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排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排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排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XX、XX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XX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编制日期:2009年02月05日XX县XX、XX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县XX、XX防洪渠工程项目申报单位(公章):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李岳军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XX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可行性研究负责人:陈立松 联系方式电话:08395222550 5229463通讯地址:广元市XX县国土资源局邮政编号:6284002009年2月5日目 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1.1项目名称1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2、依据11.2水文和地质21.2.1气象特征21.2.2地形地貌21.2.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31.2.4天然建筑材料31.3工程任务和规模31.3.1工程建设依据31.3.2社会经济概况41.3.3洪灾情况41.3.4防洪现状51.3.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1.3.6工程任务7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71.4.1防洪标准71.4.2工程布置71.4.3工程设计81.5工程管理101.6施工101.6.1施工条件101.6.2施工供电和施工用水条件101.6.3主要施工方法111.6.4施工交通运输111.6.5施工总布置111.6.6施工总进度121.7环境影响评价121.7.1环境现状121
3、.7.2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121.7.3环境保护工程投资131.7.4综合评价结论131.8水土保持131.8.1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131.8.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41.8.3水土保持措施141.8.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51.9投资估算151.10经济评价151.11结论及建议152 水文172.1气象特征172.2防洪渠洪水计算173 工程地质183.1区域地质概况183.1.1地形地貌183.1.2地层岩性183.1.3地质构造及地震193.1.4物理地质现象193.1.5水文地质条件193.2天然建筑材料203.2.1砂砾料203.2.2条石料203.3工程地质结论214 工
4、程任务和规模224.1工程建设依据22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24.2.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224.2.2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234.2.3洪灾情况234.2.4防洪现状234.2.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44.3防洪任务和标准254.3.1工程任务254.3.3渠线布置26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275.1设计依据275.2工程总布置275.2.1工程布置概况275.2.2XX社区防洪渠285.2.3XX社区防洪渠285.2.4渠系建筑物285.3工程设计295.3.1防洪渠设计295.3.2挡土墙设计295.3.3整治涵管设计305.3.4消力池设计305.3.5人行桥设计306 项目建设组织32
5、6.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26.1.1项目法人326.1.2组织机构设置方案326.1.3组织机构适应性分析326.2项目实施进度336.2.1建设工期336.2.2实施进度计划336.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336.3.1项目进度控制措施336.3.2项目质量控制措施346.3.3项目资金控制措施346.4项目运行管护方案346.4.1管护责任主体346.4.2管护措施357 水土保持设计和环境保护设计17.1 水土保持设计17.1.1 设计依据17.1.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17.1.3 水土保持措施27.1.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72环境保护设计47.2.1 设计依据47.2.2
6、 环境保护措施58 投资估算78.1投资估算依据78.2基础单价88.3取费标准及依据98.4总投资概算108.4.1工程总投资108.4.2建筑工程估算表118.4.3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128.4.4独立费用估算表129工程效益139.1经济效益139.2社会效益1410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610.1结论1610.2建议1611 附图16绪 言XX县位于于嘉陵江干流中游,县城沿江分布,地面高程较低,县城西北面为山坡地带,未形成有效的防洪体系抗御洪灾的能力极弱,频繁的洪涝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防御县城西北面山坡洪水对县城及附近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
7、害,2008年11月XX县国土资源局组织陵江镇政府、水利局有关技术人员及XX、XX社区干部群众进行实地踏勘规划,完成了XX县XX、XX排洪渠建设规划方案。2008年12月,县政府领导对规划报告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规划方案,并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并按规划逐步实施防洪建设。我队受XX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了XX县XX、XX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勘测设计工作。2009年元月,我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综合踏勘,搜集了水文、气象及社会经济等资料,按照可行性研究编制规程,于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XX县XX、XX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
