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教案.docx
《井底之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底之蛙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井底之蛙教案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学习经验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培养孩子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3、帮助学生借助白话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 教学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借助白话文在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体会什么样快乐是“大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看看是谁?他们啊曾经在一起交谈各自的生活,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
2、观点,你还记得吗? 师:是啊,这真是一只见识有限、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啊。今天他又遇到了一只从东海来的鳖,看看这次他们说了些什么?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就叫井底之蛙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快快读读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文章读通顺。 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也可以把它标注出来! 2 解决字词 过度: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出示生字:疲倦 邀请 两腋 迈进 鳖 绊住 渺小 商汤 跃出 虾蟹 倚井栏 千仞之高 八年七旱 十年九涝 瞠目结舌 指名汇报 师:字词问题解决了,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读课文?按照我刚才的要求其他同学 别着
3、急,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他读的怎么样? 师:了不起,那你们读懂了他们的谈话了吗? 三、探究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井底之蛙那目光短浅的“快活” 1、通读第一自然段 师:青蛙的观点是什么? 生:小青蛙认为自己是最快活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简单评价。 指名汇报 生读:高兴了,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 师:他是用什么语气读小青蛙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读? 师:行,还有吗?继续找 生读: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 生:评价。 师:“安然”是什么意思啊? 生:舒服的躺着 师:安然自得 的样子,多么惬意的
4、生活啊。疲倦了可以舒服的在井壁窟窿里安详的休息啊,再读读。 生读: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师:你是从那些词语看出它满足、骄傲、快活的?连泥都是绵软舒适的。 生读:环顾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乐。 生:可以叫环视,做个动作。向上看叫,向下看就叫,它瞧得起那些虾蟹吗?瞧不起的眼光叫什么呀?这叫蔑视。 师:这仅仅是快乐的小青蛙吗?刘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说说你们的感受。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 师:仅仅是快乐吗?你还听出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你体会的真好,你也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听吧! 极点说明什么?在小青蛙的眼里快乐的极点
5、是什么啊? 引导生答:是跃出井外,攀缘,乐趣。板书:井 2、完整的读第一段课文。 师:这只小青蛙就这样快乐着、骄傲着、幸福着,谁能把这些感受都放到文章里,再来完整地读一遍。 3、过渡:这么快乐的小青蛙后来遇到了一只。请一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 1、指名读第二段课文。 师:鳖的快乐也和青蛙一样吗?读读。读懂鳖的话。再指名读。 汇报:A、通过鳖的话,我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都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大海真的好大啊! B、十年九涝和八年七旱,连大地都干裂,连城市都会淹没,却看不出来海的增多或减少, 实在是太大了。
6、 师:“涝和旱”正好是一对反义词,这么巨大的变化,大海没有变,这大海确实是大!师:这么大的海,那你能用一个词来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 2、鳖的话你读懂了吗? 3、师:你们看,生活环境不同,对快乐的体会也不同。再回头听听他们的对话,看看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带着第一段,你们读青蛙的话,我来扮演鳖的角色行吗?一名同学读旁白 师:奇怪吗?要知道我可是老寿星了,已经几百岁的高龄了, 又生活在深海,自然会说古时候的话。这是古文,也叫文言文。听懂了吗?怎么才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呢? 生:对照课文里鳖说的白话文 师:你真是会读书的孩子,原来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鳖向青蛙介绍的东海的大快乐啊!那你能对应着意思
7、试着像我这样读读吗? 引导:注意停顿 师:读古文,我们要怎样读啊? 生:声音稍微有点托长,抑扬顿挫地朗读。 师生:齐读 师:“其实古文中有些话,到现在还有人用,比如: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也可以用它来形容:人的知识的渊博,心胸的宽广。 过渡:我们刚刚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和辽阔,体会到了鳖的快乐在这么辽阔的大海上生活,真可以称为大快乐 学习最后一段 师:听了东海之鳖的话,青蛙才感觉到自己的真的成小快乐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瞠目结舌是什么意思啊?你能做个瞠目结舌的表情吗?保持这个表情,你能再换一个词吗? 生:目瞪口呆 张口结舌 呆若木鸡 怔住了 师:这回老
8、师再请三个人来分角色读课文,青蛙和鳖要读出你们各自的快乐,要让别人也羡慕你、向往这种生活,旁白要读出青蛙前后思想的变化哦! 四、拓展延伸、体会寓意: 1、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鳖认为大海的快乐是大快乐,那么青蛙的生活难道不快乐吗?面对这两种快乐有什么想法想谈谈吗? 2、那他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渺小了? 3、你认为小青蛙以后会怎样生活呢?想象一下,先说一说,回家写下来。 4、总结:井底之蛙这则寓言就是在讽刺这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希望这个故事能象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心里,让你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好学,找到属于你们的大快乐。 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青 蛙 小 快
