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简答题.docx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简答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简答题1.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 2.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 4.简述对待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主要表现。 5.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7.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 8.简答现代地理学对中国自然区域的划分。 9.先秦时期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 10.用自然的三大成就 11.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12.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几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这四个地区是 13.简述秦汉时期打击匈奴的不同后果。 14简述分封制向郡县制度的转变。 15.简述两汉朝延选取拔
2、官员的文化标准。 16.简述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后果。 17.简述南朝士族统治及士族文化的形成原因 18.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19.简述唐朝时南方经济的高涨。 20.简述北宋新党旧党的分歧。 21.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什么/2 2.简述元朝基督教与穆斯林的传入? 23.简述朱元璋的出身与明初政局的关系。 24.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25.简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26.简答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文化价值。 27.简述南、北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28.建筑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29.简述市商贸易的方式。 30.简述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 31.简述居住建筑格局与文化的
3、关系。 32.中国传统社会中,居室建筑仪式的文化含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33.简述我国群体饮食的主要表现。 34.建筑人生礼仪中的四次换装仪式。 35.简述交通工具的习俗传承。 36.简述社区与地方圣地活动主要特征 37.简要评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38.简述本草之学的含义。 39.简释“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的含义。 40.简述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渗透的主要表现。 41.简答察举制与科举制的区别。 42.简述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表现。 43.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提出的无论是什么? 44.简答天神祭祀、地神祭祀和人神祭祀。 45.简答中国古代社
4、会家事的主要内容。 46.简单比较类比和类推。 47.简述佛教的形式与基本教义 48.简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 49.简述儒家理想的人格的两个层次 50.简述戏曲的发展历程。 51.简述中国古典舞蹈的三个特点 53.简答中国境内的语言课归属几个语系。 52.简答中国画的特点。 54.简答建国后对普通话的界定 55.简答“域外方言”是指哪几种语言 56.简答日本、朝鲜、越南依照汉字创造的文字。 57.简述近代否定派否定汉字的理由 58.简述传统识字读物的三个特点。 59.简述字谜的作用 60.简述近代在“中西古今”论争中“两派”的主要情况。 61.简述陈独秀“七期”之说的七个阶段 62.简述一个
5、美国学者总结的中国科举制度五大优越性 63.简述20世纪文化论争的三个焦点问题。 64.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三种思想 65.简述鼎盛时期新儒家的特征 66.简述对向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态度 67.简述元朝时期南北文化对峙的新变化 68.简述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布情况。 69.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70.简述荀子的“约定俗成”理论。 1简答广义的文化的定义及定义的三个要点。 2简答狭义的文化的定义及定义的三个要点。 3简述中国文化性质。 4简述两个文化层面及其相互关系。 5简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应达到的目的。 6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7简述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8简
6、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9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10简要评述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 11简述古代保护自然的措施。 12新石器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写出这三个时期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时间。 13简述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14简述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15简述百家争鸣的特点。 16简述“百家争鸣”中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思想特征。 17简述汉武帝中央集权制措施。 18简述开发江南的过程。 19简要评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20简述唐朝的北方文化背景及其作用。 21简要评述唐朝在民族关系上开放精神的体现及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2简述“两税法”的作用。 23简述唐宋时期市井文化的兴
7、起。 24简述元朝的经济政策。 25简述元朝时期的文人与戏剧。 26简介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 27简述西方对中国的介绍和对中国的学习。 28简答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29简述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30简要评述明朝士大夫群体的分野及学术活动。 31简介“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 32简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33简述农耕灌溉文化的含义。 34简述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 35简述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 36简述农事信仰的文化意义。 37简介农耕仪式的类型和功能。 38简述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潮的概括。 39简介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 40简述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 41简介