8、县XX、XX防洪渠工程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项目负责人:程 俊 电 话:0839-5229257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1政策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1.3.2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指标等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3.116543.61996);4、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SGD195);1.1.3.3相关基
9、础资料1、XX县农业气候区划报告;2、XX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3、XX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5;4、XX县县城总体规划;1.2水文和地质1.2.1气象特征嘉陵江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6.7C,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4.6C,多年平均降水量1023.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多年平均蒸发量1306.3mm,多年平均日照1495.6h,多年平均霜日12.9d,多年平均雷暴日35d,多年平均雾日22d,多年平均风速2.0m/s。1.2.2地形地貌XX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国道“212
10、”线横穿县城而过。项目区位于县城西北的罗家梁,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区属典型深丘地貌类型,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山坡平缓,沟谷随溪流向逐宽平,一般海拔430-550米,地貌形状多为水平岩层组成,砂岩及卵石黄泥盖顶,山脚为页岩,易风化,丘体呈阶梯状,丘顶大多平坦,丘坡10-15度,部分大于20度。区内最低海拔364米,最高海拔570米,平均高差200多米。区内最小坡度为3,平均坡度9。1.2.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下统XX组(K1c)、白龙组(K1b)及七曲寺组(K1q)地层。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岩体风化、卸荷为主,次为崩塌、滑坡。区内地下水分为第四系
11、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地表及地下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1.2.4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砼用粗、细骨料及条石料。砼用粗、细骨料均可在县城附近的回水砂石料场,杜里坝砂石料场购买,条石料可在罗家梁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均能满足要求。1.3工程任务和规模1.3.1工程建设依据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中游,为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山区县。县城傍嘉陵江而建,是XX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城西北罗家梁坡面较陡,集雨面积较大,未建有完善的排洪体系,城区防洪能力较弱,历次大洪水都给城区及附近社区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12、洪涝灾害已严重制约了XX县社会经济的发展。2008年11月XX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完成了XX县XX、XX排洪渠建设规划方案,2008年12月XX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了该规划方案,并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并按规划逐步实施防洪建设。1.3.2社会经济概况XX县全县幅员面积2330Km2,总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56.37万亩。工业以食品、丝绸、医药、机械、建材为支柱产业。该防洪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XX县城西北部城区及XX、XX两个社区。保护区内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集,企事业单位20多个,学校3所,居民户3000多户,人口约6万多人,房屋面积40万m2,耕地面积
13、150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1.3.3洪灾情况XX县城北傍山、南邻水、西窄东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西北罗家梁山脚已建成城区,山腰居民住户增多,一遇暴雨,满山洪水四处横流,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XX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口2.2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1.3.4防洪现状罗家梁集雨面积较大,坡面较陡,一降暴雨,在短时间内就能汇集成洪水,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洪系统,山水横流,严重冲刷山坡,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更直接威胁到山腰及山脚的居民及企事业半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当遭受暴雨袭击,则城区的洪灾损失将更加严重。1.3.5
1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兴建防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创造稳定的建设环境。结合XX县城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XX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西北部城区沿罗家梁山脚而建,山上未形成防洪体系,抗洪能力低下,人们完全靠洪水预报提前转移才得以保证,常受洪水威胁。近年来受暴雨袭击,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XX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口2.2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5、县城作为XX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城市的发展将十分迅速。若不及时完善防洪体系,洪水对西北部城区及附近XX、XX两个社区的危害将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同时亦直接威胁到整个城市的稳定和安全。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以确保城市防洪安全。二是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XX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发展相对迟缓,且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目前正以本地资源优势和横向联系相结合,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因此城市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企业和私营个体前来投资办厂、开发房地产,都因“洪水”问题而搁浅。频繁的洪水灾害使XX县城
