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实习报告.docx
《中石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化实习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石化实习报告化学化工实践教育是化工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基础的一次难得机会;工设备以及学习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的大好时机。本次实习主旨在于:增加我们对生产企业的了解,使我们掌握工艺流程、设备、管理措施,设备检修及其他许多细节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巩固所学的化工原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我们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生产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和了解实际化工生产过程、接触化工生产实践,掌握基本化工生产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在实习工厂主要岗位的生产劳动,实地参观、教学和讨论,要求我们每个学升熟悉工厂生产工艺主线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主要设备的性能和构造,了解主要工艺环节的操作指
2、标制定依据及测试方法,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分析和理解主要生产工艺主线和关键操作和原理,为专业的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我们一共进入了三个工艺的车间学习,分别是脱硫催化裂化、脱硫工艺、焦化工艺,了解掌握三个工艺的工艺流程、机械设备。 1、催化裂化 催化一,在汽油和柴油等轻质产品的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催化裂左右、11053105Pa下发生裂解,生成轻质油、气体和焦炭的过程。催化裂化是现代化炼油厂用来改质重质瓦斯油和渣油的核心技术,是炼厂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1反应-再生系统 图中表示的是典型的提升管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 l一辅助燃烧室, 2一主风(
3、空气)分布管; 3一再生器密相段(床); 4一再生器稀相段; 5一再生器一、二级旋风分离器 6一烟气集气室, 7一反应油气集气室, 8一沉降器一、 10一沉降器沉降段, 11一沉降器汽提段; 12一待生斜管, 13一待生单动滑阀; 14一再生淹流斗; 15一提升管反应器; 16一再生斜管; 17一再生单动滑阀图 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流程 重质原油在提升管中与再生后的热催化剂接触反应后进入沉降器,油气与催化剂经旋风分离器与催化剂分离,反应生成的气体、汽油、液化气、柴油等馏分与未反应的组分一起离开沉降器进入分馏单元; 反应后的附有焦碳的待生催化剂进入再生器用空气烧焦,催化剂恢复活性后再进
4、入提升管参加反应,形成循环,再生器顶部烟气进入能量回收单元 1.2分馏系统 沉降器来的反的沸点差,从上至下分离为富气、粗汽油、柴油、回炼油和油浆。 分馏系统流程图如下: 1.分馏塔底人字形挡板处用油浆洗涤防止少量催化剂细粉堵塞塔盘和影响产品质量;由于反应油气温度较高,500左右,油浆洗涤可取走多余的热量。 2.油浆:一部分回炼,一部分回分馏塔,一部分送出装置作自用燃料。 3富气经压缩后去吸收稳定系统的凝缩油罐,粗汽油进吸收塔上部。 4.轻柴油气提冷却后送出装置 重柴油直接送出装置。 q 在分馏塔内将反应油气分成几个产品:塔顶为汽油及富气,侧线有轻柴油、重柴油,塔底产品是油浆和回炼油 q 为了取
5、走分馏塔的过剩热量,设有塔顶循环回流、一个至两个中段回流以及塔底油浆循环回流 催化裂化分馏塔有以下特点: 1.进料是带有催化剂粉尘的过热油气, q 2.全的作用:利用吸收和精馏的方法将富气和粗汽油分离成干气 、液化气和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 富气经气压机升压、冷却并分出凝缩油后,由底部进入吸收塔;稳定汽油和粗汽油则作为吸收液由塔顶进入,将富气中的C3、C4等吸收后得到富吸收油。吸收塔顶部出来的贫气中夹带有少量稳定汽油,可经再吸收塔用柴油回收其中的汽油组分后成为干气,送出装置。 富吸收油和凝缩油均进入解吸塔,使其中的气体解吸后,从塔顶返回凝缩油沉降罐,塔底的未稳定汽油送入稳定塔,通过精馏作用将液化
