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范文.doc
《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范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范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炎帝神农故里旅游区参观游览。炎帝神农故里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距随州市西北约18千米;316国道、汉丹铁路穿境而过,是去三国古隆中、武当山道教圣地的必经之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适中。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总占地面积约171.3万平方米,投资约4.4亿元,主要包括“寻根谒祖朝圣区”“圣迹观光体验区”“农耕文化展览区”和“自然生态景
2、观区”。20_年起,以炎黄子孙寻根谒祖为核心,以体验炎帝神农的农耕文化、医药文化、贸易文化、原始艺术文化为根本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活动在此举行,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风景区现拥有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万法寺、龙凤日月旗杆、烈山湖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炎帝神农故里现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湖北省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所处位置为景区人口。我们眼前的文化雕塑壁是为展现人类在蒙昧时代的混沌的文化墙,
3、在石板上雕刻几何抽象图案的浮雕。大家看照壁正面“炎帝神农故里”是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各位请看,这是九拱桥,全长117米,横跨烈山湖,将景区入口和神农大殿相衔接。以九为模数进行设计,桥身由九个券洞组成,桥上栏杆间跨度和引桥长度也采用九的倍数。跨国九拱桥,穿过华夏始祖门,经过圣火台,我们来到谒祖广场。谒祖广场长117米,宽117米,为正方形。面积13689平方米,9的倍数。采用福建产上等花岗岩铺装,可同时容纳2万人参加拜祖活动。旭日园、弯月湖分别位于谒祖广场的东西两侧,共同构建了一个“天圆地方、日月同辉”的景观。各位请看,这是八大功绩柱,采用产自福建的编号606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高
4、9.9米,直径1.27米,九九之数,示意炎帝在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八大功绩柱以图腾柱的形式分布组成一组雕塑,用写实的手法,生动的画面,通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充分体现炎帝在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丰功伟绩。在此设立八大功绩柱雕塑,意在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对重拾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必将激励我们承先启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炎帝神农大殿,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髙台圆柱直檐,秦汉风格,古朴庄重。它位于烈山腹地,向前延伸至对面的九龙山,形成一条中轴线。大殿采用庑殿顶,三重檐,高台基的建筑形制,是对早期楚汉高台建筑大尺
5、度的空间技术方法和早期大空间的建筑空间组合的运用和提炼。神农大殿建筑平面柱网采用面阔九间,以反映历史上荆楚以九为尊地方文化内涵,同时也隐喻炎帝神农故里九龙山的含意。在平面布局上由内外两圈石柱围合而成,外圏柱36根,象征36天罡,在人口处四棵方形石墩柱上分别雕有炎帝神农画像及图腾,一方面隐喻着四个季节及炎帝恩泽华夏大地,另一方面是对楚汉建筑特有建筑形式的抽象再现。大殿内墙裙将布置展现神农功绩的石材浮雕,大殿顶部为长方形,刻有祥云浮雕。神农塑像高4.4米,神农凝视前方,双目有神,慈祥中不失威严。各位请看,这是万法寺位于烈山的耕耘山山巅,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随州古代名刹、佛教圣地
6、之一,有“百川汇海,万法朝宗”之誉。各位请看,这是功德殿古建筑群,是由清华大学徐伯安教授主持专家组设计的一组秦汉风格建筑群,高大雄伟,外观威严、庄重。整体占地面积10320平方米,建设面积2466平方米,由日月门、天门、碑苑和功德殿组成,它是景区重要景点之一。用于集中展示炎帝神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神农井位于功德殿中心广场,为烈山九井之一。各位请看,这是神农碑,是明代万年间随州知州阳存愚所立,高2米,宽1米,重数吨,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神农洞相传为炎帝神农诞生之地。各位请看,这是神农泉位于炎帝神农大殿西南侧。传说炎帝神农诞生时,天崩地裂,九井自穿,九山相连,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7、随着时间流逝,九井现存一井,即为神农泉的所在。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神农纪念馆。神农纪念馆由门厅、神农生平展厅、祭祀活动展厅、五姓宗亲会馆、书法展厅、神农坐像联合组成。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2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是古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为撰写的神农洞记,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
8、。相传,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安登的美丽少女,天天到烈山上采摘野果,有一天安登采食的篮子装满了,安登也累了,她来到此洞,倚着洞壁不知不觉睡着了。安登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她来到美丽的姜水边,五彩霞光突然笼罩整个烈山大地,天空中一道灿烂的金光闪过,一只龙头浮现在霞光中,巨龙拨云辟雾,腾空而下,化作一英俊少年来到安登身边。后来安登住进洞内,并于农历四月二十六生下一个胖小子。安登十分高兴,为他取名“石年”。这个石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史书
9、的记载和史学家的论说,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是古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分别为石牍、无头石猪、无头石羊,祭祀的时候人们便把羊头和猪头放在只有身子的石羊和石猪上,用以供奉始祖。在我们的右侧,为撰写的神农洞记。好了,各位游客朋友(领导),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上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刚才讲解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我们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与始祖近距离的接触,大家一定沾到了始祖的灵气,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10、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谢谢!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3“上古文明谁为首,布衣炎帝盛名煌。”对了,我们去游玩的地方正是炎帝神农故里,那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是一个旅游胜地。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上面写着“炎帝神农故里”。绕过照壁,两旁是文化雕塑壁,上面刻着人类在蒙昧时代的混沌。再往里走,只见一座长达117米的九拱桥横跨在烈山湖上,把入口和景区连接在一起。九拱桥的后面是华夏始祖门、圣火台、圣火广场和功德殿,我们随着人群走进功德殿里磕头以示对炎帝的缅怀之情。穿过雄伟庄重的功德殿,眼前是一尊高大的炎帝神农雕像。这尊雕像由基座边长56尺,意为56个民族;长42。6尺,意为炎帝神农出生于四月二十六日;雕
11、像本身高95尺,意为九五之尊,是景区最高的建筑。炎帝神农手捧麦穗,目光慈祥地望着远方,似乎为华夏子孙的成就感到欣喜。相传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医药之神和农业之神。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交换买卖;曾亲尝百草,在一天之内辨别毒草七十余次。在拾遗记炎帝神农中记载:“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炎帝对人类的贡献可见一斑。我望着他的雕像,不禁赞叹道:“炎帝可真伟大啊!”游览完炎帝神农雕像,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炎帝神农故里。希望来年能故地重游,来缅怀我们的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4您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光临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很荣幸成为大家
12、的导游,在交流时叫我为小x就可以了。据史载,炎帝神农是我国古时期的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首领,他同黄帝轩辕氏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炎帝神农就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疗民疾,实现了男耕而食、女织而衣、日中为市、货物交换。并遵天道,制历时,开辟了人类认识规律,运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先河,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炎帝神农也因此同黄帝轩辕一道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华人也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众多的史志典籍、遗址碑刻、民间习俗和专家考证,印证了随州厉山作为炎帝神农故里不可憾动的地位。(注:据史记、左传、山海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炎帝 神农 景区 导游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