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子.docx
《中药方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方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方子 护肺有氧中药方 二陈汤 配方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 水煎温服。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小青龙汤 配方 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
2、,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三子养亲汤 配方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用法 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每剂不过9g,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现代用法: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功用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 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五苓散 配方 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用法 散剂,每服6-l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
3、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百合固金汤 配方 生地黄6g、熟地黄、当归身各9g、芍药炒 甘草各3g、百合、贝母、麦冬各4.5g、桔梗 玄参各10。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 灼伤肺络:痰中带血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 熏灼咽喉:咽喉燥痛 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 真武汤 配方 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 用法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日三服。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
4、-,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麻杏石甘汤 配方 麻黄、杏仁各9克,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 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 功用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黛蛤散 适应症 清热利肺,降逆除烦。用于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1次,随处方入煎剂。 成分 青黛 蛤壳 泻白散 配方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方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