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家 1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进行表述与朗诵。 2在表演中进行仿编,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小鸟、蘑菇、小兔、花儿、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4.根据内容制作的框架图片。 5.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背景。 活动环节 一、引起兴趣 (一 )、出示“家”的背景图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谁能告诉我,图片上都有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强调:这是蓝蓝的天空,这是密密的树林。 2、刚才小朋友们都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教师边指着图片边说:有蓝蓝的天空,有密密的树林。 3、猜猜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会是谁的家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散文诗,诗的题目叫做家 、朗诵散文诗 1.教师用较慢的语速朗诵,强调重点。教师提问:这首散文诗的题目叫什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 2教师边出示教具边朗诵。教师提问: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师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诵散文诗。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散文诗朗诵一遍好吗,会念的小朋友念重一点,不会念的小朋友念轻一点。 4.教师念前半部分,幼儿念后半部分。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跟我合作来朗诵这首散文诗,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们念后半部分好吗
3、? 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师:现在我要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到台上来站成两排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我们比比看,谁念得更好。 6全体幼儿到台上边做动作边朗诵这首散文诗。师:现在我请全体小朋友到台上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念的时候请你配上动作好吗? 、集体创编 1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家,现在我们要来创编一首新的儿歌,我这里有一些头饰,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呢?谁愿意来表演啊?还差一个小朋友哦。老师这里有好多个家,你看有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请你想好最适合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能重复哦。现在我从一数到五,请你快点找到自己的家。现在我们来看看蓝蓝
4、的天空是谁的家啊。 附散文诗: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同样的头饰,请不同的幼儿来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师:我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谁要来表演啊,我要数数了哦,请你找到自己的家。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只编了诗歌的后半部分,我这里还有很多头饰,我们可以回教室继续去表演创编新的诗歌,我们还可以编编诗歌的前半部分哦。 教学反思: 小猴吃瓜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有表情的复述故事大意。 2、知道
5、遇事要多动脑筋,不骄傲,能虚心听取 别人的检建议。 3、知道不同水果的不同吃法。 活动准备: 1、小猴 、小牛、小驴、喜鹊的头饰,西瓜、香瓜、梨等水果。 2、教学挂图小猴吃水果,故事录音带。 3、语言上P.1011。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果,引出故事-出示西瓜、香瓜、梨等水果,让幼儿说说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重点说出各种水果的吃法-教师:有一只小猴很调皮也很骄傲,不会做事情又不听别人,劝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吃水果的。 二、欣赏故事-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理解。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小猴吃了哪些瓜果? 怎么吃的? -出示教学挂图,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
6、讨论:小猴子为什么回多次出错。 三、表演故事-指导幼儿阅读画册小猴吃瓜果,复述故事大意。 -播放故事录音,指导幼儿带头饰随录音自编动作表演故事。 四、活动结束 五、课后回顾 教学反思: 牵牛花 一、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认为该活动应达到如下目标: 1、 借助诵读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认识牵牛花的生长特点。 2、 利用挂图,学习理解新词篱笆。 3、 通过理解诵读儿歌,是幼儿获得快乐,促进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从中得到快乐,达到正确的背诵。 三、准备:为了较好的突破难点重点,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根据本班幼儿好奇心强,注
