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业主单位概况2三、项目受益者3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五、项目建设的依据3六、项目社会效益评价3七、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4八、可研报告编制单位6九、可研报告编制内容及范围6十、可行性研究综合评价与结论6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7一、*市概况7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概况12三、项目与*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关系14四、项目与“*青城山”世界遗产的空间关系17五、项目的提出1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21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二、项目建设的意义23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26一、项目选址现场情况26二、建设条件31第五章 项目建
2、设方案34一、建设内容及规模34二、设计依据34三、项目设计概况34四、建设方案的推荐35五、项目建设方案48第六章 节能分析63一、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63二、施工期能耗状况64三、运行期能耗状况65四、主要节能降耗措施65第七章 环境保护措施72一、设计依据及标准72二、环境保护措施设计73三、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76第八章 水土保持方案78一、编制依据78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意义79三、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79四、水土流失预测80五、水土保持措施80第九章 工程项目管理82一、工程建设组织管理82二、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88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92第十章 项目招标管理94一
3、、招投标的相关法律依据94二、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95三、招标方式95四、招标备案96五、项目招标事项核准表96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7一、投资估算的依据97二、投资估算97三、投资估算汇总99四、资金筹措100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101一、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101二、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01三、社会风险分析102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103一、 结论103二、建议103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历史文化街区水文化景观光彩展示项目(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引水工程)(二)项目业主与法人代表项目业主:*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三)项目性质*市古城区灾后配套设施建设(四)项目
4、地点*市紫坪铺镇、灌口镇(五)项目内容及其规模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引水工程建设。2、建设规模:从白沙河口引水至古城区玉垒山公园附近,全长5046.8米,引水钢管直径为1.4米。(六)项目周期本项目拟于2010年5月底以前完成可研、立项、报批和初步设计工作;2010年10月底前完成施工图设计、清单编制、评审及招标工作;2010年11月底完成项目施工合同签订等所有前期工作,2010年12月开始施工,2011年3月底建成,施工期为4个月。(七)项目总预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投资2700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2340万元,占比86.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1万元,占比8.6%;工
5、程预备费129万元,占比4.7%。资金来源为中央灾后重建基金及建设单位自筹。二、项目业主单位概况*三、项目受益者项目受益者为*市广大市民及来*旅游的游客。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对*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2、项目的建设是恢复“活水绕古城”景观及古城风貌的重要措施的需要。3、项目的建设是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及世界遗产保护规划,展示水文化的具体行动的体现。4、项目的建设是*水利精神的发展与延续的需要。五、项目建设的依据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历史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古城区重点水景系统规划六、项目社会效益评价1、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有利
6、的影响2、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有有利的影响3、项目对所在地区社会环境有有利的影响4、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有有利的影响5、项目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承载景区容量有有利的影响七、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8、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10、国务院全国生态坏境保护纲要11、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2、建设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
7、制审批管理办法(200183号)13、环保部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14、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5、四川省遗产保护条例16、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二)技术规范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4、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0-2003)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三)相关技术文件1、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
