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1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4 生源现状与建设规模41.5 建设内容41.6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41.7 项目结论5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2.1项目建设的背景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2.3承办单位概况11第三章 生源概况和建设目标、规模、内容123.1生源概况123.2建设目标133.3建设规模143.4建设内容14第四章 办学思想及办学方案154.1办学思想154.2办学模式154.3学制、课程、教材和教法164.4学校组织管理17第五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195.1建设场址1
2、95.2建设条件19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226.1项目组成226.2建筑设计方案226.3购置教学、康复训练仪器一览表296.4总平面布置336.5土建工程376.6公用工程40第七章 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447.1环境保护447.2消防及安全46第八章 节约能源488.1 设计依据488.2 能源消耗的种类和数量分析488.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488.4 能耗指标498.5 节能措施498.6 节能效果分析50第九章 组织管理体系与劳动定员519.1学校组织与管理机构519.2工作制度519.3项目定员519.4组织机构图52第十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52第十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5
3、310.1项目管理5310.2项目实施阶段和建设周期5310.3各阶段进度实施安排54第十一章 项目招投标5511.1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5511.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5511.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5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812.1投资估算5812.2总投资与融资方案5912.3资金运筹计划60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6113.1社会效益分析6113.2社会风险6113.3结论62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1.1.2 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某农业局项目负责人:1.1.3 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管单
4、位:某扶贫办、财政局1.1.4项目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在:某涉及10个乡镇,75个村庄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71号);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01年;(3)河南省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级竞争开发实施方案(豫农开办20073号);(4)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办发199724号);(5)关于做好2008年度科技扶贫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90号);(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7)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总体规划
5、方案;(8)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提供的编制可研报告的基础资料;1.2.2研究工作的范围本项目通过对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新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生源预测、办学思想和方法、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地处华北平原,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北岸,河南省东北部(北纬3538至3555、东经11521至11543之间),隶属于某市。海拔44米至52米,年平均气温13。南与山东省鄄城县、郓城县隔黄河相望,北与山东莘县以金堤河为界,西于某县接壤,东与台前县为邻。总面积560平方公里,是
6、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2个乡(镇),其中重点贫困乡(镇)7个,587个行政村,其中重点贫困村234个,总户数12.7万户,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农业人口中贫困人口7.08万人(扶贫开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贫困人口10.92万人,其中特困人口2.3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6.1%。劳动年龄内人员24.9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4.5万人,女劳动力11.4万人。全县可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33万亩,人均可耕地约1.2亩。有效灌溉面积47.2万亩,机耕面积38万亩,农业机械拥有量4万台,农村用电量5041千瓦/小时,化肥使用量3万吨。拥有机电井5879
7、眼,桥涵闸6800多座,硬化渠道260千米。农村用电、电话、电视、道路基本达到“村村通”。部分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的改善。全县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位于滞洪区和滩区,低洼易涝,洪涝灾害频繁。拥有3条引黄干渠,1959年兴建了彭楼引黄闸,1966年夏季开始引黄河水种植水稻,历经40余年的努力,某水稻面积发展到近30万亩,占某耕地面积的60%,水稻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1.4经济发展状况与建设规模1、农牧业生产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2万亩(水稻面积30万亩),粮食总产量32.97万吨,比2002年增长31.9%,年均递增5.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 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
8、积 2万亩;大牲畜年末存栏2.74万头,生猪年末存栏15.43万头,羊年末存栏23.83万头,鸡年末存栏401.99万只,肉类产量2.22万吨。农业生产总产值达到15.9亿元,比2002年增长78%,年均递增12.3%。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某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县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村级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技示范户。一个以县农业推广中心为中枢,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为骨干,以农业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县共有农业技术人员500多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50人,初级技术人员100多人,农民技术辅导员300多人。3、农民收入及贫困人
9、口情况2007年,全县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元,比2002年增长70%,年均递增11.2%,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7.08万人,比2002年减少3.84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0.84万人,比2002年减少1.51万人,低收入人口6.24万人,比2002年减少2.33万人。4、县域经济发展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 45.9亿元,比2002年增长359.3%,年均递增19.8%;人均GDP 9264.7元,比2002年增长142.6%,年均递增19.5%;财政一般性收入1.23亿元,比2002年增长151%,年均递增20.5%。依据某沿黄地区稻田
10、数量预测,本次项目建设规模为拟建设(1)改良水稻种植模式,推广稻田养鸭共作技术0.7万亩,(2)创新水稻耕作栽培模式,推广超高茬麦田撒播稻技术1.5万亩。根据以上分析,本次项目将建成1.5万亩水稻技改面积,符合本次国家开发扶贫办公室的相关要求。1.5 建设内容本次建设项目为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建设项目,按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 规定,建设各类校舍4140m2,并配置必要的教学及康复仪器设备,同时配套建设公用工程和总图工程。校舍建筑主要由教学办公楼和食宿楼组成。其中教学办公楼总建筑面积2700m2,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用房;食宿楼总建筑面积1440 m2,包括食堂、宿舍、厕所、浴室等;8
11、000 m2室外运动及康复场地;以及部分绿化区域等。环保设施按“三同时”原则配备。1.6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520万元。融资方案:申请国家补助3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0万元。1.7 项目结论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的建设,将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招生规模、壮大学校实力,有利于残疾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同时项目建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项目选址科学,土地利用合理,建设条件具备,工程建设方案可行,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可行。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学生人数1269个班2教学办公楼m227003食宿楼m214404劳动
12、定员人1724.1教师人数人304.2管理人员及其它人165动力5.1水104t1.02年均5.2电104KVA 18.2年均6总投资万元5207资金筹措万元5207.1中央财政补助万元3807.2地方财政配套万元140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特殊教育在世界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一门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综合学科,是一项应将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和劳动就业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特殊教育不仅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民主、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义务教
