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上.docx
《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上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 西藏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心传宝典 取库藏者持明羯磨大师自黄金河畔堪波达山请出流通 诺门金刚乘弟子寿固金刚孙景风敬译 流传本法莲华生大士应化事略 流传本密法莲华生大士,为西藏密教初祖,康藏一带,几于妇孺皆知。惟在汉地,知者甚少,由于藏密内传、为时甚晚之故。今介其应化事略如下: 观音、文殊、金刚手三菩萨共同化度之地,即莲华生大士应化之区域。盖由往昔康藏地方,多有类似修罗之“麻昌”及魔鬼等众,凶狡难调,舍密教究竟方便,莫由度化。释迦佛在世时,传显教“外三乘(九乘次第中,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谓之显教外三乘)及密教“外密四部(内三乘之作部,亦称事部,合外三乘、
2、故称外密四部。请参阅后段宁玛派教法九乘次第说明。)其最深密之无上瑜伽秘密三乘,遂秘而未宣,盖缘深秘中降魔忿怒相与双身相、不适于当时声闻等众机所宜之故。其实无上密乘,在释迦佛应化以前,即已流布于世矣。 莲华生大士未出世以前,如释迦妥觉察尔授记经云:“佛涅槃后八年,地名陀曩俱舍海中,大莲华上,化生一佛,名贝马炯列莲华生处。一切密乘,由彼担荷”。又如那密断宗经云:“我涅槃后八年,我再出应世,名贝马炯列,世间第一,莫能敌比,最上密乘,由是传布”。又甘杜渣威举经云:“佛说与我同来教主,名海生金刚,传九乘教法”。又涅槃经云:“双林示寂时,摩诃迦叶他往,惟噶达雅那、准达、滚高三人在侧,佛累嘱曰:我涅槃时至,
3、尔勿焦心,亦勿号泣,即住多劫,此身终当变灭,将来当有胜我者,出生海中”。诸经记载,信而可徵,释迦所说,侧重显教,密教金刚喇嘛莲华生,其应化神变,不可尽述,而非凡情所能测其高深也。 大士于佛涅槃后八年,降生于西印度“陀曩俱舍海”大莲苞中,时维申年申月,海中莲花,粗可合抱,放五色虹光,中出小儿,相好光明,端身趺坐,国王“因陀罗菩提”抱回宫中,以为太子。成年后,择“振渣果”国王女“文羌玛”妻之,而禅以王位。大士在位,具有轮王七宝之瑞,其后佯作疯狂,令国人易其王位,逊位出家,师事阿难尊者,受学释迦牟尼佛预嘱传付之法,嗣往菩提道场之东南尸陀林中,修法成佛,示现种种神通,降伏魔外,化度众生,事迹甚多,具载
4、史乘。 西藏地方,古来笨教盛行,本无佛法。于千年前,藏王“松赞干布”,始创造二小庙,各供一释迦佛像,一为大昭寺像,由唐文成公主带来,一为毕班寺像,由尼泊尔公主带来,此二公主,皆为藏王之后。至其子“赤松得赞”,大弘佛法,迎印度大德“菩提萨埵”入藏,传“四皈依”等法。尔时,藏魔甚盛,出而作祟,修寺不成,菩提萨埵以为非莲华生大士不能降伏,劝王往迎,王派七人入印,礼请大士至,以次降伏诸魔,于是菩提萨埵传小乘法,大士传金刚乘无上大法,译经布教,正法昌隆,极一时之盛事,并又迎请印度大密宗喇嘛五百人来藏,以相印证,故后世无间言者。 大士在印度应化九百余年,应聘入藏时,为公元七四七年,离藏时为八年。西藏佛教新
5、旧派之分,是在公元九七一年以后。九七一年以前之旧派,即宁玛派,俗称红教,又名前弘期;九七一年以后是新派,又名后弘期。宁玛派之教义,依本净见,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须向外驰求,法尔如是,无有生死涅槃取舍垢染等,任运而住,诸法起时,刹那圆满故。 宁玛派教法、分“显”与“密”为九乘次第,以外、内、密三科分摄之。外三乘,内分“声闻”、“缘觉”、“菩萨”,此为普贤王如来遍满一切世间之应化身释迦佛所说“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密”之法,名“具相三乘”,属显教。内三乘,分“尖雅”作部、“乌巴”行部、“约嘎”瑜伽部,此为普贤王如来之报身金刚萨埵在奥明天所说难行苦行修持之法,属下三部密法,其中作部,亦通显教。
