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市信息化办公室XX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XX市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XX国信信息技术(XX)有限公司2009年11月30日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承担单位11.3. 可研报告编写单位11.4.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11.5. 建设目标与原则21.5.1. 总体目标21.5.2. 分期目标21.5.3. 建设原则31.6. 主要建设内容51.7. 投资及资金来源61.8. 效益分析61.8.1. 社会效益61.8.2. 经济效益61.9. 结论与建议71.9.1. 结论71.9.2. 建议7第二章 项目
2、建设的必要性82.1. 现状与差距82.1.1. 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状况82.1.2. 其它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状况132.1.3. 差距1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2.2.1. 是XX提升城市地位的有力举措172.2.2. 是XX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182.2.3. 是XX大力发展经贸的需要192.2.4. 是XX促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20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02.3.1. 政策环境可行性202.3.2. 技术可行性212.3.3. 经济可行性21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233.1. 指导思想233.2. 建设原则233.2.1. 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
3、相结合原则233.2.2. 服务原则233.2.3. 中立原则233.2.4.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24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总体需求与整体规划254.1. 总体需求254.1.1. 综合信息服务需求254.1.2. 公共数据交换需求264.1.3. 供应链管理需求264.1.4. 中小企业ASP需求274.2. 总体目标274.3. 分期目标274.3.1. 近期目标274.3.2. 中期目标284.3.3. 远期目标284.4. 与XX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的关系294.5. 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体规划294.5.1.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304.5.2.典型的供应链管理平台324.5.3.中小
4、企业ASP平台384.5.4.专业市场平台434.5.5.电子数据交换平台434.5.6.基础支撑平台44第五章 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模式455.1. 国内其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及运营模式455.2. 建设及运营模式简析455.2.1. 政府建设,实体运营455.2.2. 实体建设,实体运营465.3. 实体组建和构成465.3.1. 筹建阶段组织机构475.3.2. 经济实体组建后组织机构49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526.1. 项目投资范围526.2. 投资测算依据和方法526.2.1. 投资测算主要依据526.2.2. 测算方法536.2.3. 测算结果536.2.4.
5、 资金筹措536.2.5. 投资回报53第七章 面临的困难与保障措施547.1.面临的主要困难547.2.1. 物流信息化标准不统一547.2.2. 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差547.2.具体的保障措施547.2.3. 政策保障547.2.4. 组织保障557.2.5. 资金保障557.2.6. 技术保障55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578.1. 结论578.2. 建议57 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1.2. 项目承担单位u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市信息化办公室、XX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XX市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u XX国信信息技术(XX)有限公司1.3. 可研报告
6、编写单位XX国信信息技术(XX)有限公司1.4.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u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发改运行20041617号)u 全国性、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信息产业部)。u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摘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u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u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组件与功能(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u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信息服务管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5. 建设目标与原则1.5.1. 总体目标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7、是:通过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营运信息化支撑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对XX市现有的传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整合,促进物流信息、物流基础设施的共享,加强各物流企业、物流客户、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协同管理、协同经营机制的建立,从而达到强化政府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的规范管理和宏观调控,提高物流企业的营运效率,降低XX社会物流成本的目标。1.5.2. 分期目标考虑到XX物流环境和物流运作方式的特点,我们建议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按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分别确定建设目标。u 近期目标n 建设XX地区综合的、权威的、唯一性的物流门户网站;优化和整合相关政府单位、相关物
8、流企业的信息资源,为相关物流用户提供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的统一应用平台,使信息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全面提高XX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n 搭建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构建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发、运行环境,建立对外服务的统一消息数据模型,以及统一的用户管理体系。n 建设统一、共享的信息发布、查询、跟踪系统;在实现信息发布、查询、跟踪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物流过程信息的集成度和共享性,形成统一、共享的信息发布、查询、跟踪平台。近期目标的实现大概需要半年左右时间。u 中期目标n 建立典型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选择XX地区有影响的大型企业,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满足其上游供应商的采购服
9、务、下游采购商的营销、配送服务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需求。n 建设有XX特色的物流专业市场 结合XX的实际情况针对盛泽的丝绸物流、常熟的服装物流、蠡口的家具物流、相城的大闸蟹物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交易市场,通过专业的交易市场来提升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影响,带动XX区域物流全面发展、快速发展。中期目标的实现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u 远期目标n 建立物流作业管理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ASP服务;针对中心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建立物流作业管理系统,以多种方式提供ASP(服务外包)功能。包括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涉及到为客户服务的功能。如: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物流跟
10、踪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公共GPS服务系统等。n 启动XX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在政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启动“XX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整合政府服务流程,构筑一个连接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站式”公共信息平台。n 突破区域限制,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信息平台;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立足XX地区,辐射长三角地区,面向国内、国际物流一体化的趋势,XX要加快实现与国内外物流信息系统衔接,并开放与国内外其他物流信息系统的接口,要将政府掌握的大量信息释放出来,并鼓励企业将信息共享,最终体现物流公共平台的价值。远期目标的实现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
11、间。1.5.3. 建设原则总结国内先进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运营经验以及各地“大通关”信息平台的实践,我们认为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u 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相结合原则由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在发起、建设、运营过程中完全依靠企业承担将会遭遇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为克服起步的艰难,培育初期市场,政府各部门应当形成合力推动项目的进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终应当采用“政府投资、实体建设、实体运营”的模式,依靠第三方企业来建设和经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所以要由一个实体企业负责运作,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有效的市场化运
12、作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u 服务原则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是服务型政府的体现,是改善政府形象的重要方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当始终突出服务理念,为广大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要真正实现服务原则,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企业化运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u 中立原则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涉及到全部享用物流信息平台成果的企业的重要商业信息。这就要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商必须保持中立,这样才能保证物流信息平台运行的公平、公开、公正,从而为用户提供客观、有序的竞争环境,使物流实体运作健康、稳定的发展。如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坚持中立原则,而从属于某个货主或者物流企业或某
