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中药方剂中内考研复习整理.docx
《中诊中药方剂中内考研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诊中药方剂中内考研复习整理.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诊中药方剂中内考研复习整理中医诊断歌诀 一、望诊 全身望诊 1、望神 神是生命活动征,意有广义狭义分;两精相搏为基础,神色形态看得真。 得神 得神之人精神好,两目精彩身灵巧;呼吸平稳肌肉丰。虽有疾病不用恼。 失神 失神之人精气衰,面晦目暗眼球呆;反应迟缓肌肉削,撮空循衣预后坏。 假神 假神突然起精神,面如红妆想见亲;阴不敛阳精已竭,虚阳外越死期临。 神乱 神乱可分癫狂痫,痰蒙心窍为根源;抑郁为癫湿痰致,兴奋为狂痰火煎。突然昏倒吐白沫,醒后如常则为痫;肝风夹痰扰清窍,化痰开窍治为先。 2、望色 面部色泽最易望,气血盛衰好端详;色为五脏发于外,泽乃气充在表彰。 常色 红黄隐隐为常色,五脏调和气血
2、旺;含而不露真精采,纵然有病也不慌。 常色又分主与客,皆为正常之色泽;主色一身不可变,客随外因变些些。 病色 青色为寒气血凝,凝而不通疼痛因;本色为肝病现外,小儿见之主风惊。 赤色主热气血涌,实热征满面红; 颧红阴虚火上炎,重病见之虚阳浮。 黄色脾虚气血弱,或有湿邪内停着; 面目俱黄为黄疸,阴黄阳黄要斟酌。 白色为寒气血虚,阳气不中足失温煦;白阳虚有水泛,苍白阴寒血行瘀。 黑色为寒肾阳虚,或有水饮体内居; 黧黑血瘀阻于内,黑而干焦肾阴枯。 3、望形 形体肥胖痰湿多,消瘦之人常有火; 形气相得身体康,形胜气虚寿不多。 4、望态 阳主动见躁不安,阴主静则身体懒; 肺胀喘息难平卧,低头喜俯精气衰。
3、、局部望诊 1、望头面 脑为髓海精明府,囟填为实向外突; 囱陷为虚精气亏,囱门迟闭称解颅。 面肿因水或热毒,要看颜色才可区; 耳后肿起为痄腮,口歪中经与中腑。 2、望五官 望目 目虽属肝分五轮,五脏之疾皆可推; 全目红肿热在肝,白睛红赤热在肺。 两眦赤痛为心火,眼睑赤烂脾热为; 肾精消亡瞳孔大,黑睛变浅肝精亏。 望鼻 鼻头青冷腹中疼,鼻头红赤肺胃热; 1 清涕肺寒浊涕热,热甚络伤则出血。 望口唇 唇红脾热虚淡白,青紫心肺功能衰; 口角糜烂脾湿热,口腔溃疡称口疳。 口内白斑绕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 樱桃红唇煤气毒,脾阳衰竭人中满。 望齿 牙齿洁白肾气旺,白如枯骨肾阴伤; 温病光燥形如石,则是阳明
4、里热证。 牙痛多因火上炎,需把虚实明在前; 红肿明显为胃火,反之则为肾火炎。 咽喉 咽喉上下之门户,内热最易在此聚; 红肿痛甚为实火,肿痛不甚火为虚。 3、望躯体 喉结两侧有瘿瘤,随着呼吸上下走; 肝郁气滞痰凝结,或因水土碘不够。 瘰疬则在颈之傍,形如串珠数不详; 肺肾虚火上灼津,或为热毒壅于上。 4、望皮肤 色泽 丹毒皮色如涂丹,身目黄染为黄疸; 皮肤白斑白癜风,皮黑而暗女痨疸; 肌肤甲错如鱼鳞,瘀血久停津液干。 水肿 皮肤水肿在颜面,阴水阳水要分辨; 先起面部后全身,此为阳水肺失宣; 阴水则为阳虚衰,先起下肢后及面。 斑疹与白倍 里热外透出斑疹,片状平铺为斑形; 疹如沙粒摸碍手,风麻隐疹各
