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docx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1、草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你想去欣赏吗?请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草原风光。 二、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 绿毯 骏马 无限 马蹄 天涯 礼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各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三、自学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圈、画、查、注、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3、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体会。 四、先学 1、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了
2、解学情,确保每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认真读、想。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读生字和词语 1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容易写错的字。 “蒙”的读音是 “好客”中的“好”应读“” “同行”中的“行”应读“” “似乎”中的“似”应读“” “毯”的最后一笔为“、” “吟”“貌”不要多一点。 B、理解以下词语。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裙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一碧千里:碧:形容草很绿。整个草原全是望不到边的碧绿碧绿的草。 指
3、名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指名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师相机归纳: 五、当堂训练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渲染 蒙古 拘束 2、看拼音、写词语。 2 在g 在 3、按要求写词语 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 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 各色的 迂回的 会心的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 3 民的深情厚谊。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
4、复习有关词语: 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 礼貌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第2自然侧面中,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3、草原人民是如何盛情款待客人的? 4、你能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 5、你能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吗?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用上以下学习方法: 1、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口味,解决问题。 3、
5、针对疑难问题,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4 四、先学 生认真展开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五、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六、后教 1、更正 对于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 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 七、课堂练习: 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 ;“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绣上了”指的是 。这个比喻具体恰当地描绘出了 的情景。 2、那些小
6、丘的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 3、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以借鉴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即兴创作。 5 八、课堂小结 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 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识记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本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
7、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舵鸟、匕首、贸易、芝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3、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三、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读课文,教生字。 1、指名几位学生轮
8、流朗读,有错即停。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3、指名其他同学帮助正音。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 矗立 戎装 匕首 4、鼓励学生提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7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这条路上发生过哪些故事?” 3、师相机点拨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学生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讨论交流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指名回答。 4、教师总结 七、课堂练习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 、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
9、中的悠悠驼铃声。 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 画出。 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白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了解白杨的特点。 一、导入 在祖国的大西北,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滩上的白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生字。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品读课文的一至十二自然段在,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0、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或借助 9 工具书理解。 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概括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归纳 3、师相机指导概括。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1、学生读一至十二自然侧面,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3、指名学生回答白杨树的特点。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六课堂练习 地 在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不管 ,它总是 , 那
11、么 ,不软弱,也不 , 突然,他的嘴角又 ,那是因为他 的右面,在一棵 身边, 正迎着风沙 。 10 3、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七布置作业 背诵爸爸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引入,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第12段,思考: 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 2、白杨树是在极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
12、起来的,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的?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3、细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它的深刻含义。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 11 2、生分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3、指名回答 4、师相机归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爸爸和白杨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2、指名回答问题 3、师明确什么是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4、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你想对他们的说些什么呢?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 1、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生找出本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3、。 3、指名回答 4、生分组讨论交流你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 5、师指导学生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六、当堂训练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描述了白杨树的哪些外在特点? 这段话表现了白杨树的哪些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12 这段话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父亲在表白着怎样的心? 七、布置作业 小练笔:用借物喻
14、人的写法写一种事物,比如:蜡烛、扫帚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把铁路修到拉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新字词 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筑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本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二、出示自学目标 13 1、认识本课生字,会读“妖娆、机械、开凿、巍峨、狰狞”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3、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我们应该向筑路工人学习
15、什么? 三、自学指导 1、按阅读要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作批注,小组交流。 四、先学 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五、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重点提醒:“械、狰狞”的读音 2、指名理解词语,师重点提醒“杯水车薪、废寝忘食”等词。 3、引导学生理解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造福广大人民的路。 4、指名学生读课文,找出筑路过程遇到的困难: 1复杂冰冻土层 2恶劣天气 3极度缺氧 5、比说话: 我们应该向筑路工人学习什么精神? 六、当堂训练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素裹 而飞 14 寝食 头脸 水薪 零 落 2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修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遇到了、这些困难,但都被他们一一克服。歌颂了他们的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听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牧童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牧童诗句意思。 3、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 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想知道古代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吗? 二、出示目标 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研古诗,注意“蓑、庶”的读音和写法。 2、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并
17、画出节奏。 3、借助课文下注释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过渡语: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当堂完成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读古诗,教生字 1、指名轮流朗读。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生字。 3、指名正音。 学生齐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诗句,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释 16 诗句。 2、先学 学生读诗,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后教 A、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
18、他同学帮助更正。如果还不好,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B、质疑问难 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1、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2、指名背 3、生齐读 六、当堂训练 1、默写古诗牧童 2、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加点的词。 草铺 笛弄: 3、填空 牧童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 个牧童在 的情景,表现了 。 1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舟过安仁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背诵古诗舟过安仁 4、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牧童这首诗中写了一个小孩子,接下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高效 课堂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