8、4)3、*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04)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5、青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2006)6、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7、四川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8、*市国土利用规划(2004-2020年)(2006)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筑控制地带(1994)10、*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11、*遗产抢救保护规划12、*历史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3、*古城区重点水景系统规划14、*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水文化景观取水工程、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0年3月)15、项目规划设计方案;16、建设业主提供的其它基
9、础数据和资料。八、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九、可研报告编制内容及范围编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分析、方案比较、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评价、风险分析。十、可行性研究综合评价与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灾后重建发展规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规划方案合理科学,功能结构合理,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效益上是可行的,对推动*市的旅游业发展及展示*市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一、*市概况(一)*的区位与交通*市因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而得名
10、,被誉为“天府之源”。 *是四川省省辖市,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上游和中游结合部的岷江出山口。东南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8公里。介于北纬30443122,东经1032510347之间。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东与彭州市、郫县、温江县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8公里,总面积1207平方公里,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和1个产业开发区,总人口63万,其中城市人口23万。青城山*旅游区位于成都市所辖的*市境内,*市地处成都市西北部,距成都38公里,距成都双流机场68公里,距火车北站55公里,区位条件优越。成灌高
11、速公路(含成灌公路,已建成)、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包括健康步道,已建成)、沙西线延伸段(即将贯通)与成都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川西旅游环线纵横交错。川西旅游环线连接成彭、成温邛、成雅等高速公路,旅游交通发达,构建了休闲度假旅游区发展格局。成都市域体系规划,未来将建设成都市区至青城山*轻轨交通线。 青城山*南依成都市区,北靠九寨、黄龙,东联三星堆,西接卧龙、四姑娘山,处于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区的中间位置,而且是离成都市区最近的精品旅游区,区位优势显著。县际交通:国道213 线(*至成都、汶川方向);省道106 线(*至彭州、大邑方向);北灌公路(*至唐昌方向接沙西线);灌郫公路(*至郫县方向);灌温
12、公路(*至温江方向);灌崇公路(*至崇州方向),成都至*快速铁路。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建设是对*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2008年12月由省政府审查通过并批准实施的*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中认为,* “山水堰城”的特色要求,并没有因为地震而有所改变,并提出要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建设“一座倚山就水的自然生态城市”。同时,将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恢复列为灾后重建任务之一,灾后重建必须与“显山靓水”的城市形象需求相结合,要求在统一整治更新和恢复重建*市古城区的过程中,要依托*呈放射状的水系,藉重建之机,进一步营造山、水、林
13、、城、堰融为一体的城市整体风貌特征,凸显古城特色,提升古城品质。为此*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先后组织编制并审查通过了*历史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古城区重点水景系统规划等规划。 (二)项目的建设是恢复“活水绕古城”景观及古城风貌的重要措施的需要。*市是以古堰“*”而兴起的城市,千百年来,*灌溉、养育、造就了富饶的川西平原,使古城与“堰”、“水”也结下了不解之源。自建城以来,古城就已是山、水、堰、城互为融汇的格局,古城内三泊洞水(现杨柳河)分合自然,弯延曲折,滋润民生,至今,*古城区仍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巷深院和公共建筑,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是*两千年来沧桑变化的
14、见证。利用岷江丰富的水资源,引水入城,形成沿街水环境生态长廊,恢复古城风貌特色,营造“活水绕古城、满城水色半城山”的独特景观,将极大地改善和提升古城形象和品质,是*古城风貌恢复的重要举措。 (三)项目的建设是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及世界遗产保护规划,展示水文化的具体行动的需要。根据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青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古城区既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也是青城山*世界遗产保护所涉及的重要地区, 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出风景区性质是“山、水、林、堰、城交融为特色的山岳文化型风景名胜区”,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完善的景观展示体系。提高风景区内居民的生活、生产水平,建立符合
