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的调研报告.doc
《建设“智慧城市”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智慧城市”的调研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智慧城市”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课题组深入省内外,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考察调研,并多次召开委员和专家座谈会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省政协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就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进行了协商议政,提出了对策建议,最终形成了1个总报告、4个分报告和1个电视专题片。本报今摘要刊登这个重点课题的总报告。A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孕育、融合和变革的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日趋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特征,被人们概括为“智慧地球”、“信息社会”、“智慧时代”。我国高度重视现代信息
2、技术发展,积极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战略,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我省也提出并实施了“数字浙江”战略,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智慧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主要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浙江发展的过程。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在各行各业更广泛深刻地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使浙江的物理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更紧密地联结,更系统地集成,更全面地融合,从而构筑起一个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浙江。显然,建设“智慧城市”,能使浙江的各种资源要素更优化地整合,更合理地运用;使浙江的社会运行管理更便捷高效;使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更广泛地了解信息,更科
3、学地决策;使全省各个系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运行,推动浙江更科学、更协调、更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建设“智慧城市”,构筑“智慧城市”,发展智慧经济,推进智慧管理,提升智慧生活,以智慧化来推进浙江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概括地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迎接知识文明时代的需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智慧化发展水平的需要;是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的需要;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智慧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应对新一轮竞争,营造发展新优势的需要。我们既要看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的信息化水平也
4、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全面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先后实施了“百亿信息化工程”和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信息化水平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信息化应用比较领先,技术研发有一定优势,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我们也要看到,建设“智慧城市”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首先,认识有待提高,体制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其次,缺乏统筹规划。当前,还没有一个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整体推进速度较为迟缓,政策、资金支持也较为缺乏。再次,信息化应用不平衡。农村信息化发
5、展水平明显滞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较弱。第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差距拉大。我省与前4位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的差距不断拉大,与紧随其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不断缩小,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第五,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B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智慧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引发社会的深刻变革。我们要以更清醒的认识、更高的热情、更自觉的意识,抢抓智慧发展的新机遇,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建设“智慧城市”,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
6、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融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营造发展新优势。争取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浙江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具体目标是:智慧城市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应用全国领先;智慧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研发优势显现;推动安全保障法制化。(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我们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7、第一,理念引领,抢抓机遇。全省人民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握大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智慧省建设。第二,应用为主,试点先行。对新一轮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应重在应用,以应用带动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先行先试。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作用大的重点领域先行推进。第三,重点突破,形成特色。要抓住重点领域,尤其是应用体系中的核心技术和智慧化发展支撑体系加以突破。要突出优势,争取在物联网、软件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领域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构建硬件、软件、内容“三位一体”的智慧产业体系。第四,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消除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数字鸿沟”、
8、“信息孤岛”等弊病,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加强“感知、互联、计算、应用”各个领域的集成创新,形成共建共享机制。第五,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制定标准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市场主体作用,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从行政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构建起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体系。(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任务未来一个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基本任务:1.以传感技术应用为先导,加快提高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标志。物联网就是通过传感技术的应用,以泛在化的传感器节点及网络形
9、成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和传递的过程。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新一代IT技术(感应器技术)及其设备如传感器、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装置,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物体中,并使之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对物体对象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显然,通过投资各类智慧基础设施,不但会极大地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且更重要还在于,传感技术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开拓广阔的成长空间,其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并有极强的产业集群
10、带动效应,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当前要突出抓好三项任务:强化传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理设施感知化水平。2.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抓手,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加强“两化融合”,以应用创需求、以需求促产业,是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两化融合”,就是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目标,在农业、制造业、物流业、商务等领域率先构筑智慧技术应用体系,推动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智能化,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制造、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和智慧服
11、务业。3.以物联网为着力点,加快提升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围绕技术开发、示范应用和标准体系“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目标,着眼新兴市场需求引领,着力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信息通讯设备、软件、数字文化创意等新一代信息产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慧产业体系。要重视发展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4.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为途径,加快提升网络文化发展水平。我国正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省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文化作用,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2、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三大体系”为目标,以文化事业单位、三大通信运营商和华数集团等为依托,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网络传媒、先进网络文化,为浙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要重视推进网络管理,大力构建智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大力支持新媒体创新发展,加大网络文化规范化管理。5.以创新管理为要求,加快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社会领域系统化的智慧应用、体系化的融合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有效识别、整合、管理和控制各种信息,尤其要重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市政、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管理、智慧安保、智慧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智慧 城市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