5、有因。 湿热外透出水泡,形小如痱称白倍; 晶莹透亮最为好,出又内陷有危情。 疮疡 红肿高大名为痈,根盘紧缩灼热痛; 阳热火毒滞于里,清热解毒可收功。 漫肿无边名为疽,皮色不变痛亦无; 气血不足寒痰疑,清热之法不可取。 疔为热毒内侵深,形小如粟根脚硬; 痛痒齐作又红肿,不可挤压要记清。 疖为皮肤热毒侵,形小而圆疼痛轻; 只在皮表根脚浅,夏季小儿最易生。 三、望排出物 1、望痰 痰因水液凝聚成,又有寒热燥湿分; 清稀量多为寒痰,色黄质稠热结成; 痰少而粘为燥痰,白滑易洛湿痰形。 2、望大便 脾失健运大便稀,湿热泄泻便黄糜; 完谷不化脾阳虚,脓血粘胨则为痢。 3、望小便 小便色清为虚寒,色黄深浓作热
6、看; 血尿色红原因多,膏淋尿浊如米泔。 四、望小儿指纹 3岁以下看指纹,食指络脉细推寻; 风气命关依次列,射关透甲病不轻。 紫因热甚红伤寒,青为惊风白是疳。 五、五望舌 望舌之法有特色,寒热虚实都可测; 神色形态须尽察,舌质舌苔有分别。 1、望舌质 望舌色 淡红舌 淡红之舌为正常,气血调和体安康; 胃气健旺则为苔,薄白一层舌面上。 淡白舌与红舌 淡白之舌气血虚,或因阳气失温煦; 红舌为热气血涌,有苔为实无苔虚。 2 红绛舌 绛舌较红色更深,热入营血已耗阴; 热甚阴伤血凝滞,凉血活血可施行。 紫舌 紫舌血循有瘀滞,因热因寒皆可致; 淡紫湿润为虚寒,绛紫而干为热极。 青舌 青舌阴寒血不畅,或为先天
7、病心脏; 药物食物中毒等,临床见此多不详。 望舌形 老嫩之舌分虚实,纹理粗细看仔细; 淡白胖大阳气虚,边有齿痕作证据。 红而肿胀心脾热,舌体瘦薄阴血虚; 芒刺为热盛于内,舌中舌尖要分区。 裂纹之舌有多因,干燥少津因热成; 光红有裂阴血伤,润而有裂为湿盛。 望舌态 强硬热陷或中风,痿软为虚气不充; 颤动肝风内动兆,歪斜痰瘀络不通。 吐弄心脾内有热,或因疫毒正气绝; 小儿见之多惊风,先天愚型另当别。 2、望舌苔 舌苔胃气上蒸成,不薄不厚略带润; 若有脱落或不全,皆为伤阴正气损。 苔色 白苔 白苔为寒或主表,白而厚腻寒痰湿; 白而干厚如积粉,瘟疫暴起里热炽。 黄苔 黄苔为热又主里,浅黄深黄热不一;
8、焦黄热结深在腑,湿热痰热苔黄腻。 灰黑苔 灰黑热深或寒极,全凭润燥来分析; 燥则热甚津液伤,润则寒盛阳气虚。 苔质 腻苔 腻苔如油而致密,湿浊痰饮或食积; 气机受阻脾被困,病情迁延难速去。 腐苔 腐苔形如豆腐渣,揩之又生颗粒大; 胃气衰败湿浊泛,病情危重预后差。 二、闻诊 听声音 1、声音 声由肺出言由心,五脏协作共生成; 虚则声低实则亢,喜怒忧思听可明。 外感风寒鼻声重,音哑虚实两不同; 肺肾阴虚肺气实,金破金实来形容。 2、语言 高热胡言称谵语,热扰心神难自主; 久病语复为郑声,心气大伤正气虚。 独语喃喃见人止,气郁痰浊心窍迷; 错语错言又自知,狂言声高无伦次; 语言謇涩词不清,风痰阻络留
9、后遗。 3、呼吸 呼吸困难名为喘,张口抬户鼻翼煸; 气粗为实呼出快,息微为虚吸入安。 哮为喉间有痰鸣,痰饮宿疾外邪引; 哮必兼喘气道窄,喘证兼哮不一定。 4、咳嗽 咳声重浊感风寒,咳声不扬风热犯; 咳声沉闷湿浊停,干咳痰少燥邪干。 咳声阵发如鸡鸣,称为顿咳百日延; 3 咳声如犬声嘶哑,白喉火毒蕴喉间。 5、其他 呕吐为胃气上逆,呃逆气逆动膈肌; 嗳气胃气失和降,肝气不舒善太息。 嗅气味 1、病体气味 口臭胃热或牙疾,酸腐之味为食积; 汗气腥膻湿热蒸,汗气臭秽属瘟疫。 痰黄臭秽为肺热,寒痰无味而清稀; 若见脓血腥臭痰,肺痈热腐化脓液。 2、病室气味 病室之气出病体,臭气触人为瘟疫; 烂苹果味消渴
