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docx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做老师的会发现,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祖国的花花朵朵们,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指责,简直成了橱窗里的瓷瓶,碰不得摸不得。 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有人分析出各种外在原因。然而,如果能换个角度,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作以分析,想必对于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接触过一些有过离家出走经历的学生。在大量地交流走访、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离家出走的心理,现作几点分析,希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一、厌学心理 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厌学心理。其根源,既
2、不在于某个别教师,也不在于某个别家长,而是我们所大力推行的以选拔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和并不彻底的义务教育以及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致。 班级授课制的根本弊端在于大面积规模化教育之下却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学生的好中差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参差不齐的学业素质经日积月累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状况。而义务教育却是忽视差异而片面要求同一级学生同时升学,加剧了分化。九年级后中学阶段尚未结束而义务教育不再继续,接下来的中考高考却是明显具有选拔功能。于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家长、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是否接受了义务教育,而是这个学校
3、这个老师是否培养出了拔尖人才。在家校合力下,我们没有对于这些坐在同一班级而两极分第1页 共23页 化了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相反,大量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压在了全体学生的身上,这就是全国学生都喊累的根本原因。 就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强忍压力得到的是越来越拔尖。基础不好的学生却是早已不堪重负。我们以牺牲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代价选拔出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才。这样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内心早已放弃了学习,过激者则以离家出走来逃避学习。 二、厌家心理 作为出生成长的寓所,家庭原本应该是学生心中最温馨的港湾。可是作父母的,你们可曾想到,你的孩子竟会厌倦于家的庇护? 让学生产生厌家心理的
4、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亲型、重组型家庭,另一类是以望子成龙为表现的重压型家庭。两类家庭的共同点是家庭缺少关爱和温情。前者由于学生父母离异,父、母、子女这种三角稳定性被打破,父母在各为生活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或是只作生活上的供给而不给以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指导,或是干脆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导致孩子性格变异。后者在父母过分追求学生分数成绩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人格等情感教育,缺乏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开口分数闭口成绩,别无话题。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疏远,家庭失去亲和力和向心力。这两类家庭中的孩子均会产生厌家心理,从心里渴望逃避家庭监管,以外出离家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三、逆反心理 第2页 共23页 家
5、长和老师差不多有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逆反?逆反期提早而且强烈,常常刚入初中竟变得父母感觉孩子仿佛变了个人,变得几乎不认识了。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各个时代都有,只是现在愈发明显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性格的自然缺陷,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多处于中心地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个个俨然小皇帝小公主。由于没有史弟姐妹,如果家长再没有意识引领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就很容易使得他们在性格成长和人格形成上产生变异,变得乖张叛逆,难以相处,进而形成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
6、极为重要的诱因。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过分苛刻和啰嗦,特别是作母亲的,成天絮絮不止,另人反感;二是过分疼爱,舍不得批评一句。溺爱娇惯的结果是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受不得批评,炮仗一般一点就着,极易发怒而失去理智。最为常见的是从小娇惯,没有育其品行和习惯,等到孩子大了发现了问题时则束手无策,不管吧难成人,管吧是一讲就崩,极度逆反,这时的家长便是欲哭无泪。 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都是离家出走的高发人群。 四、效仿心理 当周围有熟悉的学生发生过离家出走的事情后,如果家长处理不当,舆论导向错误,则会如多米诺般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效仿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从学校出走之后。学生离家离校的出走行为原本是许多复杂
7、诱因所致,然而现在的人也不知道怎么了,只要孩子在学校一发生什么事,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死人事件,毫无悬念地一律不分青第3页 共23页 红皂白将责任推向学校,仿佛学校及学校的老师兼有保安保姆保镖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一系列职务一般。学生若是从家出走,他二话不说,若是从学校出走的,那么,学校,相关的老师,你死定了,必是在学校大闹一场大骂一场大干一场,再打个电话给警察局打个电话给电视台。更具世界性奇观的是警察局电视台也会毫无悬念地一边倒,将学校及相关老师搞倒搞臭,仿佛这做老师的前五百年后五百载就已经对不起家长对不起学生对不起社会了。 其结果如何?结果便是令所有学生和家长都明白,只要学生离校出走