6、密三乘,分嘛哈约嗄大瑜伽、阿努约嗄随瑜伽、阿的约嗄极瑜伽,此为普贤王如来之法身佛所说,五毒即五智,不净即净,烦恼即菩提,名自在转变法门。九乘判教次第,为宁玛派所独有,亦为各派所公认。条分九乘,而能概括显密无遗,则大士之教法,自非执一经一论者可比焉。众生机感不同,法门各异,九乘次第,虽为诸法之会归,然不可执其总以废其别。要知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以上所述,略举其要,大士事迹,散见藏中未曾翻来之经甚多,据藏经记载,大小广略种类典籍,都万有九百,皆为接引未来有缘之用,后世供奉大士者,所有息增怀诛四法,如治病求权求财降魔等,皆能满愿。一切地水火风空诸多灾难,皆得免除,犹如摩尼宝珠
7、,所求如意云云。 凡学佛者,信心真实,念诵真言圣号,随时随地,得见大士,特于农历每月初十日,为其殊胜日期,是日必乘愿而来视诸弟子。大士为海中莲华化生,不生不灭,金刚体性身,永久住世度生。据藏中传述,大士并未入灭,尚在世间。行者于时虔诚供养礼诵修法,即在面前,不离自身,随愿祈求,无不成就,如本经中“不二启请颂”云:“当兹恶世惟依尊无他”,敬请读者深切长思三致意焉。 翻译缘起 人生在世,一死一生,是何等重大的事!愚者碌碌一生,转眼混过,既不知生从何来,更不知死从何去,这一类人,实占多数。智者觉悟到此问题重要,但又没法解决,就在宗教或哲学上寻找答案。于是佛教所说的“因果轮回”“无常迅速”种种警策的话
8、,不啻当头棒喝,才知道人的一生过程,逃不出生、老、病、死四种苦处,特别是死的时候,四大解体,犹如生龟剥壳,苦不堪言。因此有些人,专为“怖畏生死”而学佛的;又有一类发大心学佛的人,体会到六道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沉沦苦海,头出头没,无有出期,因而要依大乘教义,无我精神,由“观无常”,了生死,进一步发四无量心,学六度万行,行菩萨道,愿众生都成佛,并愿众生先我而成佛,这才合乎佛教的为法为人的精神。凡此种种知见,都是佛教徒所知道的。但是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学佛要从何处入手?成佛有什么把握?提到这些问题,就无人能肯定的解答了。 佛教自东汉时传到中国,译出三藏经典,浩如渊海,古来高僧大德,依教奉行,成就的
9、人确实不少,考诸史册,信而可徵。降及末法,佛法衰微,即普遍通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也难方便实行,到了寿命终时,求其一心不乱舍报安详而逝者,更不多见。至于发大心、具悲愿、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的、而又为利乐一切众生都成佛的人,当然也有,但对于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学佛要从何处入手?成佛有什么把握?仍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此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是西藏秘密部中宝经之一,自从西藏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心印传承写藏在山洞中,无人知道,嗣由大士化身持明羯磨洲大师取出流通。相传在西藏密部中,有不修而成佛的法门两种:一为迁识往生的“颇哇法”;一即本法。但在中国大藏中所未见,并其经名字也无人知。我在三十年前,皈依金刚上师