10、病,尿臊水肿已晚期。 三、问诊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寒热 1、恶寒发热 恶寒外邪闭肌腠,卫阳不能温分肉; 畏寒近火可缓解,阳虚失温火不够。 恶寒发热为表证,邪与正气来相争; 寒多热少为风寒,寒少热多为风温。 2、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少阳证,邪居半表半里间; 寒则为表热为里,常伴口苦和目眩。 3、但寒不热 壮热之热热势高,恶寒症状已经消; 表牙入里阳明经,脉洪口渴又烦躁。 潮热发作有定时,有如潮汐时高低; 临床分类有三种,要把原因来分析。
11、阳明潮热日晡起,伴见腹胀大便秘; 舌上黄苔厚又燥,热结肠中有燥矢。 阴虚潮热夜间甚,五心烦热又骨蒸; 舌红少苔或无苔,虚火内扰所形成。 湿温潮热午后多,身热不扬体重着; 舌苔黄腻胃纳少,湿热交结治难差。 问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润泽肌肤调寒暖; 表证有汗为中风,表证无法为风寒。 1、自汗与盗汗 日间汗出为自汗,气虚失固阳气散; 盗汗睡出醒则止,虚热迫津出玄关。 2、战法 战汗邪正相争急,高热恶寒身战粟; 汗出烦躁不为佳,脉静身凉最相宜。 问疼痛 疼痛之症最常见,原因多多要分辨; 寒热虚实皆可致,一味止痛无效验。 胀痛气滞腹内积,瘀血疼痛如针刺; 冷痛为寒灼痛热,绞痛有形实邪致。 隐痛为虚失濡养,
12、重痛湿邪内留滞; 空痛肾虚精髓亏,窜痛风胜为行痹。 1、头痛 头痛之症要分经,外感内伤有重轻; 后项头痛为太阳,眉棱骨痛阳明经。 两侧头痛为少阳,巅顶头痛为厥阴; 头痛连齿少阴肾,头痛昏沉脾被困。 4 2、胸痛 胸痛多为心肺病,是心是肺要辨清; 真心疼痛彻肩臂,面色灰暗指节青。 3、其他疼痛 胁痛肝胆脘痛胃,腹痛原因分部位; 腰痛肾虚或扭损,四肢关节痛称痹。 问头身胸腹不适 视物旋转称头晕,痰饮上犯肝火升; 肝阳上亢晕且胀,面白脾虚不升清。 问耳目 1、问耳 耳鸣耳聋分虚实,暴作因实渐作虚; 实因肝胆火上炎,虚因肾亏精不足。 2、问目 目痛多因肝火炎,眼冒金花称目眩; 入夜不见雀盲症,歧视一物
13、作二篇。 问睡眠 阳不入阴则失眠,烦躁梦多心火炎; 浅睡易醒脾气虚,惊醒胆怯胆郁痰。 2、嗜睡 阳不胜阴则困倦,脾虚痰湿多睡眠; 重病昏睡神不清,心肾阳衰阴霾现。 问饮食口味 1、问饮水 口不渴饮证为寒,寒不伤津口不干; 口渴多饮里热证,消渴饮水尿频繁。 渴不多饮另有因,阴虚湿热或有痰; 热入营分营阴蒸,瘀血发热亦使然。 2、问食欲与食量 纳少脾虚运不良,纳呆湿邪困脾乡; 厌食多见伤食后,厌油湿热肝胆藏。 消谷善饥胃火旺,饮不欲食胃阴; 偏食小儿多虫积,重病能食中气亡。 3、问口味 口淡脾虚或为寒,口苦为热胆气犯; 口甜脾胃湿热蕴,肝胃不和口中酸; 肾虚水饮口中成,痰饮湿浊口腻粘。 问二便 1
14、、问大便 大便干结为便秘,或虽不干排无力; 热结津亏阴血虚,气虚寒凝皆引起。 泄泻原因多在脾,因虚因湿与热积; 便下清稀多为寒,便下脓血为痢疾; 脾肾阳虚五更泄,完谷不化命火虚。 先便后血血来远,先血后便就近观; 远血色暗如柏油,近血无改血色鲜。 肛门灼热湿热痢,里急后重为痢疾; 滑泄失禁气失约,排便不爽肝犯脾。 2、问小便 尿量增多为虚寒,消渴尿多作另看; 尿量减少热伤津,水肿尿少肾阳衰。 尿频短黄又刺痛,湿热下注膀胱间; 清长尤其夜多尿,肾阳不足气化减。 四、切诊 脉诊 1、脉诊的原理: 中医脉诊最神奇,寒热虚实都可知; 心为鼓动血为充,五脏之气同行里。 2、脉诊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诊
