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docx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1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名词解释: 1.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2.民族同化: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3.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礼节和生产诸方面,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4.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 5.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
2、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6.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7.心理认同: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8.民族融合: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9.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
3、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简答题 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共同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具有哪些特征? 答: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特点: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其本质特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相互联系与
4、交往中,处于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权利、利益的平等。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民族互助是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民族和谐是指在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相处和睦,关系融洽。 4.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是什么? 答: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一方面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另一方面其他民族要尊重这种自由
5、和国家保障这种自由。 5.最初的民族何时形成?如何形成? 答: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形成的。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从氏族解体到民族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原始社会末期有三个重要的过渡和城乡分离同时展开,民族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6.什么是民族同化?民族同化有哪两种基本类型? 答: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有两种类型:自然同化,即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互相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情况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方民族的现象;强迫同化,即用
6、强制手段,就是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7.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 8.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二是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三是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四是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9.民族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对象:是以客观存在的特定事物
7、、现象、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以对这些事物、现象的运动规律或特定规律的发展轨迹以及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解决这种事物、现象等的矛盾为其研究的内容和根本任务。 10.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答:自然根源: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异主要指民族特征、特点的不同。社会根源:因社会制度、人的行为而导致的民族问题的原因,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1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主要有哪三种类型? 答: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如西藏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一个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包括其他人数较少
8、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但其中包括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民族聚居区;这些少数民族也分别以其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了相应行政地位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这说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它可以使大聚居的民族和小聚居的民族,人口多的民族和人口少的民族,都能充分享受到民族自治权利。 12.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的内涵是什么? 答:“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就是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SH
9、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民族工作主题最基本的内涵是凝聚智慧,集中力量,促进发展,推动繁荣。 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含义。 答:基本内容:主张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
10、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含义:作为权利主体的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作为法律客体的各民族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到同等对待和保护;在社会生活中对少数民族的权利在一些方面实施特殊保护,特别是在发展方面给予特殊帮助。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政治认同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式和一般原则;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民族 理论 新编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