8、市商的经营之道。 42简单例举古代的营业习俗。 43简述历史传说解释工匠的三个特点。 44简介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 45简述饮食行为的文化含义。 46简介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 47简述构成服饰二重性格的五种要素。 48简介服饰形制的四种基本类型。 49简述交通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50简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 51简答家族共同体的两个主要文化功能及地缘合作的三个方面。 52简介阴阳合历。 53简介中医药的三大学说。 54简答宗法制的特点。 55简单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56简答察举制与科举制的区别。 57与察举制比较,科举制的三个明显特点事什么? 58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
9、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9简答礼与俗的区别。 60简述传统礼俗的特点。 61简述礼的调和作用的主要表现。 62简述古代婚制的“周公六礼”。 63简答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轨范的两重意义。 64简答人生婚姻礼仪与家族社会的关系。 65简述家训族规的礼俗规范的三大功能。 66简述汉代在整体思维理论方面的成就。 67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68简介老子对事物转化规律的表述与总结。 69简述先秦时期对辩证思维方法飞归纳。 70简述中国传统“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71简述中国古代宗教的状况。 72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 73简述道教的形成与信仰特征。 74简述道教对古代民俗
10、及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75简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76简述儒家对君子修养的主要要求。 77简述古代人对教育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78简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79简答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 80简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实践意义。 81简述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82简要评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 83简要评述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84简述汉语的特点。 85简述汉字的特点。 86简述避讳的几种形式。 87简要评述孔子“名实”观念。 88简述建国后提出的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 89简述建国后党和*对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措施。 90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91简
11、述汉字构形特点为书法艺术提供的条件。 92简述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93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主要两次交汇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94简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 95简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特点。 96简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具体影响。 97简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98简述“中体西用”的积极意义。 99简述“三大文化思潮”的思想分歧及相同之处。 100简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 10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特征。 10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文化的特征。 1.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 答:中国文化史是
12、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2.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 答:人类文化学是以研究全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普遍规律为目的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要涉及到一部分全人类文化的普遍规律,但它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3.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1、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认为激昂就传统就是复古。2、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不能并存的,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3、认为发扬传统要拒绝引进和
13、借鉴。4、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石截然对立的。 4.简述对待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主要表现。1、认为传统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2、一律否定,采用虚无的态度。3、不加分析,采用兼收并蓄的态度。 5.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答:其特点是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第一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海拔
14、50米。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 6.简述中国的地理通道。中国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发生过人群交流的。由古地理专家从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得出这样的结论:大致沿渭水、黄河、济水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了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三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一条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的曲阳,南至河南的新乡,都有仰韶和龙也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存在。另一条在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更西的一条,则在今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带。从中原向西南、东北也都有着可能