6、气和稳定汽油分开。有时,塔顶要排出部分不凝气,它主要是C2,并夹带有C3和C4.排出不凝气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稳定塔的操作压力。 主要由吸收塔、解吸塔、再吸收塔及稳定塔组塔剩余热量大,而且催化裂化产品的分馏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设置四个循环回流分段取热。 1.3吸收稳定系统 从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出来的富气中带有汽油组分,而粗汽油中又溶有C3、C4甚至C2组分,因此吸收稳定系统成。 吸收塔和解吸塔的操作压力为1.02.0MPa。 稳定塔实质上是个精馏塔,操作压力为1.0-1.5MPa 2、脱硫工艺 2.1脱硫简介:脱硫是炼油中三次加工的重要环节,利用液态烃、干气、油气脱除硫化氢和硫醇的工艺。原油中有
7、数百种含硫烃,目前已验证并确定结构的就有200余种,这些含硫烃类在原油加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分布于各馏分油中。随着对含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及重油催化裂化的普及,对炼油厂来说进行精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生产低硫燃料油的方法有:酸碱精制、酸精制、碱精制、催化法、 溶剂萃取法、催化剂吸附法、络合法。 2.2工艺原理 2.21液态烃、干气脱硫化氢工艺原理 液态烃、干气脱硫化氢可采用MEA(单乙醇胺)或MDEA(二乙醇胺)方法。 MEA(单乙醇胺)具有一个羟基(-OH)和一个氨基(-NH2 ),羟基能降低化合物的蒸汽压,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而氨基在水溶液中提供所需的碱度,以促使对酸性气体(H2S、CO2)的化
8、学吸收。MDEA是胺类中的一种叔胺,它与MEA(单乙醇胺)一样,是一种弱碱,其碱性比MEA(单乙醇胺)弱。 MEA、MDEA与H2S、CO2的反应原理如下: H2SRNH2 RNHHS - 瞬间反应 (4) CO22RNH2RNH3 RNHCOO- 中速反应 (5) H2SR2RNR2RNHHS- 瞬间反应 (6) CO2R2RN 不反应 (7) CO2H2OR2RNR2RNHHCO3- (8) 从反应式(4)、(6)可知,MEA与MDEA都能与H2S发生瞬间反应,从反应式(5)、(7)、(8)可知因MDEA的N原子上无孤对电子,而不能单独与CO2发生慢反应,因此,MDEA用于有H2S和CO2
9、共存的石油气脱硫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脱除H2S。 MEA分子式:HO(CH2)2NH2 MDEA分子式:HO(CH2)2NCH3HO(CH2)2 本单元采用MEA方法和MDEA方法并用,使用的溶剂是单乙醇胺和N-甲基二乙醇胺。 2.22液态烃和汽油脱硫醇工艺原理 液态烃和汽油脱硫醇的方法基本相同,即梅洛克斯液液抽提法。 脱除硫化氢后的液态烃和来自1#催化的汽油分别与含有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催化剂浓度为100200PPm)的碱液(浓度为715 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液液抽提,使液态烃和汽油中的硫醇与NaOH反应转化为硫醇钠,并溶于碱溶液中,从而实现液态烃和汽油脱硫醇的目的。溶解于碱液中的硫醇钠通过空气
10、氧化为二硫化物(RSSR),硫化物不溶于碱液,从碱液中分离后,使碱液得到再生,并循环使用。 其全过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碱液抽提: cat RSHNaOH - RSNaH2O (11) 碱液氧化再生: 2RSNa1/2O2H2O - RSSR2NaOH (12) 2.3工艺流程叙述 2.31液态烃脱硫化氢工艺流程 自1#重油催化稳定岗位来的液态烃,进入液态烃缓冲沉降罐 (V601/1)缓冲沉降脱油后,进入液态烃抽提塔(T601)底部,与塔上部注入的溶剂(贫液)逆流接触、液液抽提,经抽提脱除绝大部分硫化氢后,从塔顶抽出,然后再进入净化液态烃沉降罐 (V601/2),沉降脱液后,再与1020的不含
11、催化剂的碱液混合进入烃碱混合器(M601),进一步脱除液态烃中残留的硫化氢及部分硫醇后,进入液态烃预碱洗沉降罐(V611)沉降分液,经沉降分离碱液后,液态烃进入液态烃脱硫醇工序。 2.32液态烃脱硫醇工艺流程 脱除硫化氢后的液态烃自预碱洗沉降罐(V611)来,进入液态烃脱硫醇抽提塔(T604)底部,与用P604注入液态烃脱硫醇塔(T604)上部含催化剂(催化剂浓度为100200PPm)的碱液(碱浓度为715)逆向接触,进行液液抽提,T604顶出来的脱硫醇后的液态烃与液态烃水洗泵(P606/1.2)注入的新鲜水混合进入烃水混合器(M602)水洗,然后进入液态烃水洗沉降罐(V612)沉降脱水,容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化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