7、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我准备了一幅教学挂图:牵牛花爬上高楼,树梢,墙头和篱笆的挂图。有一朵躺在地上,拟人化处理,可以移动,必要时再现出,以保证新鲜性,有助于凝聚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观察挂图,初步感知画面内容。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好看的画,想看吗? 提出要求:安静地,认真地看,把画记到脑子里。 提问:画上画的是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牵牛花是在什么地方的?牵牛花为什么要爬到这些东西上呢? 、介绍牵牛花的生长特性 蔓细长,软,不能自己直立,必须缠绕着别的物体往上爬。 可是有一朵牵牛花却没有往上爬,她在那呢?她为什么躺在地上呢?过
8、渡到下一环节 、中间部分,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示范朗诵,掌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现在知道牵牛花为什么要躺在地上了吧?先来告诉老师 别的牵牛花爬到哪去了? 只有这一朵,哪也没爬上去,为什么呢? 小结: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用儿歌语言找出原因。 、学习朗诵儿歌 这朵牵牛花既有趣,又可爱,我们来学一下她的儿歌好吗? 采用各种方法熟悉儿歌内容,如老师小声说,幼儿大声说;请一幼儿指着挂图领大家说。 、联系巩固儿歌 连接背诵,老师一句,幼儿一句,激发幼儿兴趣 、延伸部分,连锁调:小苗圃 谈话:这首儿歌读起来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儿歌叫什么?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这样的儿歌是小苗圃。 、结束部分,背诵
9、小苗圃牵牛花,体验其相同的地方,即连锁调儿歌的特点。 教学反思: 瓜娃娃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各种瓜类,知道它们的名字。 2、能力目标:能流利的说绕口令,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3、情感目标:喜欢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吃过、见过多种瓜类。 2、材料准备:娃娃木偶一个。 冬瓜、西瓜、甜瓜、南瓜、黄瓜、苦瓜、菜瓜、哈密瓜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 1、“娃娃去买瓜,想买什么瓜呢?” 2、“听听,小娃娃到底买了什么瓜?” 3、“你刚才听到小娃娃买了哪些瓜?你认识这些瓜吗?” 4、教师再次完整朗诵,请幼儿说说:“小娃娃先买了什么瓜再买了
10、什么瓜?” 二、学习流利的说绕口令 1、“瓜娃娃买了什么瓜,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2、“绕口令的名字叫瓜娃娃,我们看着图片完整地来念一念。” 3、“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了,你能把藏起来的瓜娃娃大声地念出来吗?” 4、请幼儿完整地说绕口令。 幼:从依赖图片说,到撤图说,在挑站自己过程中学习独立的流利背诵 三、根据图片,给水果、蔬菜分类 1.“背诵绕口令,你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启发幼儿说出:有许多瓜) 2.“这么多的瓜,你知道哪些瓜是水果,哪些瓜是蔬菜吗?”(请幼儿按水果、蔬菜给瓜分分类。) 活动延伸: 在会背诵绕口令的的基础上,尝试用打击乐器为儿歌配上节奏。提供各种瓜的替代玩具和小篮子
11、,鼓励幼儿进行情境表演。 教学反思: 乐乐的靴子 教学目标: 1、听懂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2、感受故事的情趣,懂得关心生病的同伴。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故事里的人物头饰红靴子等道具。 2、教学挂图乐乐的靴子。 3、语言上P23。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教师讲故事,幼儿倾听,想象故事描述的情景。 -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它们分别把红靴子当成了什么? -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听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二、幼儿讨论-你喜欢乐乐吗?为什么?同伴生病你会为他做什么? 三、 讲故事-幼儿阅读画册乐乐的靴子。听老师大声逐图讲故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说其中的对话。 -引导幼儿看图,练习讲故事。
12、四、表演故事-教师和幼儿一起轮流扮演乐乐,表演故事,让幼儿进一步解故事内容。 五、活动结束 六、活动延伸:教育幼儿关心他人。 教学反思: 秋天的颜色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尝试仿编诗中的句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片落叶;苹果、桔子、葡萄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瞧一瞧,甘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好看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呀? 2、师:枫叶是什么颜色?它们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呢?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3.师:哦,原来秋天树叶会飘落下来,你知道还有什么发生变化了吗? 二、出
13、示小草、枫叶、白菊、松树、大地的图片 1.让我们一起再来瞧瞧吧!这是什么呀?这时候秋天变成了什么颜色? 师:哦,秋天是黄色的。 2.秋天漂亮吗? 三、观看课件第一遍,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颜色”,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1.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它们到底是怎么赞美秋天的。 2.你们刚才听见诗歌里有谁?它们是怎么赞美秋天的? 3.诗歌里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四、观看课件,欣赏第二遍,引导幼儿讨论: 1.小草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2.枫叶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3.白菊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3.