15、脉部位古来多,还是寸口最适合; 肺朝百脉脉大会,取之方便又灵活。 寸关尺的定位 诊脉先明寸关尺,此为脉诊之根基; 若是随手测脉动,不是中医是西医。 高骨为关不可移,关前为寸关后尺; 寸为凹陷尺像坡,寸短尺长还可移。 5 寸关尺与脏腑的配属 寸为膈上候心肺,关为中焦候肝脾; 尺为下焦候两肾,六腑配属有争议。 诊脉的时间、布指与指力 清晨诊脉最为好,手臂要与心等高; 布指疏密随人定,指力轻重有技巧。 轻轻按之名曰举,重重压之名曰按; 不轻不重委曲寻,还分单按和总按。 3、正常脉象 欲知病脉先知平,平脉又称胃神根; 胃为柔和神有力,沉取不空则为根。 4、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浮脉 气分热盛正气实,洪
16、而无根虚阳浮; 细脉 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失充填; 又主湿邪困于里,气血运行受阻限。 虚脉 三部无力按之空,举之迟大按之松; 气血不足脏腑弱,总为虚证要补充。 实脉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正盛邪实两相搏,气血壅盛显力量。 滑脉 往来流利珠走盘,实热食滞或有痰; 妊娠气血冲和象,常人之滑滑而缓。 涩脉 涩脉细迟往来艰,好似轻刀刮竹笺; 有力气滞血痰食,无力伤精血需添。 长脉 长脉迢迢过本位,阳热痰火充斥内; 长而和缓是佳兆,气血充盛精力倍。 短脉 浮脉轻取即可得,正气趋表抗外邪; 久病见之为里虚,阴不敛阳虚阳越。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得,邪困于里正气遏; 若是肥人或严冬,深藏于里摸
17、难测。 迟脉 迟脉一息至唯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若是发热脉反迟,脉证不一治疗难。 数脉 数脉一息五至多,热迫血行内有火; 无热而数多为虚,是虚是热要斟酌。 洪脉 滔滔满指脉为洪,既大且数来势汹; 短脉不及两头缩,气损气滞皆可作; 有力痰食阻气机,无力气虚难鼓橐。 弦脉 端直以长如琴弦,气机不畅痛连连; 痰饮疟疾肝胆病,老人脉硬亦称弦。 紧脉 紧脉缩缩如切绳,寒邪外侵为原因; 痛因寒作应散寒,宿食搏结腹内停。 芤脉 芤脉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阴虚阳浮火灼络,失血伤阴脉不充。 革脉 中空外坚如鼓皮,虚寒相搏脉空急; 亡血失精气不恋,半产漏下胎不利。 牢脉 牢脉弦长实大坚,脉位常居沉伏间;
18、阴寒内实积于里,疝气徵瘕阳沉潜。 缓脉 缓脉之义有二分,和缓胃气悠悠生; 6 缓而懈怠湿困脾,脾胃虚弱脉不伸。 濡脉 濡脉浮细软而粘,脉来有如水漂棉; 精血不充脉弱细,湿邪阻遏脉不前。 弱脉 沉细而软称弱脉,气血不足阳气衰; 鼓动无力脉不充,温煦不足手足寒。 微脉 若有若无按欲绝,细小软弱气难接; 气血大亏阳气衰,温阳益气应速决。 散脉 浮散无根按之散,至数不齐节律乱; 元气离散脉不收,脏气将绝力难挽。 伏脉 伏脉推筋着骨寻,时或不见位更深; 邪闭痛极气被遏,不可轻率作虚形。 动脉 动脉如豆短滑数,关部尤显力绰绰; 疼痛惊恐气血乱,阴阳相搏不调和。 促脉 数而一止名为促,歇止之数无定数; 阳盛