13、育法和国务院有关法规,对于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均作了明文规定。新中国建立后,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特殊教育仍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共有残疾人5000多万人,其中残疾学龄少年儿童共600多万人。今后还会不断新生一些残疾的少年儿童。发展特殊教育,对残疾人进行教育、训练和补偿,是提高广大残疾人素质的根本途径。它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残而不废、自强自立,使他们获得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成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量。这是一项有利国家建设,造福残疾人本人和家庭,意义重大的事情。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
14、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入学人数稳中有升,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截至200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弱智三类校)数量为1605所,在校生总数36万人,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859所和29万人。但是,由于我国特殊教育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差、质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还存在以下问题: 1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滞后于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覆盖范围有限,总量尚显不足,区域差距较大。200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1605
15、所(其中中西部1012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万人(其中中西部8万人)。全国现有县(市、旗)1934个(不含市辖区),人口在30万以上的1246个,尚有493个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占县总数的39.56。其中中西部405个,占30万人口以上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县总数的82%。2.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和提高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制约,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目前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学校设在县镇或农村,校舍建设标准较低,小、旧、陋、破以及教学生活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二是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多数是由原普通中小学校新建的,不仅校舍使用年限较长,而
16、且在使用功能及设施上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与国家发布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有较大差距;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较高,部分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困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以及康复训练活动。根据中西部部分省份特殊教育学校实地调研情况和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分析测算,70%左右的学校需要进行校舍建设和配置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其中中西部约680所左右。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残疾人第一大省,有将近600万残疾人。根据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南省
17、将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和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30万人口以上且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要建立所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河南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统计义务教育对象必须包括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同时采取措施,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残疾儿童少年全部纳入“两免一补”的范围。某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南临黄河,北依金堤,总面积560km2,辖2镇10个乡,587个行政
18、村,总人口49.3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2所,教职工5170人,在校学生106964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共计316人,其中:智力残疾248人,听力残疾43人,视力残疾25人,现有125名在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或者推荐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已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仅占39.5%。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问题,没能满足全县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愿望。在普及残疾人入学接受教育方面,仍存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本项目建设。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教育是缩小公民差别,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强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联合
19、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全纳教育思想,主张受教育是基本人权,也是维系社会正义的基础,全纳教育关心所有的学习者,特别针对传统上没有获得教育机会的人群,例如有特殊需要和残疾的学习者。残疾人、残疾儿童应当与普通人、普通儿童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我国残疾儿童教育水平既落后于国内普通儿童教育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残疾儿童教育水平。因此,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就谈不上整体教育公平。最新数据表明,中国残联公布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其中残疾儿童117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9.5%,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3
20、%,大约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可见,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困难群体,他们童年时代能否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成年后的就业与生活,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更加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制约,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目前还有一部分县(区)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二是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学校设在县镇或农村,校舍建设标准较低,小、旧、陋、破以及教学生活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三是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多数是由原普通中小学校新建的,不仅校舍使用年限较长,而且在使用功能及设施上不能满足残疾儿童
21、少年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与国家发布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有较大差距;四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较高,部分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困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以及康复训练活动。为了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十一五”期间国家拟在中西部地区选择30万人口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新建或改扩建915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特殊教育学校。某全县总人口49.3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2所,教职工5170人,在校学生106964人。有残疾儿童少年316人
22、(智力残疾248人,听力残疾43人,视力残疾25人),其中随班就读或者推荐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生有125人。目前某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 该项目建设,将会大大地改善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的办学条件,将使近百名的残疾儿童入学就读,对某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是一次跨越式的推动,使其发展步入可持续轨道。项目完成后,将会产生长远的社会效益。所有的残疾人家庭不再为上学而困,他们将与正常人一样平等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范围和教育程度。他们将不会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同样能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力资源。综合以上情况,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为九年
23、制义务教育学校,该项目建设,关系着某近百名适龄残疾儿童能否入学,关系到某特殊教育事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某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新建项目势在必行。2.3承办单位概况某教育局位于某新区杏坛路中段,占地面积19.49亩,现有干部职工78人,内设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高招办、职成股等12个股室。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隶属于某教育局管理。学校占地26.41亩,教职工80名,其中校领导3名,内设机构3个,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目前学校机构刚刚成立。按照学校规划,将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第三章 生源概况和建设目标、规模、内容3.1生源概况3.1.1我国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现状第二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沿黄 地区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