8、了,那么就是有理者了,是胜利者了,之前那学生所有错误也都成了正确,死定了的一定是老师。于是,那些因着这个教育制度而必然产生的后进生们在违反了纪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最为便捷而又最为实用的逃避惩罚转败为胜的秘笈从学校出走。当老师家长为学生的出走而心急之时,那躲在暗处的某生窃笑不已老小子,我还治不了你?我一出走我爸我妈非要了你的命不可! 以上分析了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点心理原因,虽不全面,但大体如此。另有一些心理原因,如迷恋上网、拜金思想等等,由于和以上心理原因错杂交融,所以不再另作分析。希望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以及其他教育研究者们能够认真对待中学生离家出走这一社会性问题,共同努力,从源头治起,改变我们的教
9、育观念,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理性,让现象不再成为现象。 第4页 共23页 对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学生离家出走虽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其心理因素却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从几个事例入手,分析了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原因,并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满足学生独立需要、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及时发现学生情绪行为的异常等四个方面,提出中学生离家出走的预防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旅程中一个特殊和困难的阶段。由于发育期的迅速成长而带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负担,使初出茅庐的中学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而他们对待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御机制还不成熟,于是各种心理问题也就呈现出来。近年来,中学生离家
10、出走的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离家出走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学业都受到损害,有的甚至造成令人痛心的后果。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对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预防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学生离家出走一般都由客观外在的近因所引起,这些诱发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思想,教养、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均会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及水平。有的父母将孩子视为唯一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极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父母对孩子控制过严,持“棒下出孝子”的错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简单粗
11、暴,使孩子不堪忍受;有的父母离异后,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便转向团伙寻求认同和温暖。 二、学校因素。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注意学生智育的过程中,往往只片面强调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一些学校第5页 共23页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采取按学业成绩分班、考试排名次、加班加点、搞题海战,用难题、偏题、怪题等训练学生,其结果是挫伤了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缺乏信心、自暴自弃;有的老师教育措施失当,不恰当的惩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班主任处事不公,对待后进生缺乏爱心,甚至讽刺挖苦、变相体罚等,学校生活中的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引发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导火线。 三、社会因素。随
12、着社会的开放,社会传媒的现代化,社会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增强,社会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都可能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强大压力。歌舞厅、游戏机室、网吧随处可见,使学生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的不良影响和引诱、教唆,也促使个别学生弃家而去。 广州朝阳青少年心理辅导学校对离家出走的孩子施以援手,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使其知道自己的行为对父母及家庭还有社会造成的影响,最主要的离家出走的风险对自己本身的伤害。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复杂的,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际关系紧张。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
13、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6页 共23页 第三,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角色观念变异与拜金心理。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比如早恋或迷恋于网吧。此外,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 最后就是盲目从众心理。当媒体
14、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若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5名女孩就是出于对尼姑的片面了解而做出轻率的举动。 所以,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学生生活。 中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 十三到十六岁的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不成熟,所以往往会以感情用事,这是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最根本的原因。离家
15、出走实际是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反抗。以下原因往往导致中学生离家出走。 1人际关系紧张 许多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人际关系十分紧张,这样的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疲惫应付和敏感防御的紧张心理状态。外界的些许风吹草动都会在 第7页 共23页 他们的心中掀起狂涛巨澜,当他们感觉不被别人接受或认可时,他们选择的方法往往是逃避上学或离家出走。 2心理压力过重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这往往使孩子觉着必须为父母争口气,所以当他们考试失败或其他事情弄糟时,他们常感觉空对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这时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甚至打骂,他们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负疚感或