谁说秋天是绿色的?这又是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14、? 4.大地告诉我们秋天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四、请幼儿一起朗诵散文诗。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注意轻轻地、沙沙地、微笑地、大声地、骄傲地。 五、仿编诗歌 1、还有许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图片,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活动延伸: 1、幼儿记录自己仿编的散文诗。 请小朋友们回到教室里,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绚丽多彩的秋天吧。 教学反思: 词语开花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变通性。 2、丰富幼儿的词汇,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今天带来一些字宝宝,这些字宝宝都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
15、到的物体,请小朋友看看你认识他们吗? 二、基本部分: 1、认读字宝宝:小朋友看这些字宝宝你们认识吗?它们各叫什么名字? 2、词语开花: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出示一个字,引导幼儿用这个字组词。 师:这些字宝宝不仅可以自己出现在我们面前,还可以和他的伙伴同时出现,我们现在就给它找找他的伙伴吧! 给这些字宝宝组成词语,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 如:水 水果、水壶、水瓶、水龙头、水彩笔、喝水、矿泉水等。 依次出示字宝宝,让幼儿组词。花 、车、 电, 在画册上画出相应的图片。 3、词语滚球将幼儿分组,每组派一位代表说一个字,然后本组用这个字组词,教师给记录,比一比,那一组说得多。如:红红色红
16、花红灯小红帽红五星师:现在我们分组比赛,看谁说得多,就获胜。 4、词语接龙:老师说出一个词语,小朋友以词的首尾相接形式进行接龙比赛。 师:现在我们玩最后一个游戏,我说一个词语,你们用这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来组词,然后再用你组的词的后面的字在组词,如:中国国家家庭庭院院子子女女儿儿童童年年轻轻松松树树木木头头发发财财宝宝贝贝壳人民、跑步、朋友、早操、行走、喝水、请坐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的词语,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字可以玩这些游戏,这需要小朋友多读书,多看有关的电视节目,那样小朋友会知道更多的词语。 教学反思: 彩色牛奶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
17、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 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二、活动准备 1.立体奶牛图片四张,小图片一套 2.各种蔬菜图片,围裙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奶牛场”情境,激发兴趣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这些奶牛神奇在什么地方? 2.结合画面,讲述故事第二段 (1)提问:小白兔怎么会变成小黄兔的? (2)让幼儿一起说说这件神奇的事(讲述第二段)。 3.理解、讲述故事第三、四、五段 (1)第三段: “小黑猫变小绿猫” 出示小黑猫和小绿猫,引导幼儿猜测、讲述小黑猫变成小绿猫的过程。 (2)第四段:“小
18、花鹿变小紫鹿” 出示小花鹿和茄子,引导幼儿看图、猜测讲述小花鹿变成小紫鹿的过程 3)第五段:“灰狐狸变红狐狸” 出示灰狐狸、西红柿、红牛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灰狐狸变成红狐狸的过程。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讲述 2.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与有趣 (四)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仿编 1.幼儿选择蔬菜图片,学习描述蔬菜的颜色特征。 2.幼儿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讲述 教学反思: 奇奇的帽子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片的内容,并用较为连贯的语言讲述事件的过程。 2、敢于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圆缺变化。 2、四幅月亮的
19、图片,分别是:没有月亮、月牙、接近半圆的月亮、圆月。 3、幼儿画册语言上。 活动过程: 一、说月亮,加深对月亮的认知 师:你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月亮在每一个月当中都会有变化吗? 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小结月亮的变化。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从“一天傍晚”到“一下子竟挂到了月亮上” 问:奇奇的帽子挂到了月亮上怎么办?你要是奇奇会怎么做?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假设。 2、教师接着讲“奇奇停下脚步,看了看挂在月亮上的帽子,放心的回家了” 问:为什么奇奇放心的回家了? 幼儿大胆想象回答 3、教师继续讲完故事 问:奇奇是怎样拿回他的帽子的? 三、完整讲述故事 1、教师出示
20、图片,带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2、看画册“奇奇的帽子”讲述故事。 四、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五、活动延伸:家长为孩子讲述月亮的知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创作欲望。 活动准备: 1、彩笔、画纸。 2、诗歌录音带。 我用画笔画家乡 3、语言上P.1。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 播放诗歌录音,幼儿欣赏。 幼儿看画册我用画笔画家乡,说说有什么,各是什么颜色的。 二、理解诗歌 朗读诗歌并出示图画,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听录音,看画面,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三、创编儿歌-我的家乡美。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还有那
