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
2、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
3、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
4、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1)投影仪、挂图(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 (2)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 2.学生用具: 空气发现史的资
5、料、稀有气体用途的资料、大气污染的漫画等等(详细内容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即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导入二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地步。许多城市每天都要进行空气质量报告,以便及时控制污染程度。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也应了解这一情况,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应努力学习,将来用科学的力量来改变现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从我们周围的空气来开始学习。 推进新课 过渡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
6、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析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图片展示 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 分析 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
7、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做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 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 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 结论: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
8、有残余的氧气? 结论 该实验中,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 分析 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五氧化二磷 红磷+氧气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过渡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
9、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 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只说明这是一种表示物质的符号就可以了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举例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分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空气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