10、诺那尊者,粗知康藏佛教昌明,密宗殊胜,惟在当时,只知有“颇哇法”。嗣后听过蒙古宝堪布上师说:“我有一密而又密的宝贝经,凡是听过七遍的人,即不必修,只要心中常常想着经中的话,死后必定成佛。”可是经的名称,他不肯说出,当然是为尊重这部宝经而守密的。我在当时也有点怀疑,以为对于听了之后不修成佛,那有如此便宜事呢? 距今二十余年前,我见到一本中阴救度密法,藏名巴多脱卓英文译本,名西藏度亡法,是张莲菩提妙定居士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伊文思博士和喀齐达瓦桑杜喇嘛、在哲孟雄刚渡地方、由藏文译成英文,而由妙定居士转译汉文的。嗣又见到一本中有闻教得度密法,为山阴赵洪铸居士也是根据以上英本转译为四字一句偈文的。按,
11、藏文“巴多”为“中有”义,“脱卓”为听闻解脱义。因此才知道从前宝堪布所说的密而又密的宝贝经,就是指这部密法说的。可是这部密法,早已传译到西欧,已无守密之必要了。我感想到这部宝经,何幸先已流传欧西,而我国素以大乘佛教自命者,竟无所闻,反向异邦展转重译,又何幸假张赵两居士之手,此经得与中土佛教界人士见面,两居士弘法的功德,是值得推崇的。惟是欧西学者,翻译东方高深的佛学,总不免有些隔阂。况且以不同的文字,展转重译,错文略义,势必改头换面,因而推想张赵两居士译文,与藏文原本稍有出入,亦所难免,纵使同一原本,然直译与义译或采兼译,即为一人前后重译,尚难尽同,况经过两次转译呢! 我既知本宝经之可贵,又因我
12、粗知藏文,乃以觅求藏文原本加以核对为职志。如是耿耿于怀者多年,嗣于宝堪布园寂后,不料在他的经箧中,竞发现这本宝经,赏我多年的愿望,如获至宝。全经是手抄本,共有二二九梵页,内有十四种名目,比较英译本为多,其中如“答卓咒本”及“解业集颂”,在张赵两译本中,仅有其名,此则全有。又如密部诸佛名号,专门术语,遣辞定名,最感困难,张赵两居士由英转译,自难完善。因此核对以后,决心迻译。初仅译出草稿,复经多次修正,藏于箧中。今因行年七十,深恐译稿将来散落,爰再整理编订,努力完成。又为便利读者,加注名词释义,并附有两部曼荼罗表及方位图,于是全经之脉络贯通,了如指掌。 这部大法,本为秘密部中最高无上宝典,摄为一大
13、法界之自性本觉圆满智,即阿达尔玛普贤王如来之心髓,而为莲华生大士宁玛派无上密中密的大法,听闻的人,至少要明白“九乘教义”,具有瑜伽初步的智解,才能心印相合,融会贯通,事理无碍。例如本经中诸佛双身和饮血裸体化身的忿怒形貌,或为国中佛徒所怀疑,要知这种种形相,是表法的,也是人们从本以来法尔如是的道理。园觉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故不可对之稍萌邪见。因此种种形相,在人死后“中有”时期,必定要出现的。所以在本经上卷末“仅需不起颠倒妄见即可解脱”,就是为防止有人对双身和忿怒等相发生疑惑而致堕落的原故。 在显教经上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4、又在唯识论上说:“舍染归净,转识成智”,与本经中所导示的“本来境相,自识变现”的话,完全相合。又若世人传说:“人到死后,一定要见阎王鬼卒”,而在本经中则导示:“阎王鬼卒,都是人们自识变现之境相”,此在本经下卷“轮回中有”时“冥界裁判”一段上,说得最为详明。由于亡者在生之时,自己作恶多端,死后自识即起现变相,若为罪业深重的人,往往在垂死之时,不待气绝,自言自语,惊怖呼号,见有阎王鬼卒来临者,即其为业所缠自识作祟之表现,而非自识以外,另有一阎王鬼卒来临也。 又如本经说:“中有身时,漂泊无依,终见三大悬崖绝壁,一白、一黑、一红,深不见底,此即其人生前贪、嗔、痴、三毒所感。”如是种种导示,盖亦自识所现