21、些美丽的景色,你喜欢家乡的那些景物,把他们编进诗歌里。 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诗歌画出来。 四、活动结束 五、活动延伸:家长教育幼儿爱家乡,增强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反思: 小花籽找快乐 教学目的: 1.欣赏并理解作品,会运用作品中的语言比较连贯完整地回答问题。 2.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3.能大胆地与他人交往、交流。 教学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幻灯片。 2.每人1个小花籽头饰。 教学过程: 一、放欢快的音乐,师生自由地做快乐的动作跳入活动室。 二、导入,提问: 师:小朋友,刚才跳舞的时候你们快乐吗?那么什么是快乐呢?大家都说的很好,那想不想听听别人的快乐啊?今天,老师
22、带来一个朋友,看,它是小花籽,我们和小花籽问好吧?现在,小花籽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它去找快乐的故事。 三、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去做什么? 你知道什么叫快乐吗?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 3.看幻灯片,再次欣赏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并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4.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很快乐?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太阳和小鸟等因为为大家做好事,大家
23、喜欢它们,所以它们很快乐。 四、理解、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 1.提问: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了快乐,它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了。谁能帮小花籽想办法,让它也找到快乐呢? 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花籽是用什么办法找到自己的快乐的。 2.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后半部分。提问: 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小花籽是请谁帮忙的?它们飘过哪些地方? 小花籽最后在哪儿留下来了,为什么? 小花籽为什么很快乐? 小结:小花籽知道只有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才会喜欢它,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五、请幼儿看幻灯片,完整地欣赏故事。 六、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涵义的理解。 1.教师戴上
24、头饰扮演小花籽,提问:你们快乐吗?你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快乐的? 2.请一幼儿扮演小花籽,仿照故事中的对话形式与小朋友进行对话。如,小花籽说:“,你快乐吗?”答:“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小结:我们小朋友也都像小花籽那样,为大家做好事,所以我们都找到了快乐。 七、请每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去询问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快乐。鼓励个别胆小的幼儿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教学反思: 小鸟的歌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尝试朗诵并仿编散文。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小鸟的歌。 2、各种鸟鸣及配乐朗诵录音。 3、幼儿画册语言上。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25、活动 教师播放鸟鸣录音 组织幼儿讨论: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听到小鸟的歌声后的感觉。 二、欣赏散文小鸟的歌 1、有一个小女孩和小男孩他们也听到了小鸟的歌声,他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教师播放散文小鸟的歌配乐朗诵录音磁带,请幼儿欣赏。 2、出示散文大书,幼儿理解散文内容,组织幼儿讨论。 师:一只什么样的小鸟飞到了树枝上? 它在树枝上做什么? 小女孩是怎样听小鸟唱歌的? 小男孩是怎样听小鸟唱歌的? 他们说小鸟的歌像什么? 请幼儿学一学小女孩托着下巴和小男孩仰着头的样子。体会散文中的意境。 再次欣赏散文,体会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学一学,你觉得小鸟
26、的歌还像什么? 请幼儿结合散文的内容,尝试学小鸟的叫声,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仿编成散文。 三、朗诵仿编散文 幼儿看画册小鸟的歌教师带领幼儿结合散文的情景,生动的朗诵。 四、课外延伸:语言区提供散文小鸟的歌录音,幼儿自由欣赏。 教学反思: 是谁藏在话里 活动目标: 1、学习猜谜,了解谜语的特点,喜欢猜谜活动。 2、发展幼儿灵敏性思维,学习按照物体的主要特征来猜谜语。 3、敢于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纸箱一个。 2、幼儿画册语言上。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小纸箱,激发幼儿参与猜谜活动的兴趣。 师:小纸箱中藏着一个东西,不拿出来看,怎么能猜出是什么呢