19、热结脉来急,无力亦主脏气虚。 结脉 缓而一止名为结,止无定数时有歇; 阴盛气结寒痰瘀,久病虚损气不接。 代脉 代脉时止有定数,良久方来有缺无; 脏气衰微气不接,跌打惊恐气逆阻。 疾脉 疾脉一息七八至,真阴垂竭阳亢极; 伤寒温病若见此,元气衰微病危急。 按诊 1、按胸胁 心尖动处是虚里,动而不显缓不急; 其动太甚宗气泄,微弱无力宗气虚。 肝胆位于右胁下,正常一般不可及; 若其硬化或肿大,癌肿血瘀或疟疾。 2、按脘腹 胃脘心下脐大腹,满闷不舒称为痞; 漉漉有声饮停胃,腹痛嗳腐有食积。 疼痛虚实皆可作,拒按属实喜按虚; 腹部胀大原因多,波动为水鼓为气。 3、按小腹和少腹 脐下小腹侧少腹,膀胱子处肝经
20、区; 痛经徵瘕疝气等,或为气滞或血瘀。 4、按肌肤与手足 正常肌肤应荣润,不冷不热略带温; 体若燔炭称壮热,久按觉热湿热蒸。 夜热盗汗为阴虚,阳虚血虚手足冷; 若见发热肢厥逆,则为真热假寒证。 肌肤肿胀水或气,气肿按之随手起; 若为阳虚水液停,按之不起如按泥。 前臂内侧称尺肤,古人诊病常常取; 凉为阳虚灼为热,枯糙如鳞津血虚。 手足心热为阴虚,儿童见之热在腹; 手背热甚为外感,手心热甚里热居。 5、按俞穴 俞穴随经遍全身,疾病之时有反应; 或为条索或结节,按之酸麻胀感甚。 胃病胃俞足三里,肝病肝俞与期门; 胆痛胆俞阳陵泉,举此几例来说明。 五、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为大纲,四诊资料再分详; 表里辨
21、别病部位,寒热辨别病性状; 虚实邪正来对比,阴阳辨证为总纲; 寒者热之热者寒,虚补实泻细推量; 7 在表发汗里清泄,指导治疗效果良。 表里辨证 表证特指外感病,邪在肌表病尚轻; 发热恶寒同时见,项强头痛又身疼。 脉浮正气趋向表,苔薄邪尚未入深; 风寒风热有不同,辛温辛凉要分明。 里证范围非常广,表证除外皆可讲; 成因大致分三类,症状繁多难收详。 壮热神昏便不通,咳喘心悸与腹胀; 总之脏腑有损害,清里除邪可安康。 寒热辨证 寒证恶寒又喜暖,面色光白卧也蜷; 痰涎清稀小便多,苔白脉迟或紧弦。 热证发热喜冷饮,面红目赤躁不宁; 痰涕黄稠苔亦黄,溺赤便结脉数频。 虚实辨证 虚证阴阳气血虚,先天后天有不
22、足; 神疲气短面无华,舌嫩苔少脉也虚。 实证正盛邪气实,痰瘀水饮与宿食; 腹胀便闭呼吸粗,舌老苔厚脉沉实。 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为总纲,表热实证皆属阳; 里寒虚证则为阴,统领辨证大方向。 亡阳冷汗质清稀,肢冷气弱脉微细; 亡阴汗热味咸粘,身热烦躁脉数疾。 相兼夹杂与转化 八类证候分别述,其实之间不孤立; 相兼转化与夹杂,更有真假要注意。 真寒假热貌似热,发热烦躁索水急; 阴盛格阳浮于外,引火归元莫迟疑。 真热假寒阳被郁,非为阳虚失湿煦; 里热炽盛邪气实,苔黄脉实可凭据。 至虚盛候假实证,原为气虚无力运; 腹胀便闭喘难平,舌淡脉弱少精神。 大实赢状假虚证,独处藏奸正气损; 补益之剂全无效,攻下实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方剂 考研 复习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