15、,足以破除世俗之迷信。何幸此法在此末法时代,先已译传于西欧,今再放光于中土,也是因缘成熟,莲华生大士的威力加持,预示将来密教盛行的徵兆。大金刚持佛云:“日杀婆罗门,积造五无间,若遇此教授,俱解脱无疑。”邬全大师。如是种种的导示,可谓悲痛已极,所以见闻本法者,断不可执一己之见而生疑谤。 莲华生大士威力神通,不可思议,流传此法,本为末法众生难施救度,而有此悲心之流露。有此宝经在手,对于生死大事成佛法门,完全迎刃而解。特别是生存时期,听过七遍,或平时熟谙于胸中,到了死后中阴显现,自能了悟实相,不致误入迷途。所谓在生之时修未成佛,中阴身成佛者,即指此法而言也。有缘遇此,可谓庆幸万分!佛所言说,皆为佛所
16、亲证,不容怀疑。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此语正可为本法的写照。昔张赵两居士及屈文六老师兄“均愿有人取藏文原本译成巨帙,以资普利”。我因此不揣谫陋,勉力译成,以竞前人未了之愿。惟自惭年迈力衰,学力修持,均感匮乏,惧难胜任,疏漏之咎,在所难免,敬希十方贤达,大德通家,审阅匡正;并望读者悉心研习,兼图利他,广布流通。如本经说:“对于世人,广为详说,诸病人前,或亡者耳旁,高声朗诵。”以此功德,回施有情。编译既成,爰缀数语,志其缘起,以告来兹。 佛历二五三年秋日诺门金刚乘弟子寿固金刚孙景风写于密严室 例 言 一、本经西藏文手抄写本,共有二二九梵页,内容计十四种:(1)法行习气自解脱法二六页;(2)
17、法性中有教授听闻解脱法六五页;(3)寂怒两部曼荼罗发露忏悔自然解脱法二八页;(4)轮回中有之指示三九页;(5)指示尸林诫示无常文六页;(6)指示本体明光之补充六页;(7)启请诸佛菩萨加被偈六页;(8)法身普贤双尊暨传承诸师救怖颂三页;(9)轮回中有指示之补充六页;(10)大圆满三身直指四页;救脱中有怖畏险峡偈一一页;中有六纲二页;中有救怖愿偈一三页;三种,均见附编)假名解脱如意妙宝一二页;以上十四种中,除(3)(5)(9)三种尚待补译外,今译出者十一种。为便利读者以醒眉目起见,系变更上列次序,分为正续两编。正编上下两卷,皆为度亡正法,下卷之末,系以附编,均载有关度亡所需之各种经咒,及与正法上所
18、必需念诵之各种偈文,故在附编中,除将(7)(8)五种收入外,尚有采自他经者,亦编在其内,至于正附两编中未能编入者,均纳入续编之中以完成之。 一、本经在康藏地方,为通行之度亡法,据云:红教本有七种,白教本有五种,黄教本有六种,各种版本不同,势难悉数罗列,一一校对。今所据译之抄本,确为红教宁玛派最古之本,为大士化身羯摩洲大师所发掘。在十四种中,亦多记载为大士所撰。西藏红白两宗派,本属一体。红教最高成就为“大圆满”,白教最高成就为“大手印”,在本经中,均有修大圆满大手印句。其他各种版本,虽未及见,亦可证明张赵所据之英文本,与此所据之藏文抄本,均为红白两教派之古本,而非他宗派所增减之略本。 一、抄本之
19、经,易生错误,此所据译之抄本,核以张赵两本,多数均同。然亦有少异之处,译者无法判定,则以张赵两本为准。因张赵所据英译本之藏文木刻本,自较手抄写本可资徽信之故。 一、本经为佛经体裁,译者系沿用古代译师体例,文言直译。有难解处,则于其文句下、用双行小字注释,若非片言所能解者,则添加附注。 一、梵藏文佛菩萨名号、及专门名词术语,均以古译现成名相为准。若系密宗专有名词,而非他宗所习见者,则存音译,或添加小注。音义两译者,亦加小注,以便考证。 一、本密法中,各部圣众部位及曼荼罗,为全经脉络整个形象之总集体,最关重要。兹为对于本密法易于了解、从事薰习、印入识田起见,译者将全经要义重点,制成图表五种,列在卷