27、?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解释谜语特点。 师:有一首儿歌,讲的是小纸箱中藏着的东西,不说出它的名称,只讲出了它的主要特征,这首儿歌就是“谜语”。 二、理解谜语特点,学习猜谜语 1、猜小纸箱中的物品,理解谜语的特点 师:请仔细听儿歌,听完后将儿歌里的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小纸箱中藏得东西是什么? 教师说谜面及谜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中讲述物品的主要特征。 2、教师与幼儿逐句分析儿歌 师:眼睛是什么颜色?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尾巴什么样子?耳朵是什么样子?他会是什么动物呢? 教师引导幼儿将所有问题进行综合思考。 3、理解谜面与谜底的关系 教师在纸箱中取出小兔子卡片,请幼儿印证自己的
28、猜想。 教师帮助与幼儿分析、梳理谜语的特点,理解谜语中的语言就是描述谜底的 4、教师指导幼儿阅读画册,请幼儿逐图猜谜语,结合谜底卡片理解谜面、谜目及谜底的关系。 三、猜谜语游戏 1、猜小纸箱中的物品 教师说谜面,幼儿猜谜语,然后从纸箱中取出物品。 2、猜教室里的物品 教师将教室里的物品编程谜语让幼儿猜 四、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搜集各种谜语。 五、活动延伸 家长和孩子一起猜谜语,让孩子把学会的谜语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猜。 教学反思: 会动的房子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2通过让幼儿改编故事,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大胆想像和创造的意识。 3要求
29、幼儿掌握象声词,并能正确地模拟声响。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电脑、电视机各一台。“会动的房子”故事软件,录音机。 知识准备:课前丰富幼儿对自然界声响的了解,使幼儿认识乌龟。 三、活动过程与方法 1设置疑问,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一般的房子是不会动的,可是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里房子是会动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就知道了。 2操作软件“会动的房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倾听故事。 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途中听到过哪些声音? (4)房子为什么会动呢? 4幼儿仿编故事。 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述
30、故事。 将仿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或相互合作讲述。 推选代表在集体面前讲述。 5幼儿改编故事。 老师:小朋友的故事都讲得很好听,不过我还想让小朋友动动脑圈筋,把小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到哪儿去,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也编到故事里去,行吗?(请幼儿自由结伴讲述)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绘画“它们又去哪儿”。 健康:玩“乌龟爬”。 科学:“接近大自然”。 五、生活中渗透 带幼儿到居民区、马路旁、车站等地倾听各种声音。 六、环境中渗透 在语言区投放操作卡“会动的房子”供幼儿讲述。 七、家庭中渗透 1请家长带幼儿去海洋馆认识乌龟。 2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接近大自然”活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现各种声响。 教学反思
31、: 可爱的小象 活动目标: 1、学习常用的形容词:长长的、红红的、厚厚的、美丽、漂亮等。 2、练习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动植物。 2、动植物卡片。 3、语言上P.12。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说一说-出事动植物卡片,请幼儿辨认,说出名称。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引起兴趣。 从幼儿较熟悉的事物说起,指导幼儿正确形容事物的颜色、形状和对事物的感受等。 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将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幼儿互相启发,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事物。 二、可爱的小象 教师模仿小象的动作,请幼儿猜。猜出后请幼儿想一想小象是什么样的。 阅读画册可爱的小象。引导幼儿观察小象的鼻
32、子、耳朵、身子、腿、尾巴等,启发幼儿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之后再启发幼儿思考小象的鼻子、耳朵、身子腿、尾巴等像什么, 组织幼儿分组,自由描述小象。 三、听故事-教师讲故事盲人摸象并引导幼儿思考:故事里的盲人把大象说成了什么?为什么? 闭上眼睛,想象盲人摸象的感觉。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小兔出走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了解几种典型动物的生活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兔出走,故事录音带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伴奏录音带 2、语言上P2021。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想象故事描述的情境。 看图欣赏故事。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讲故
33、事。 二、理解故事-想想说说:小兔为什么要离开家出走?小兔看见了哪些动物?小兔不愿做这些动物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你喜欢这只小兔吗?说说理由。 三、复述故事-指导幼儿阅读画册小兔出走,复述故事情节。 四、欢乐兔子舞-小兔回到家,兔子们都很高兴,大家一起跳起了兔子舞。 教师放音乐跟节奏做动作,幼儿模仿兔子舞。:欢快地模仿兔子跳、跑、竖耳朵等动作。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圣诞礼物 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量词。 2、学习看物说话。 活动准备: 1、挂有礼物的圣诞树1棵。 2、语言上P.26。 活动过程: 一、谈话 教师解释圣诞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 二、挑选圣诞礼物
