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及解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及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
2、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
3、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
4、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
5、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6、 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学会绘制图形。 学会给图形着色。 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学会用
7、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了解LOGO简单编程。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
8、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
9、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解读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学段 小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掌握常用软勇于质疑的问题激发兴趣、保持学体验信息活动,件/工具的应用意识,敢于尝试的创学 习动机 形成信息意识 技能 新精神 拓展+提升初巩固兴趣 自
10、主选择 创新能力培养,初步具备一技之中 发现特长 综合运用 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长 高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自选门类专信息知识某一技术门类 中 趣 业发展 智慧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
11、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
12、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解读三:小学信息
13、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 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3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
14、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逐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
15、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现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理,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等信息保护方法“行为指导”“使用技能”。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学会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
16、意识和习惯。 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转换。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保护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4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满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的需要。 5能根据任务需要评价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适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别和选用有价值的信息。 四、学会使
17、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1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例如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能设置背景颜色和图画的颜色;能使用常用的电脑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能给图画上色,能对图画的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修改,或设置必要的效果。 2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 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件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3熟悉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
18、比较不同软件界面的异同,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积累技术应用经验。 五、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思考并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进而根据表达意图,比较图画、文字、表格、声音等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规划。 2学会运用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导入、插入图画、文字、表格和声音,并进行必要的编辑或修改,设置图像和文字的效果;制作或插入表格;录制或截取一段声音等。 3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
19、示文稿。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4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5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比较利用电脑制作作品与传统作品的制作过程的异同。 6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 六、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共享信息、获取支持、表达观点或开展合作。 2学会使用在线讨论工具或已有的学习网站,讨论课程相关问题或开展持续深入的
20、主题研讨。 3学会使用同页制作软件,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简单的网站,通过网站共享信息、发表看法、发布成果、交流思想,支持合作探究或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4能观察和讨论网站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能结合实例,讨论网络应用对个人信息资料与身心安全的潜在威胁,形成网络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恰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交往可能产生的后果。 七、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1能识别是建议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说出各类传感器(如声音、光敏、红外、温度、触摸)的功能及其对人类功能
21、的模拟,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过传感器搜集信息。通过程序判断处理信息、控制外部动作等流程。 2研究和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讨论机器人与人类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优缺点。例如,机器人对复杂情况的反应,机器人可以完成哪些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等。 3学会根据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动手制作或组装简单的实物机器人(如:机器人导盲,机器人迎宾、灭火、踢足球、走迷宫等),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使用流程图方式)导出到实物机器人,运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程序做出必要的调试和修改。或使用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如LOGO)编制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做出简单动作或解决简单问题。 4在不具备实物机
22、器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机器人仿真环境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调试使用流程图编制的简单的控制程序;初步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解读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
23、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
24、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
25、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
26、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
27、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7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养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七、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2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 八、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4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2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