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期末复习课件.ppt
《自控期末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控期末复习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重点: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结构图的简化及求传递函数 结构图转化为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求传递函数,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 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1)零极点形式,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2)时间常数形式,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放大系数与根轨迹增益的关系,系统的放大系数,根轨迹增益,放大环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滞后环节(纯时滞环节):,线
2、性系统的基本环节,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1)结构图的基本组成,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引出点:引出或者测量信号的位置。,比较点(综合点):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方块: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对于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通常在方框中写入其传递函数。,(2)几种基本的结构框图,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基本变换法则,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比较点后移,比较点前移,(3)基本变换法则,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引出点前移,引出点后移,(4)结构图的化简方法,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化简求系
3、统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利用等效变换法则,通过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消去交叉回路,变换成可以运算的几种基本的简单回路。,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流图的定义: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信号传递网络。,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Mason公式:特征式 前向通路的条数 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增益 所有不同回路的回路增益之和 两两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互不接触回路中,每次取其中三个的回路增益乘 积之和 第k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把与第k条前向通路接 触的回路去除,剩余回路构成的子特征式),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会受到两类外作用信号的影响:(1)输入信号(给定值、参
4、考输入)(2)扰动(干扰),几种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试进行结构图化简,并求传递函数:,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重点:稳-稳定性判别 快-时域指标计算 准-稳态误差求取,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稳定性的判断,线性系统稳定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所有极点(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或者说都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有一对特征根在虚轴上-临界稳定系统。输出为等幅振荡 有位于S右半平面的特征根不稳定系统,输出为发散,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劳斯判据:已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式中
5、所有系数均为实数,且,则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上述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系数均为正数。,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根据这一原则,在判别系统的稳定性时,可首先检查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是否都为正数,假如有任何系数为负数或等于零(缺项),则系统就是不稳定的。但是,假若特征方程的所有系数均为正数,并不能肯定系统是稳定的,还要做进一步的判别。因为上述所说的原则只是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表中,考察阵列表第一列系数的符号。假若劳斯阵列表中第一列系数均为正数,则该系统是稳定的。,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典型二阶系统(1)典型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2)二阶系统的分类:
6、,无阻尼,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3)欠阻尼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稳态误差,由上式可知,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参数、结构有关。,根据终值定理,稳定系统的稳态误差为:,图3-24 非单位反馈系统,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典型输入信号,(1)单位阶跃信号(2)单位速度信号(斜坡信号)(3)单位加速度信号(抛物线信号),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控制系统型号或无差度的定义,系统类型常按其开环传递函数中串联积分环节的数目来分,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1)位置误差系数,(3)加速度误差系数,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不同类型系统在各种典型输入信号作
7、用下的稳态误差情况列表:,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部分练习答案,第一题答案:,第二题答案:,部分练习答案,部分练习答案,第三题答案:,部分练习答案,第三题答案:,第四章 根轨迹法,重点:根轨迹图的绘制 稳定性判别,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系统某一参数由0 变化时,特征方程 的根在s平面相应变化所描绘出来的轨迹。,第四章 根轨迹法,规则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若开环零点个 数少于开环极点个数,则有 n-m 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绘制根轨迹的七条规则,规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迹的分支
8、数与m和n中的大者相等;根轨迹连续且 对称于实轴。,规则3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若某线段右侧的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 为奇数,则此线段为根轨迹的一部分。,第四章 根轨迹法,规则4 渐近线:,当有限开环极点数n大于有限零点数m时,有n-m条根轨迹沿n-m条渐近线趋于无穷远处,这n-m条渐近线在实轴上都交于一点,交点坐标及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为:,第四章 根轨迹法,规则5 分离点 d,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根轨迹分支在S平面上某点相遇又立即分开,则称该点为分离点,分离点的坐标d可由以下方程求得:分离角为:L为进入分离角的根轨迹的分支数。,第四章 根轨迹法,规则6 起始角和终止角 根轨迹离开复数极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控 期末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