20、后,俾能熟谙胸中,生起作用。敬请读者互相对照,既可为寿命终时之资粮,庶免已入宝山空乎而回之悔叹;其为人度亡时,亦不致临渴掘井,而发生手忙足乱之流弊。 一、流传本法莲华生大士像、藏密所传四臂观音像、藏密所传红色阿弥陀佛像在本密法中,为法、报、化三身一体之尊。为一般未曾修过密法者奉为本尊,以便观想念诵;并敬绘三尊圣像,刊印在本经卷首,为行者瞻仰礼拜之需。 一、本经经过多次整理,历时甚久,方始完成。译者年迈力衰,精神难以贯注,乃承大善知识,草成正文,商榷字句;或于稿成之后,详加厘订,润饰文词,或悉心校对,或抄写复缮;或绘制佛像图表,或布施纸张用品,或对本经随喜赞叹,发心设法流通,或因未能多印,预定借
21、抄以资研习普利;均为不可思议难得之因缘。虽诸仁者,资助本经,不肯显露姓名,但其功不唐捐,可以断定,书此以誌谢忱。 卷头语 一、中有种类时期及成就 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是西藏宁玛派一部无上的宝经。即使亡者在中有期间,听闻到本密法而获解脱,不须修持亦得成佛,为殊胜中最殊胜的法门。原来密部成佛法门有三种:一、即身成佛成法身佛;二、中有身成佛成报身佛;三、转胎成佛成化身佛。又密部中所言“中有”有六种,六种之中,分“前三”与“后三”,前三者:一、生处中有,二、梦境中有,三、静虑中有。后三者:一、死位中有,二、法性中有,三、轮回中有。在上根瑜伽士大修行人,平时曾修习大法如“大圆满”“大手印”等,本不需要
22、此听闻解脱密法。因在命终死位中有时,即已证得法身最高成就,所谓化虹光而去,身心俱融于法界,遗体仅留爪发,即身成佛是也。此法是为中根人及诸凡夫或有大罪者而设,而他人为之念诵,使其神识听闻,在法性中有期间获得解脱。所谓死位中有,亦称识闷绝位,在人死后三日半或四日间,此时神识作昏厥状态,有两次明光起现,若经导示认取,即得度而成法身佛。此后法性中有起现时,连前死位中有时间,共为十八天,导示方法有二十一次之多。其中若有一次得度,即成报身佛,所谓中有身成佛者,成报身佛也。迨至法性中有期间已过,降入轮回中有期中,亦有诸多导示方法至二十四次之多。其中如不解脱,最后尚有“闭胎”“选胎”等方法,令其生往胜地,于后
23、生中有成佛机缘,此谓转胎成佛成化身佛也。 二、本密法的殊胜功德 本法为无修而成佛的密法,为一切法中续部心要。中有教授要诀,仅赖听闻,即得解脱,若获目见,亦得解脱。只须一度听闻,纵具五无间罪,亦得消灭,而且刹那之间,即证等觉。理极深奥,得未曾有,非仅为度亡之用,直可作为人世间生死常识之指南,永恒寿险之保单,幽冥界中之灯塔。凡有闻者,极宜珍重庆幸,断不可生颠倒妄见,致失大利,更罹谤法之咎! 此殊胜的密法,平时宜虔心阅读,于其文字句义,涵咏玩味,通达了解;于两部“寂”“怒”曼荼罗百尊海会,熟记观察,凡对于双身佛相,知为无上密义,不作邪想。如是之人,命终之时,由于生前薰习之故,加以自内证智,豁然开朗,
24、记忆力强,较诸生前增加九倍,自然对于经偈文字、记诵如流;寂怒诸相、不惊不怖;双身佛相、生起正信;即可无二交融而证佛位。 中根以上密乘真言瑜伽士,曾修“生”“圆”两次第,具有持诵心咒等诸种修持者,不必待到法性中有期间,即为持明勇士空行等众迎归净土。纵为下下根器,但于真言乘法,能具修持,不生疑虑邪见,一经听闻本法,亦得解脱。据本经开示,学习显乘诸法师,虽戒行如何精严,说法如何善巧,由于秘密真言,未尝用心,真言圣众,未结因缘,甚至毁谤侮慢,迨至中有境界,懵然罔觉,或观忿怒诸相及双身相、如遇怨敌,立起嗔心,以此之故,堕恶趣涧。故于本密法,生前预习,必不可少。 中有之身,六根具足,且有业通,聪明灵利,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授 听闻 解脱 密法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