13、一个监管部门,就无法凸现其运行的独立性,就会限制有相当背景的实体参与投资,就会缺少使潜在客户成为会员的吸引力,就会在将来增资扩股、企业上市时缺乏优势。只有采取中立的第三方运作的形式,才能保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提供有序竞争的环境,也才能保证平台举证的法律效力,从而符合当前国际物流发展趋势,满足广大客户对信息平台功能服务的需求。u 三公原则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各物流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培育良好的电子交易市场氛围,引导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向区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方向发展。u 利
14、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利益是维系商业活动最牢固、最有效的纽带。只有充分发挥利益的效用才能保证股东们对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尽心尽责,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尽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经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但是距离人们的理想状态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些成功的范例在不同的人文环境、经济条件下是否同样能够获得成功也有待验证。因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今后运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全体股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1.6. 主要建设内容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XX区域内、行业内物流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政务应用之间互联互通的基础;是实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协同工作的基础平台 ,它的基本功能如下图所示:
15、 图1-1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框架图1.7. 投资及资金来源根据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设备购置费、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购置费、系统集成和调试费、项目前期费和管理费、系统试运行维护费等,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2800万元。1.8. 效益分析1.8.1. 社会效益根据XX市十一五发展规划,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XX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水平,提高供应链效率,普遍降低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XX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
16、换,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1.8.2. 经济效益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够使得中小型企业节省80%以上信息系统建设资金,企业可从繁杂的信息系统设计事务中解脱,专注于经营自己的特长业务。不仅在企业内部管理环节上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开支,更可以为企业间处理业务建立起信息传递管理渠道,通过企业间的数据传输、联接和整合,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典型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使得地方经济支柱企业加强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
17、应链管理,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促进XX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 结论与建议1.9.1. 结论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利于整合物流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企业的营运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有利于优化政府管理职能、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树立XX市“阳光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优化XX市的投资环境,扩大XX市的招商引资,提升XX市的经济地位,迎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加速XX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全面接轨;有利于XX市政府及各相关物流管理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建设和谐XX的重要思想。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1.9.2. 建议鉴于
18、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面临的众多资源整合与部门协调的困难,建议市政府能尽快成立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强而有力的领导机构推动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步伐,并通过政府发文的形式让各物流相关部门与企业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合力来共同为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献计献策;鉴于江苏省和XX市目前的实际形势,江苏省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和XX市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还有待时日,我市“大通关”和“大物流”领域信息化建设还处于空白,这与我市的外向经济地位很不相称,建议XX市政府先行启动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待政策条件成熟后再开展XX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和大通关相关部分成为地
19、方电子口岸的有机组成,并作为江苏省地方电子口岸的分平台进行建设。 建议XX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加快与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快XX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步伐。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现状与差距2.1.1. 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状况2.1.1.1. XX经济概况图1-1 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2005年,XX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5.5%。财政总收入716.7亿元,年均增长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8%。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20、前列。2005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04亿吨,比上年增长17.66%;货运周转量68.4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完成公路货运量7762万吨,比上年增长11.83%;货运周转量51.5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72%;完成水路货运量2631万吨,比上年增长39.06%;货运周转量16.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68%。XX港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双双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1.19亿吨,比上年增长31.6%;集装箱运量74.3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48%。目前,XX市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05年,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相关物流企业有5473家,其中直接冠名物流企业
21、的有433家,以运输为主的企业2124家,以仓储为主的1364家,以配送为主的304家,以货代为主的598家,以流通加工为主的27家,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592家。全市拥有货物运输车辆59079辆,累计20.71万载重吨,XX港码头泊位1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9个。2.1.1.1. 交通运输基础XX地处经济快速发展的长三角中心地带;境内有长江、运河,尤其是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有XX港三大港区,以及各类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江苏省规划明确的物流枢纽城市,XX一定会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加快,XX
22、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XX距上海一小时车程,具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在陆路交通方面:沪宁高速公路和虞苏杭高速公路在境内相交,将XX、上海、杭州等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紧密相连;京沪铁路是全国最现代化的铁路干线,并规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京杭大运河在区域东部全境通过,是XX连结长江及各海运、内河港口的主要通道;周边有无锡硕放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和张家港、太仓港以及上海港等一批空港、海港设施,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立体大交通框架。图2-1 XX的区域位置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公路网总里程达6992km,公路网面积密度82.4km100 km2,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比重4
23、3.9%。“一纵二横一环二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32km,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密度达5.1km100km2,超过全省2.87km100 Km2近80%。随着沪苏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一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已显雏形,对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中心城区与五市(县)间的交通联系显著增强。另外苏通大桥南接线等项目稳步推进,沪宁高速扩建实现全线贯通,干线公路加密进程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升级全面开动,市域范围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发达的公路运输网络,为XX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2.1.1.2. XX物流需求XX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重要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物流 公共 信息 平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