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部分 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第1课:草原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课:丝绸之路 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2.重点词语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
3、广大。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第3课:白杨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线索: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成为白杨 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
5、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 5.理解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 1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
6、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理解:“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遇到的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7.理解词语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杯水车薪:这个词语原来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气瓶里的氧气不够人的正常呼吸。废寝忘食:顾
7、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 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古诗词: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
8、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9、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第7课:祖父的园子 1.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
10、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8课:童年的发现 1、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2、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3、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 2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4、请你说说“我明白了
11、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 第9课:儿童诗两首 1、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第10课:杨氏之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1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 3.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
13、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5.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杨氏之子是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6.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拜见。 第11课: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
14、术。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2.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3. 文中出现两个“水土”,第一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 4.晏子是一个有胆有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爱国的人。文章开头写楚王想侮辱齐国,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开头和结尾时首尾呼应的。 5、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 第12课:半截蜡烛 1.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
15、: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第13课:打电话 1.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2.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 第14课:再见了,亲人 - 3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1.文章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描写了XX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雪
16、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急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急需食物的时候,大娘带领妇女冒着危险,送来打糕。 第15课:金色的鱼钩 1.文章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2.“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含义:鱼钩虽然生锈了,鱼钩闪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16课:桥 1.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人物形象
17、分析: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P89成语故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18课:将相和 1.“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作者是汉代司马迁;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
18、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4.将相和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和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第19课:草船借箭 1.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罗贯中。 2.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3
19、.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第20课:景阳冈 1.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2.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 3.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4.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第21课:猴王出世 1.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2.中心思想:课文主
20、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3. 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第七单元:作者笔下的人 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 - 4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1.文章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 2.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 “凤辣子”初见
21、林黛玉 1.文章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2.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3.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 第23课:刷子李 1.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2.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 第24课:金钱的魔力 1.文章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
22、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2.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 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知识点 归纳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3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