34、出示圣诞树,教师说明挑选礼物的要求;每位幼儿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礼物,选择后要大声告诉小朋友选了什么礼物。 鼓励幼儿边选边说,教师及时纠正用错的量词。 指导幼儿阅读画册圣诞礼物,说说圣诞树上的礼物,并选出最喜欢的一件,引导幼儿准确使用数量词。 三、朗诵量词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读量词歌。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并朗诵出诗句的韵律美。 2、了解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感受梅花的梅。 活动准备: 1、梅花图片,古筝曲。 2、幼儿画册语言上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教师出示梅花图片 问:小朋友们,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为幼儿讲述有
35、关梅花的知识。 2、师:梅花是我们国家的名花之一,它的花瓣有5片,有红、白、淡红等颜色,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大多数都是在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开放,可梅花不一样,它不怕寒冷,越是天寒地冻,它开的越好。 二、欣赏教学大书咏梅完整欣赏古诗 1、师:梅花真美啊!许多人都喜欢它。有一位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它,请你认真听一听。 咏梅 教师有韵律地朗诵,幼儿欣赏。 2、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几句? 幼儿回答后,教师讲解,这首诗一共有4句,句式非常简练,第二句“凌寒独自开”的最后一个字“开”和第四句“为有暗香来”最后一个字“来”他们的尾音都一样,朗读起来很好听,也朗朗上口。 三、观看大书,进
36、一步理解古诗意境 1、师:“墙角数枝梅”是什么意思? 诗句大意:在一个偏僻的不为人注意的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2、师:“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 诗句大意:梅花正迎着寒冷的风独自开放。 3、师:“遥知不是雪”是什么意思? 诗句大意: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4、师:“为有暗香来”是什么意思? 诗句大意:因为有淡淡的香味随风慢慢飘过来。 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分析,讲解诗句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配乐朗诵古诗 1、师:诗人特别喜欢梅花,所以写了这首诗,也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梅花穿着漂亮的衣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37、在寒风中独自开放,真的很美啊!让我们也做一回诗人,美美的朗诵一下这首诗吧!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 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 五、活动延伸 1、家长和孩子一起朗诵古诗咏梅。 2、家长为孩子搜集有关花的古诗。 教学反思: 萝卜回来了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人物心理活动,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2、懂得伙伴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的头饰,萝卜、花生、青菜、白薯等道具。 2、教学挂图萝卜回来了,故事录音带。 3语言上P.2425。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的头饰,请幼儿说说这些小动物们爱吃
38、什么及其生活习惯。 预想一下这几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萝卜的故事-出示教学挂图,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 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找到吃的东西后是怎样做的? 请幼儿学说故事中多次重复的一段话:雪这么大,天这么冷,小在家里,一定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它一起吃。 三、涂画萝卜讲故事 请幼儿阅读画册萝卜回来了,找出萝卜再哪里,把它涂上漂亮的颜色。 引导幼儿在寻找萝卜的过程中,边操作边练习复述故事。 四、活动结束 五、活动延伸 家长随时发现生活中孩子之间相互关心的事例,及时给与表扬。 教学反思: 红福到我家 活动目的 掌握儿歌内容
39、,能有节奏地朗诵。 感知节日的气氛,知道贴“福”字是民间欢庆新年的一种习俗。 活动准备 大红“福”字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福”字,让幼儿感知,启发幼儿回忆过新年的情景。 师问:你们认识这个字吗?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它?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儿歌,讲的就是过年贴福字的,我们来听听吧!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读。 二、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师提问。 过春节为什么要贴红“福”? 贴的“福”字为什么头朝下? 爷爷、奶奶为啥这样乐? 2、幼儿跟老师朗读23次。 3、分组朗诵儿歌。 三、感受儿歌韵律 1、师朗诵儿歌,重音读以下词:贴窗花、头朝下、福到啦、我的家。 2、强调重读的词最后一个字的尾音都一样,这就是儿歌的韵律, 四、看画册朗诵儿歌 可以指导朗诵、对句朗诵、分组朗诵、配乐朗诵。 五、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家里是怎样准备过春节的。 2、学剪“福”字。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福”字贴在自己家的窗上并朗诵儿歌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