16、强烈反抗的感情,对他们来讲逃避现实和反抗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家出走。应该指出的是离变异家庭的孩子与家庭幸福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心理压力与经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要差一些。 3外界的引诱和不符实际的幻想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受到外面世界的诱惑。青少年正处于“第二断奶期”,这使得他们总想摆脱父母对他们的管教和老师对他们的约束,幻想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们甚至还幻想在外面的世界会遇到许多好心人,象影视里面许多离家出走的中学生一样会有出人意料的奇遇。 4心理不健康 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缺陷,要么性格内向,要么精神紧张,要么行为乖戾,等等,类似的心理问题都会在不定的时间突然
17、爆发出来。 二中学生离家出走的预防及矫治 第8页 共23页 1积极引导中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中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 2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3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和家长应该以各种方式排遣中学生心中的郁闷和紧张,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态度,不应该是孩子成绩好了就喜笑颜开,百依百顺,孩子成绩一滑坡就满脸不高兴,甚至打骂孩子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不良情绪甚至离家出走。家长不要过多地将社会的阴暗面展示给孩子,使是他们过早地看到世态炎凉而产生消极心理。离变异家庭的父
18、母不要过多给孩子灌输父或母的过失,不要表现出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在孩子身上,从而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4中学生应自觉增强抵制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和经受挫折的能力。 5三思而后行。离家出走往往会给自己的父母、老师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也会给自己的学习等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不小心受坏人诱骗更将抱恨终生。应该知道逃避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积极的态度应该是知难而进勇敢地面对挫折、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和应对 学生离家出走,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都是大事情。据我们的经验,学生离家出走很少属于偶然事件,孩子都知道家是他的避风港和根据地,矛盾不积累到相当程度,不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孩子是不会
19、离家出走的。所以,解决离家出走问题,关键在预防。其实只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离家出走并不难防止。 第9页 共23页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离家出走属于家庭教育问题,和学校没什么关系,这种看法有些偏颇。事实上,单纯因为家庭原因出走的学生是比较少的,一般说来,孩子离家出走,都是家庭、学校的共同失误而且互相配合造成的。再说,孩子一出走就要旷课甚至辍学,而且家长肯定来找学校求援,学校逃不脱干系,躲不开麻烦。要知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基础出了问题,上层建筑就摇摇欲坠,所以,即使从学校自身利益出发,教师对学生离家出走问题也必须重视。现在的孩子,离家出走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校没有研究,没有对策,就跟不上形势
20、了。 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呢? 一个人主动离开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无非两个原因:或者他要避开什么,或者他要去追求什么。孩子离家出走为什么?无非是逃避学习,逃避家庭,追求自由,追求。陕 乐。如果我们把家庭搞得不是让他那么厌恶,把学习搞得他还能忍受,他在家庭和学校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快乐和自由,他肯定不会出走。 下面我们对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和对策做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我们先看离家出走的学生在躲避什么。 他们在躲避学习,他们讨厌学习,讨厌学校。不回家却继续上学的学生极少,离家出走的学生逃避学校的愿望往往更加强烈,离家必然离校。 以下原因可以导致学生离家离校。 1学习长时间受挫 第10页 共23页
21、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上不去,教师经常向家长告状,家长于是经常给孩子加压,责骂惩罚,唠叨不已,却没有给孩子具体指导。孩子觉得回天无力,彻底失去信心,为了避免眼前的痛苦,就可能出走。 这就可见,当学生成绩长时间上不去的时候,如果教师、家长少点批评指责,多点切实、具体的指点,使孩子有点进步,有点盼头,不致彻底绝望,他是不容易离家出走的。 2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有的学生本来成绩还不错,因为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于是教师、家长给了巨大压力,孩子无法承受,又想不出摆脱困境的办法,也可能出走逃避。 如果教师、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突然下降不那么大惊小怪,采取宽容等待加帮助的态度,这种学生也不会轻易出走的。这种出走的
22、学生,往往是教师、家长急躁情绪和直线思维方式的牺牲品。 3面临留级或升学无望 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如果某个学生知道自己要留级了,或者知道自己升学无望了,可是家长对他期望值又很高,态度又一贯很严厉,孩子知道自己一旦出现留级或考不上学等情况,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出于恐惧,也可能离家逃走。 所以教师不应该随便用留级呀、考不上学呀等话吓唬学生,要知道这种语言对胆大的学生没有用处,对胆小的学生则只有害处,有可能逼得他们离家出走。万一遇到有些学生确实可能留级,或者完全没有升学的希望,那应该首先悄悄找家长做好工作,让他们面对现实,让他们保持冷静,让 第11页 共23页 他们帮孩子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然后在适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离家出走 心理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