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与处置ppt课件.ppt
《污泥处理与处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处理与处置ppt课件.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污水污泥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是污水处理厂的必然产物。2005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为717亿吨,污泥产生量约为208万吨(干泥);按照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预计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处理率将大幅度增加,污泥年产量将增加到现在的5倍。,引 言,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重要组成部分。污水污泥成分复杂,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盐类以及少量的病原微生物等。我国存在着重污水处理、轻污泥处理的倾向,污泥如果处理不当就进入环境,那么,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而且会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因此,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具有非常重
2、要的意义。,本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围绕污水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拟学习:,概述 污泥贮存与运输 污泥浓缩 污泥消化 污泥脱水与干化 污泥干燥与焚烧 污泥处置与利用,7.1 概述,7.1 概 述,来源与分类性质指标处理的目标处理系统,7.1.1 来源与分类,7.1.1 污泥的来源与分类(1),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悬浮物污泥,可以是污水中早已存在的,也可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1)按处理方法和分离过程分类,引:按照污泥来源分类,4种分类法,格栅,初沉,沉砂,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二沉,消毒,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栅渣,无机固体颗粒,初沉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
3、浮渣,浮渣,7.1.1 污泥的来源与分类(2),(2)按照污泥的来源分类: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和给水污泥。,(3)按照污泥的不同产生阶段分类:生/原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脱水干化污泥、干燥污泥。,(4)按照污泥的成分和性质分类: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亲水性污泥和疏水性污泥。,有机、无机分类法展开,按照污泥不同产生阶段,按照污泥成分和性质,7.1.1 污泥的来源与分类(3),污泥组成,流动相,固相,有机物,无机物,元素组成,化学组成,微生物组成,毒害性,植物养分,无机矿物,C、H、O、N、S、P、卤素,毒害性有机物:有机官能化合物:醇酸脂醛醚烃腐殖质 有机生物质:糖类纤维素类脂肪蛋白,病
4、原菌、病毒、寄生虫卵,As、Cd、Cr、Hg、Pb、Zn、Ni重金属离子60转移到污泥中,是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氧及其化合物;N、P、K及其可溶物,Fe、Al、Ca、Si等氧化物、氢氧化物,来源分类over,7.1.2 污泥的性质指标,7.1.2 污泥的性质指标(1),污水污泥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复杂多样,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了解污泥的性质是合理选择污泥处理方法和工艺的基础。,污水污泥的主要指标:,含水率 密度(比重)比阻 毛细吸水时间,挥发性固体和灰分 可消化程度 肥分 卫生学指标,A含水率,主要指标,A 含水率,7.1.2 污泥的性质指标(2),污泥中水的百分含量p,95
5、99.8,可知,含水率由9998,或99.599,或9794,或9590,污泥体积均减少一倍;,B密度比重,公式引申,p80%,含水率对污泥的运输、提升和处理影响很大。,污泥体积V-重量W-固体浓度c-含水率p关系:,B 密度/比重,7.1.2 污泥的性质指标(3),污水污泥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C 挥发性固体(VSS)和灰分(NVSS),挥发份固体: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灼烧减重灰 分:表示污泥中的无机物含量灼烧残渣,在马弗炉中600oC灼烧至恒重后,,所失去的重量为VSS(被燃烧,并以气体逸出的那部分固体);残留的重量为NVSS,mg/L。VSS实质上是污泥中可通过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水平