9、乐 鳖 大 快乐 二、教学目标与设想 目标: 1.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呢? 2.对照课文读一读古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其内涵。 设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争通过学生的读、思、辩等活动,读懂课文内容,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为我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自己的见解,敢说、敢想,我在这节课上,还将进一步引领他们发挥这些优势,鼓励他们大胆争辩,并在各持己见的争论中明确这则寓言所阐明的道理。使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与作者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合拍。 三、教学重点 读懂寓言故事,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难点 读文感悟,揭示寓
10、意的过程。 五、教学教程 (一)故事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寓言故事,名字叫井底之蛙,请同学们认真听。 点评:学生喜欢听故事,课文中的井底之蛙在学生看来有些像古文,语言不够生动,情节不够吸引人。老师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很有必要。这样也会给学生以鲜活的印象,利于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 师:其实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井底之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老师讲的故事和我们的课文完全一样吗?是的,我们自己读懂的课文,一定更有滋味。首先,请同桌两个人互相听读,检查预习情况。在同桌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看他读得是不是正确、
11、通顺。 点评:同桌互相听读、检查预习情况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独立预习时遇到的困难,或是自己还没有发觉的错误,会在同桌的帮助下解决一些,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而且,这样的互相听读,学生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不会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效果非常好。 2.师: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同桌两人拿不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大家一起学习。(学生可能会提出“夸耀”、“攀缘”、“环顾”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千仞之高”的“仞” 字或“商汤”这个词怎么理解等。要先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予认定。)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扫清字词障碍。 3.师:解决了字词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看能
12、不能用三两句话把你读到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点评:这是又一次练读课文,是为了进一步把字词带回到课文中,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概括,这是在进行一种语文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精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哪位同学愿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大家认真倾听,然后说说你对文中青蛙的看法。 预设1:也许学生会直接说出“青蛙”见识短浅,盲目自大,它这样的做法是可笑的。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看出青蛙有这些表现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反应青蛙目光短浅,盲目自大的句子或词语。 师: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怎样才能读出青蛙那种骄傲自大的
13、劲头?能不能让老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上都感受得到?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 师:谁愿意把青蛙的话读给大家听。 师:青蛙是这样的得意,一眼又浅又小的枯井,在它的夸耀下简直成了一座天堂。那鳖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它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每个学习小组的2号同学把你读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其他3位同学听完后进行补充。然后请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汇报。 评一评: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有理解提高的机会。这样安排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意识,使合作更有实效,同时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师:哪个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组来和大家
14、说一说? 预设2:也可能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青蛙的做法是见识短浅的表现,而有些学生却有疑议,认为青蛙开始时的想法也是自然合理的,因为青蛙就该生活在浅井中。它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满足也是符合情理的。这时,我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发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你观点的部分,用直线画下来。 师:请认为“青蛙对自己生活环境可以满足”的同学和认为“青蛙的行为是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证明你们的看法是合理的。 点评:学生读文后,对课文内容产生不同的想法是自然合理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阐明自己的观点,一是为了在争辩中
15、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使学生的阅读感受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同时也会促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 预设3:如果学生对这一寓意有了充分的认识,我还想告诉学生:有知识的人更能认识到知识的可贵,而认为知识无用的人,都是无知的。也可引入与“井底之蛙”有相同寓意的寓言故事,如“夜?O自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 2.师:是啊,与鳖生活的大海相比,更能看出青蛙生活的浅井是多么渺小,青蛙当初的表现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看课文,当青蛙听完鳖说的话后,是什么表情? 师:你来学一学“瞠目结舌”的样子。 师:噢,现在,你就是这只“瞠目结舌”的小青蛙,此时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井底之蛙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4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