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物理教案全集.docx
《人教初中物理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物理教案全集.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初中物理教案全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知识和技能目标 l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l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l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l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l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l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l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l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
2、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
3、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器材:钢锯条、音叉、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 分组实验: 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
4、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 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应?为什么? 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 现象。 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 图二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3作业: 思考与练习2。 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
5、播需要通过介质。 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 图三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 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 物质 空气 水 速度 340 1500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10倍 44倍 木材 铁、玻璃 3300 5000 97倍 147倍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
6、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回声 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声波的接收耳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 3作业 思考与练习1、3、4、5。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P28中的实验。 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 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4作业:学习指导“基本训练”。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
7、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作业指导。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1、知识和技能 l 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l 了解骨传导。 l 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l 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l 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一、复习提
8、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想想做做”: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9、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三、作业布置 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 立体声 首先,立体声是什么?你应该了解一下。普通立体声,从声音来源开始。录音时,由两个麦克风同时在声源两边进行录音,录出来的音乐信息是同时进行的双声道。播放音乐时,由双声道进行还原,分别到两个扬声器中。利用人的双耳效应,人听到的音乐就会富有立体感。当然两个音箱的摆放要有一定距离。到现在的信息时代,记录音乐已经不用磁带了,改为用电脑。同样的,电脑里的音乐文件一般是双声道立体声,所以平
10、时用电脑,手机或MP3,MP4播放器,听到的都是(2.0)的立体声,。还有更先进的环绕立体声,我就不说了,只不过多几个声道而尔。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
11、: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与技能 l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l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l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
12、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 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 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 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
13、考,勇敢说 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 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 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
14、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 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
15、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 阅读课本 “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阅读课本
16、 “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小节 四、课堂练习 1听力题: 2填空题: 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不同。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变低了。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五、课后作业 1课本24页1、2、3、4 2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
17、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B C D 本节课的名词、术语较多,如音调、频率、响度、振幅等,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釆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知识与技能 l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l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
18、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
19、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学生活动 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20、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知识与技能 l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多媒体电脑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学生活动 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观看相关的录像; 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
21、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本节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 的 传 播 1、 知识与技能 l 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l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l
22、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l 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l 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光现象 教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
![人教初中物理教案全集.docx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12/9b16dbc2-410e-4a23-a2ea-fef01264f094/9b16dbc2-410e-4a23-a2ea-fef01264f0941.gif)
![人教初中物理教案全集.docx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12/9b16dbc2-410e-4a23-a2ea-fef01264f094/9b16dbc2-410e-4a23-a2ea-fef01264f0942.gif)
![人教初中物理教案全集.docx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12/9b16dbc2-410e-4a23-a2ea-fef01264f094/9b16dbc2-410e-4a23-a2ea-fef01264f094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教案 全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