6、,即VSS反映污泥的稳定化程度。,一组污泥数据,挥发性固体和灰分,D可消化程度,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量,D 可消化程度,污泥中的有机物是消化的对象,其中,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另一部分是不可消化降解的(如脂肪、纤维素)。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消化降解有机物的比例。,E 肥分,污泥中N、P、K有机质微量元素的含量。肥分表示污泥是否可作为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F 卫生学指标,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的含量。环境指标之一。,7.1.2 污泥的性质指标(4),7.1.3 污泥处理目标4化,E 肥分,F 卫生学指标,7.1.3 污泥的处理目标,减量化:体积减量化,便于运输和消纳。,
7、7.1.4 污泥处理系统,稳定化:污泥中易腐败物质分解转化,使得污 泥稳定,不易腐败,降低恶臭,便于运输处理。有机物、重金属,无害化:污泥中病原微生物(如病原菌、病毒等)的杀灭,提高污泥的卫生指标。,资源化:将污泥视为一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污泥加以利用,如:能源化、资材化、材料化、农业及土地再生利用等。,目标: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7.1.4 污泥的处理系统(1),污泥处理系统是由若干个处理单元组成,典型处理单元:浓缩、消化、脱水、处置。根据污泥的最终处置、污泥数量性质和当地情况,选取不同的处理单元,组成不同污泥处理工艺流程。,沼气,污泥处理系统C-E,以消化为主,农用等资源化利
8、用,7.1.4 污泥的处理系统(2),热能,环境要求高,典型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B 强调,发电,污水处理系统,上清液,消化液,滤液,7.1.4 污泥的处理系统(3),干燥,焚烧,处置,处置,填 埋,土地利用,资源利用,7.1概述over,处置展开,GO,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本厂、外埠,污泥贮存运输,7.2 污泥贮存与运输贮存,作用:平衡污泥产量的波动,为污泥处理工序提供均匀的进料条件;或小型处理厂污泥外运前贮存。,情形:污泥可在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消化池内短期贮存;无消化时,污泥贮存在混合池和贮存池。,注意:避免雨淋或浸泡,以免污染物溶出,二次污染;尽量缩短有机污染物贮存时间,防止恶
9、臭;病原体微生物等污泥,充分消毒,避免蚊蝇;特殊有毒有害的危险污泥,按国标贮存。固体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标准,污泥运输,情形,注意,7.2 污泥贮存与运输运输(1),作用:外运;各个途径到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输。,污泥泵图,方式:决定于含水率和污泥利用途径,常用有:管道输送、汽车和驳船等。运送距离10km以下,压力管道输送;10km以外,污泥脱水干化后再输送。管道输送:重力输送和压力输送。压力输送:污泥泵站和污泥贮存池,注意:必须考虑污泥的流速和含水率:流速:流速小,悬浮物易沉降,流动损失小;流速大,悬浮物不易沉淀,流动损失大。管道输送宜采用大流速。含水率大,黏性小,流动损失小,流动接近水。,方式,
10、注意,7.2 污泥贮存与运输运输(2),污泥泵另一个图,7.2 污泥贮存与运输运输(3),7.2 污泥贮存运输over,7.3 浓缩,GO,7.3 污泥浓缩,污泥的含水率很高(二沉污泥99%,初沉污泥97),体积很大,这对输送和后续处理(如消化)都将造成困难,因此必须进行浓缩。,目的意义,浓缩主要内容,污泥浓缩就是去除污泥中一部分液体,以增加固体物质的含量,缩小污泥的体积。减量化,污泥的含水率由99降至96%,体积可减小到原来的1/4,但仍然保持其流动性,可用泵输送,降低运输费用。浓缩是污泥减量化最有效办法,特别对剩余污泥的处理,尤其不可缺少。,7.3.1 污泥水分,7.3.2 重力浓缩,7.
11、3.3 气浮浓缩,7.3.4 离心浓缩,主 要 内 容,污泥中的水分,7.3.1 污泥中的水分,7.3.2 重力浓缩,污泥含水率与状态,7.3.2 重力浓缩(1)原理、运行方式,依靠重力作用将污泥中的固体与水分离,即利用污泥中的固体颗粒与水之间的密度差来实现泥水分离。此法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浓缩比重较大的污泥和沉渣,主要浓缩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主要去除颗粒间的间隙水。,(一)原 理,根据运行方式,分为间歇式与连续式。前者主要用于小型厂;后者多用于大、中型厂。,(二)运行方式,间歇式,按运行方式分类,7.3.2 重力浓缩(2)运行方式,待浓缩污泥排入浓缩一定时间分层放掉清液排泥向池内排入如下