16、区的发展和建设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严得制约了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改善城区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城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XX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综上所述,XX城区防洪现状与XX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频繁的洪水灾害,已成为XX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XX、XX防洪渠是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改善城区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其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1.3.6工程任务根据XX县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和城区防洪现状,确定本
17、工程的建设任务是:兴建防洪渠工程,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完善防洪管理体系。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4.1防洪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法(GB5020194)及城市排洪工程设计规范,综合保护对象的范围及其重要性,该排洪渠工程按10年(P=10%)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4.2工程布置XX县XX、XX防洪渠工程位于XX县陵江镇XX、XX社区。规划新建防洪渠共4条,总长3000m(其中:XX社区境内2条,总长1400m;XX社区境内2条,总长1600m);整治排洪渠1条长20m;整治涵管166m;新建挡土墙80m;新建消力池11个;新建便民人行桥15处。1 XX社区防洪渠XX社区境内防洪渠共2条,全长140
18、0m。第一条位于青春宝九龙制药厂后山的XX社区3、5、6组,渠线沿罗家梁山地势布置,从王家堰起至庙坝咀打石厂处止,长1150m,洪水从王家堰水沟和庙坝咀两处分流进入城市排洪系统。第二条从和尚洞岩起至陈勇房前止,长250m,洪水从青春宝九龙制药厂西侧经涵管进入城市排洪系统。2 XX社区防洪渠XX社区境内防洪渠共2条,渠线沿薛家岩地势布置,全长1600m。第一条从昝元德处起至水厂止,长1200m,洪水从薛广勇、加油站两侧及应急中心路口分四处进入城市排洪系统。第二条从昝元德处起至李兴奎处止,长400m,洪水经收费站涵管进入城市排洪系统。3 渠系建筑物根据工程总体布置,该防洪渠工程需建消力池11个,人
19、行桥15处,整治涵管166m,建挡土墙80m。1.4.3工程设计1防洪渠设计新建防洪渠采用梯形断面,C20砼浇筑边墙及底板,厚均为10cm;底板下铺设砂卵石垫层厚10cm;边墙及底板每隔10m设一道横向伸缩缝,缝内填写沥青砂浆止水。断面规格分为两种(底*高):6080cm、100120cm。整治防洪渠主要是对原渠进行加高,采用C20砼浇筑厚10cm,高30cm。2挡土墙设计受地形限制,有80m新建防洪渠经过滑坡地带,须建挡土墙加固。挡土墙采用重力式断面,M7.5浆砌条石衬砌,顶宽40cm,底宽1.2m,高2.5m。3整治涵管设计原有166m涵管断面直径为60cm,新建防洪渠后通过此涵管泄流的洪
20、水流量大大增加,原断面过小不能满足泄洪要求,须沿原管线进行开挖,并排增设直径为60cm的涵管166m,再进行人工回填夯实。4消力池设计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及实际情况,该工程共须设消力池11个。消力池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重力式挡土墙,顶宽30cm,底宽60cm,高1.5m;底板采用C20砼浇筑厚20cm,下铺砂卵石垫层厚10cm。5人行桥设计该工程共须设简易人行桥15处,采用C20预制钢筋砼现浇板,长1.2m,宽60cm,厚15cm。1.5工程管理该工程位于XX、XX两个社区境内,建成后应分别移交给两个社区管委会,由各社区管委会实施全权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定防洪渠的管护范围,并排专人负
21、责进行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1.6施工1.6.1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该项目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工程对外交通条件较差。2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工程所需水泥、钢筋、木材、炸药、汽油、柴油等主要外来材料以从当地采购为主,均可从XX县城中购买,平均综合运距约3Km。工程所需砂卵石料可在杜里坝砂石料场或回水坝砂石料场购买,质量、数量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平均综合运距10Km。工程所需条石料可在罗家梁石料场、薛家岩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平均综合运距2Km。1.6.2施工供电和施工用水条件工程所在地电力较丰富,在工程区附近已架设有10KV的供电网络。施工用电可就近从国家电网架设1
22、0KV输电线路至工地,施工期用电有保证。施工生产用水可直接从附近塘堰抽提,生活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自来水,水源有保证。1.6.3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辅以人工施工。渠道开挖、整形采用人工开挖,胶轮车运土;砼采用搅拌机拌制,组合钢模人工浇筑,振捣器捣实。1.6.4施工交通运输本工程场内外交通均以公路运输为主,充分依托现有对外公路,修建部分场内临时公路,共需新建场内施工临时公路2Km。1.6.5施工总布置本工程施工总布置应结合工程的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利于生产、便于管理、经济合理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轩置方式。整个工程采用分区布置,共分两个工区,各工区布置又相对集中
23、。由于本工程紧靠城区,其管理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等均可以部分利用附近民房。该工程渠道开挖的土石方回填后,剩余部分可就近摊平,弃渣较少,可不设弃渣场。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临时道路、堆料场等临时占地5亩。1.6.6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个月,即2009年3月开如施工准备,2009年5月工程全部竣工。其中主体工程施工期2个半月,完成全部防洪渠工程及渠系建筑物工程。1.7环境影响评价1.7.1环境现状工程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水域符合三类水质要求。保护区地势较低,常受洪水危害。1.7.2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1、有利影响(1)防洪减灾本防洪渠工程保护面积2Km2,6万多人,1500亩耕地,使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排洪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