教师在预设教案中能紧扣文本,通过品词赏句深析文本,且在抓文本的同时,又能充分挖掘相关资源,如松下幸之
9、助先生的生平和他对相关问题的论述,以及袁枚对诗人的论述等,这些都极大充实丰盈了文本内容,不得不佩服教者的用心。 本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过程意识非常明显,讲究学法的指导,即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达成什么目标,学“白花”片段是利用原文与自己的改写进行比较;学“池水”片段是让学生提出疑难,再联系生活领会;学“云朵”片段是让学生完成一道填空题,三个片段各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或许方法并没有什么创新、独特之处,但却实在而实用,这也许就叫教学的有效性吧! 本节课呈现给我们的是一节常态而实效的语文课,如若要提出一些商榷的地方,我觉得或许在这些方面可加以改进。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应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本节课学习氛围的营造还不到位,课堂空气较为沉闷,我想这可能与教师收的紧有关,给人感觉整节课“牵的多了一点,引的少了一点。”课堂更多强调了学生个人的探究,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相互启发的重要性。学三个片段时不妨先师生共学第一个片段,然后总结学法,再学以致用,学生利用此学法合作学习其它两个片段,给学生更多时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可能会更好一些,同时也活跃了气氛。紧扣文本是好的,但收的过紧,似乎又有肢解文本的嫌疑,从而陷入了条分缕析地繁琐分析的泥沼,欠缺了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和多种能力的提升。 4 以上仅为一己之见,思考还欠周到,欢迎争鸣。 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