15、风景特点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系。”的发展目标。因此,任何有利于古城风貌恢复及品质提升的行动和措施也是对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价值的保护和提升。本项目作为*古城区水景观体系的水源工程,通过引岷江活水入城,挖掘、提炼、展示、体验水文化,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水文化延伸展示的一项具体措施,是体现风景名胜区性质的有力手段之一,是完善景观展示体系的措施之一。 (四)项目的建设是*水利精神的发展与延续的需要。2260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顺应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16、凿离堆,劈开玉垒山,穿“二江”(郫江、检江即今走马河、柏条河),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水文化景观取水工程、引水工程利用自然水头落差,将岷江上游活水引入古城作为古城景观环境用水,重新塑造和提升古城风貌,充实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的价值,造福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同时从保护风景区和世界遗产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出发,利用现代工程手段,沿线采取埋管和隧道的形式通过,并强化生态景观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生态景观环境的影响,做到建设发展与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及文化遗产的协调、共赢发展,是*水利工程在新时期的发展,也是*水利
17、文化精神的延续。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一、项目选址现场情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西北侧,地处龙门山准地槽南缘山前褶皱带,属于龙门山脉中南段,工程区地形较平坦,不会遭受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威胁,易于施工。(一)地形地貌项目所处区域属龙门山准地槽南缘山前褶皱带,位于龙门山脉中南段,地形地貌变化大,5000m多米的评估线路有明显的地貌分区,项目从引水工程进水口到出水口的地形地貌可依次划分为三个地貌单元:1、低山丘陵区彩虹桥至白沙河为低山丘陵区。该区地形最高的位置是紫坪铺大坝东侧海拔967.8m山顶,最低位置是紫坪铺水电公司办公所在地的岷江河谷中,海拔约740m,该区最大地地形高差250m左右。
18、地貌以海拔800m950m的低山丘陵为主、一般地形高差小于100m。该区斜坡较缓,一般为1535,斜坡高度一般小于100m,以5080m为主。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影响,该区冲沟发育。2、河流冲积区从引水工程进水口到岷江村为河流冲积区。该区地形平坦,主要为岷江一级阶地和高滩地以及白沙河二级阶地。3、中低山丘陵区岷江村到玉垒山公园大门侧的出水口为中低山丘陵区。该区海拔最高处是二王庙山顶上,海拔1053.9m,海拔最低处是岷江河中,海拔约730m,该区最大地形高差约330m。地貌以海拔850m950m的低山丘陵为主、一般地形高差小于100m。该区斜坡较陡,斜坡坡度一般为4560,斜坡高度一般为501
19、00m为主。(二)水文特征工程项目位于岷江左岸,项目区涉及主要河流是岷江和白沙河,岷江河从西北到东南流过,岷江与白沙河流域的支流发育。岷江为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渠首以上总集水面积230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50.82亿立方米,平均径流459立方米/秒;白沙河位于岷江左岸,属岷江一级支流,白沙河在关口下游侧(紫坪铺电站大坝下游约2km处)汇入岷江,是境内常年性自然河,全长49km,流域面积365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2m3/s。区内地表水季节性明显,旱季水流小,雨季水量大,暴雨时有速涨速消现象,冲刷作用明显。(三)地质条件根据*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水文化景观取水工程、引水工程地质
20、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0年3月),项目区域的地质条件分述如下:1、地质构造项目区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南段,区域内地质构造属龙门山华夏构造体系,发育一系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大的区域性断裂包括北东向压扭性大断裂映秀断裂和二王庙断裂,映秀断裂位于距项目区较远的西北侧,二王庙断裂从项目区南侧通过,两大断裂也是本次“5.12”地震的发震断裂。a、映秀断裂区域地质构造体系属于龙门山华夏系构造体系中的三大断裂之一。从什邡岳家山经白水河、映秀至三江与五龙大断层和盐井大断层连接。本区内断面向北西倾斜,倾向300330,倾角5060,上盘破碎带发育,挤压破劈理发育,绿泥石化及断层泥均可见
21、,下盘为三叠系地层,均见破碎现象,次级断裂发育。b、二王庙断裂断裂长96km,走向北东3060,平均约为45,断层线略有波状弯曲。断面倾向310330,倾角4053。断层以南三条北东方向的小断层与二王庙断层斜接,在泰安寺以南、苟家坪以南发育两条北东方向的压扭性分支断裂。二王庙断裂为重力梯度带,不仅为压扭性质,且有反扭特征,据二王庙跨断层定点短水准测量,断层北盘相对南盘上升,近期仍有活动,应属全新活动断裂,活动等级为微弱。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a、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范围包括项目下段(岷江村引水工程出水口玉垒山公园大门侧)以及白沙河口段。该区为中低山丘陵区(除白沙河口),区内以中低山为主,冲
22、沟发育,斜坡坡度较陡。区内断裂发育,地层岩性复杂,岩体以半坚硬软弱的砂岩和泥岩为主。斜坡以岩质坡为主,斜坡结构以斜交坡和横向坡为主,斜坡岩体破碎,坡面残坡积覆盖层比较薄,区内斜坡总体稳定性较好。受地质构造作用影响,区内滑坡、崩塌较发育,目前发育滑坡2处、崩塌1处。2处滑坡的稳定较好,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发展趋势为基本稳定,1处崩塌危岩的稳定性较差,发育趋势为稳定性差。根据*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水文化景观取水工程、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地面沉陷等,工程建设对已有的滑坡和崩塌具有不利影响,但影响较小,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已有灾害的威胁为中等。b
23、、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指项目所涉除以上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以外区域,即进水口岷江村段的河流冲积区(除白沙河口)。该区地势平坦,周边斜坡高度小,坡度缓,地质灾害不发育。地层主要为河流沉积的漂卵砾石层和卵砾石层,局部表层为人工填土层。该区无地质灾害发育,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坑壁滑坡、坍塌地质灾害,但规模很小,仅产生局部危害。洪水期岷江河水对部分地段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在局部地段发生。综合来看,该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小规模滑坡、坍塌地质灾害。因此,根据该区发育、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特征,该区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该项目建设场地从紫坪铺电站大坝下游1800m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引水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