12、一批待处理污泥。成层沉降压缩沉降 GO,1)间歇式,澄清区:固体浓度极低,阻滞沉降区:悬浮颗粒恒速下降(浓度均匀,匀降层),过渡区:颗粒下降速度减小(浓度渐变),压缩区:污泥颗粒集结,各层相互作用,空隙水被排挤出,固体浓度不断提高。,连续式,浓缩池沿高程可分为,分区,澄清区,匀降层,过渡层,压缩层,7.3.2 重力浓缩(3)运行方式,待浓缩污泥通过中心管进入池中,沉淀和浓缩,浓缩污泥从底部排出。搅动栅将污泥缓慢搅动,破坏污泥网状结构和胶着状态,造成空穴,使其中的水分与气泡容易分离加速颗粒凝聚,加速污泥的密实,使颗粒均匀密实。型式:竖流和辐流式两种。,2)连续式,辐流式,往泵房,重力浓缩实例图,
13、搅动栅,7.3.2 重力浓缩(4)实例,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原理/运行方式 over,运行管理,7.3.2 重力浓缩(5)运行管理,连续式:固体负荷:单位时间通过浓缩池任一断面的干固体重量;3060kg/(m2.d).水力负荷:单位时间内每单位浓缩池表面积溢流的上清液流量;初沉污泥1.21.6m3/(m2.h)剩余活性污泥0.20.4m3/(m2.h).浓缩时间:12h;二沉污泥:99.299.69798;有效水深:4m左右;刮泥机外缘线速度1-2m/min,池底坡向泥斗坡度0.05。,(1)工艺参数,(三)运行管理,实例数据,间歇式:浓缩时间,太短,浓缩效果不能保证;太长,污泥宜
14、出现厌氧状态而破坏浓缩过程。没有试验条件,24h;通常,912h。,1 工艺参数 2运行效果监测评价 3日常维护 4异常问题评价,连续式,7.3.2 重力浓缩(6)运行管理,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重力浓缩脱水,国产半桥式栅条浓缩机,进口定容式污泥泵。固体表面负荷 70kg/m2.d 直径D=20m 池深H1=5.5m 泥层H2=3.0m 池数6座,运行管理运行效果监测指标,运行管理:1 工艺参数 2运行效果监测评价 3日常维护 4异常问题评价,7.3.2 重力浓缩(7)运行管理,浓缩比f:浓缩池排泥浓度与入流污泥浓度之比 f=Cu/Ci 表示污泥经浓缩后被浓缩的倍数,(2)运行效果的
15、监测评价,重力浓缩池,Qi Ci,Qu Cu,Qe Ce,Q污泥体积流量;C污泥中固体浓度;i原污泥;e上清液;u排泥,三个指标相辅相成,F=1-/f,浓缩初沉污泥,f2,90。,固体回收率:被浓缩到排泥中的固体占总固体的百分比。=(Qu.Cu)/(Qi.Ci)表示污泥经浓缩后有多少比例的干污泥被浓缩出来,分离率F:浓缩池上清液量占入流污泥量的体积百分比 表示污泥经浓缩后有多少水被分离出来。F=Qe/Qi,运行管理日常维护,1 工艺参数 2运行效果监测评价 3日常维护 4异常问题评价,7.3.2 重力浓缩(8)运行管理,初沉池污泥与剩余污泥混合均匀,有效避免密度流扰动污泥层而影响浓缩效果;入流
16、污泥中加部分二沉池出水,防污泥厌氧上浮,降低恶臭;温度较高,污泥易厌氧上浮,发生污泥膨胀,丝状菌随活性污泥进入浓缩池,污泥继续发生膨胀,使得污泥浓缩难以进行;加Cl2、KMnO4、H2O2等氧化剂,抑制微生物活动;,(3)日常维护*,运行管理异常问题,1 工艺参数 2运行效果监测评价 3日常维护 4异常问题评价,浮渣及时清除;浓缩池长期未排泥,应先排空,严禁直接开启污泥泵;浓缩池冬季结冰,应破冰溶化,再开启污泥泵;定期检查上清液溢流堰的平整度(不平整导致池内流态不均匀,甚至短路);定期清刷池壁、出水堰等部位,防止恶臭;定期排空(半年),检查积沙和防腐情况,水下件作防腐;,(4)异常问题排除*,
17、7.3.2 重力浓缩(9)运行管理,运行管理异常问题2,1 工艺参数 2运行效果监测评价 3日常维护 4异常问题评价,(4)异常问题排除*,7.3.2 重力浓缩(10)运行管理,重力浓缩小节,缺点,1 工艺参数 2运行效果监测评价 3日常维护 4异常问题评价,7.3.2 重力浓缩(11)缺点,(四)重力浓缩的缺点,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增加,可能使得污泥浓缩性能恶化;上清液BOD浓度较高,若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将增加其BOD负荷;夏季温度高时,池内发酵产生的气体使污泥上浮,恶臭;浓缩时间过长,污泥固体回收率低;浓缩污泥含固率低于3时,污泥体积庞大,后续处理有一定难度;生物除磷的剩余污泥,除磷效果不
18、理想;最适合于重质污泥(如初次原污泥),对轻质污泥(如活性污泥)浓缩效果不理想;对易膨胀污泥浓缩效果不理想。99.599浓缩到9798。,重力浓缩over,气浮浓缩。,引出气浮浓缩。,7.3.3 气浮浓缩(1)原理,原理:通过某种方法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依靠这些微气泡附着在污泥颗粒的周围,通过减小颗粒的比重,形成上浮污泥层,将上浮污泥层撇除到污泥槽,下层液体回流到废水处理流程中。,(一)原 理,(二)典型流程,适用:含固量低的污泥浓缩,一般含水率99.599;易发生膨胀的、易发酵的剩余活性污泥。(99.599可浓缩到9496,好于重力浓缩),适用,7.3.3 气浮浓缩(2)典型流程,澄清水从池底
19、引出,一部分用水泵引入压力溶气灌加压溶气,另一部分外排。溶气水通过减压阀从底部进入进水室,减压后的溶气水释放大量的微小气泡,并迅速依附在待浓缩的污泥颗粒上,从而使得污泥颗粒密度下降,污泥颗粒易于上浮,在池表,(二)典型流程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面形成浓缩污泥(上浮污泥)后由刮泥机刮出池外。,气浮池的运行管理,气浮池:矩形、圆形,7.3.3 气浮浓缩(3)运行管理,混凝剂投加问题:絮绒性活性污泥在絮凝时捕获吸附气泡,达到气浮,是否投加混凝剂主要取决于水力负荷、固体负荷等指标。P295 表7-3,(1)气浮浓缩池的影响因素,(三)气浮浓缩池的运行管理,(2)工艺参数,1 影响因素 2工艺控制与技术
