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机械运动.docx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机械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机械运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机械运动专题二 机械运动 一、知识要点 1.机械运动 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 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 t (4)单位: 基本单位:m/s; 常用单位:km/h、cm/s等; 换算关系:1m/s=3.6km/h, 1m/s=100cm/s。 3.运动的
2、分类 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是不随s与t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与t的比值 s是恒定不变的。 t 5.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s=vts平均速度:v=s tt=v v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1
3、,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2,则全程v时= 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2,则全程v+v12222v路=2vvv+v11 可以证明:v时v路。 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同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路程段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二、典型例题 1、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里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运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是以
4、大地为参照物。 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是以自己为参照物。 2、甲、乙两量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的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子弹在空中漂浮不定。 B.子弹与飞机的飞行方向、快慢都相同。 C.子弹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且子弹运动得慢。 D.子弹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但速度大小相同。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同向到达同一终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先
5、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判断两人谁先到达终点 5、河中有两条船,甲在河中某漂浮物上游200米处,乙在河中某漂浮物下游2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划去打捞漂浮物,则 A.甲船先赶到 B.乙船先赶到 C.两船同时赶到 D.无法判断 6、若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道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见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看见路边的树木向西运动,那么关于三辆车的行驶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甲车必向东行驶 (2)乙车必向西行驶 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三辆车的行驶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A.(1) B.(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物理 专题 复习 讲义 机械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