20、参数 3异常问题及排除,污泥膨胀的影响:污泥膨胀影响气浮浓缩。运行时,应监测污泥容积指数SVI,当SVI偏差,用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来控制。曝气池混合液置30min后1g活性污泥所占的体积(以ml计),刮泥周期的影响:刮泥周期越长,上浮污泥固体浓度越大。浓缩污泥应及时刮除;每次不宜太多,以防止底层污泥带着水分翻到表面,影响浓缩效果。,(污泥膨胀的影响),(刮泥周期的影响),进泥量:过大,排泥浓度降低;过小能源浪费。浓缩活性污泥时,要求进泥浓度5g/l,固体负荷50-120kg/(m2.d)与SVI有关(30min,1g活性污泥体积)。水力负荷:确定进泥量、空气量、加压水量后,应对水力表面负荷
21、校核;水力负荷过高,澄清液的固体浓度明显上升,浓缩效果降低,120m3/(m2.d)。混凝剂的投加量和停留时间:试验;投加量:23干污泥重;混凝剂反应时间510min。回流比:加压溶气用水量/待浓缩的污泥量,2535。为了避免加压泵、压力容器和减压阀的阻塞,气浮法浓缩污泥时,溶气水宜采用气浮池流出的分离液。,7.3.3 气浮浓缩(4)运行管理,(2)工艺控制与技术参数-1,工艺参数(续),7.3.3 气浮浓缩(5)运行管理,溶气罐:加压水在溶气罐停留1-3min,绝对压力0.3-0.5MPa,高径比2:4。回流水加压泵:泵出口压力高于溶气罐压力。加压水量:水量少,溶气量少;水量多,耗能,影响细
22、气泡的形成。气量:影响排泥浓度,气量大,排泥浓度高,能耗高 泥泵的选择:略。循环水池:略。,(2)工艺控制与技术参数-2,运行管理(3)异常问题,7.3.3 气浮浓缩(6)运行管理,(3)异常问题及排除,小节,气浮工艺特点,7.3.3 气浮浓缩(7)特点,优点:对于浓缩密度接近于水的、疏水的污泥效果尤为显著;气浮池停留时间较短,容积较小;由于通入压缩空气,可进一步满足生化需氧量的要求,从而避免污泥腐化发臭和脱氮上浮。,离心浓缩,缺点:运行费用较高;运行管理较复杂。,缺点,7.3.4 离心浓缩,污泥的浓缩方法,还有微孔浓缩法、隔膜浓缩法、生物浓缩法,原理:离心浓缩法是利用污泥中固、液比重不同,在
23、旋转时具有不同的离心力这一原理进行分离和浓缩的。特点:由于离心力是重力的5003000倍,因此离心浓缩时间很短,十几分钟。占地面积小,造价低,但运行和机械维修费用较高。三种方法中,离心浓缩得到的污泥含水率最低。效果:99.5可浓缩到94。型式:倒锥形转盘式、螺旋式和筐式。,7.3 污泥浓缩over,7.4 污泥消化,GO,7.4 污泥消化,二级处理和多数一级处理的污泥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投放到自然界,仍将受微生物的作用,继续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需采取措施降低其有机物含量或使其暂时不产生分解污泥消化(防止有机物服腐败的措施)。,主要内容,污泥消化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质降解和稳定化
24、,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污泥中病原体数量。当污泥中挥发性固体(VSS)含量降低到40%以下时,即可认为达到稳定化。,分类: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厌氧消化最为常用。厌/好氧消化:在无/有氧条件下,污泥中有机物由厌/好氧微生物进行降解、稳定。,污泥消化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引言,界定,分类,意义,7.4.1 污泥厌氧消化原理和功能,主 要 内 容,7.4.2 污泥厌氧消化的分类,7.4.3 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组成,7.4.4 消化池的运行与管理,7.4.1 原理和功能,7.4.5 沼气的应用,7.4.1 厌氧消化原理和功能(1),污泥消化处理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泥中的
25、有机物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基本因素:作用者、作用对象和环境条件,作用者,微生物,特别是其中的细菌。三类细菌(根据生化反应中氧气的需求):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两类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本质,基本因素,作用者,7.4.1 具体的原理和功能,7.4.1 厌氧消化原理和功能(2),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物质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污泥厌氧消化的机理与废水厌氧消化的相同 GO,(一)原 理,(二)功 能,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质稳定化,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污泥中病原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泥 处理 处置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