15、形成交通的便利条件。这些都形成着中国大陆内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说,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交流的范围及交流者之间差异越大,则对文化的发展就越有利。 7.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 答: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是由暖变冷,大致分为四个大的时期:温暖期。从公元前XX年到公元前XX年,下限正好在商朝末年。寒暖交错期。从公元前XX年到公元XX年,下限到明朝初期。方志时期,又叫寒冷时期。从公元XX年到XX年,下限到清朝末年。仪器观测期。从公元XX年到现在。 8.简答现代地理学对中国自然区域的划分。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 9.先秦时期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答:即源于齐鲁
16、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 10.用自然的三大成就1、土地的开垦 2、水利的兴修 3、运河的开凿 11.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1、过分开垦土地、采伐林木引起的水土流失。2、黄河、淮河由利河变为害河。3、长江中下游水土流失,泥沙含量逐年增加。 12.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几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这四个地区是:关中地区、山东地区、龙门一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 13.简述秦汉时期打击匈奴的不同后果。 答:在秦统一中国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业已强大,并趁中原内战之际,进占河南(今内蒙伊克昭盟)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XX年),秦朝
17、军队30万在将军蒙恬率领下北击匈奴,扫清了阴山以内的匈奴势力。秦在黄河以北地区驻扎军队,在河南之地设立郡县,从内地移民三万垦荒守边,并调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对秦王朝政治构成了致命的伤害。但在汉武奇数十年对匈奴的战争中,大的战役有三次,即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迫使匈奴向西北边远地区迁徒,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西北地区的威胁。汉朝打击匈奴的结果是打通了西域。而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了中外的文化,这就是汉朝打击匈奴后产生的最重要的结果。 14简述分封制向郡县制度的转变。 答: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初期百余年里,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秦朝实施郡县制,守旧的读书人因反
18、对这一新制度,遭到了坑杀,但分封的观念依然大有市场。秦末的暴政激起万民的反抗,不少六国贵族的后人试图利用民心恢复旧制,典型的表现就是项羽以“霸王”的身份“封建”天下。就是战胜了项羽的刘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分封主义者,他的封异性及“非同姓不王”,都是证明。汉文帝、景帝时期,西汉同姓分封制相对稳定,不少诸侯国经济文化有声有色,如吴国的煮盐冶铸,河间王的致力礼乐、学术,梁国对文学之士的网罗等,但是不久矛盾就爆发了。王朝在分封诸国时,是把等级和礼法放在首位的,封国任何势力和权力方面的增加,都会被视为对朝廷的冒犯;而诸侯国随着实力的增加也逐渐坐大。双方找不到共存的平衡点,就只有战争。在西周,封建诸侯所以
19、成功,在于当时众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部族的存在,共同的文化基础尚未形成。这都限制着王朝与诸侯必须共存共生。汉代这样的前提已经消失,诸侯国只会片面发展自己而不顾朝廷。汉景帝时以吴国为首的“七国之乱”的爆发及其平定,标志着分封诸侯做法的彻底过时。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惟一的政治制度,最终得到确立。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形成。 15.简述两汉朝延选取拔官员的文化标准。 答:两汉朝廷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孝廉即孝于廉吏,是两汉人仕的正
20、途之一。被举的人一般都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茂才即秀才,与孝廉同样重要。举人侧重政治才干,人数较孝廉为少。贤良方正文学科,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选出能“究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三科中,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在学问。可以这样说,三科取士是政治,也是文化行为,对化导社会以道德立身。以学问扬名,有着非常实在的作用。征辟也是两汉征集贤土为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中央地方并行。在中央有皇帝征辟和公府征辟,在地方有州郡的征辟。皇帝的征辟最荣耀,但不经常。公府和州郡的征辟是士人主要的人仕途径。因为两汉风尚是,有名望的公卿,以能罗致天下名土充当自己的幕僚为
21、荣,所以,天下英才俊士,往往以此作为出身捷径。汉代的考试是与察举相伴而行的,察举出来的人是否任用,还须经过各种考试,种类有皇帝策试、公府考试、博士弟子课试等。以上内容就是两汉选择官员的文化标准。 16.简述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后果。 答:统一西晋王朝的旋生旋灭,是大一统帝制文化阶段性走到尽头的结果。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的势力膨胀,根本妨碍着统一王朝的稳固。从主观上看,作为王朝官僚阶层主干力量的世家大族,未必有意地要分裂,充其量只是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但问题出在这个阶层由于获得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而变得无所作为、精神腐朽。自从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
22、已经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由于这个阶层高官厚禄可以世袭,带来的多是腐败的后果。这后果主要有两点,一个重要表现是士人的不恤国事,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奢侈腐朽。而奢侈的生活要维持,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搜刮民财,贪污受贿之风大行其道。国家如何不亡。所以,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其后果就是:从西汉重儒术起,几百年培育起的一个对维系社会政治有重要职责的阶层,到汉晋之际,已经被权力腐蚀,负不起它应负的政治责任,因此,西晋灭亡是必然的。 17.简述南朝士族统治及士族文化的形成原因。士族统治:1、东汉以后,是士族操纵地方权力,经西晋到南北朝时期,中央权力几乎都揽纵在大族手里。2、大族在政治及其
23、他方面的得势,更助长了他们的门阀观念,士庶之别,判若云泥。3、大族的炙手可热,埋下了衰亡的根子。表现为在政治事务上变得及其懒惰,当官一定得是清闲的,任何忙碌的管制通通不干。 士族文化的形成:1、世家大族的心理依据是他们的书香门第,当他们在政务上懒得多问时,把大量的热情投入到文人的雅事之中。2、南朝的寒门就是当了皇帝,也不忘当诗人,把士子召集在身边,附庸风雅地吟诗弄赋。3、全社会尊重文章日益高涨,后来唐诗的鼎盛在很大程度上是南朝的风尚拖带出来的。4、玄风大畅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5、玄学玄理带动了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18.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答:佛教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
24、汉武帝通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也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土。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而早期的传教者为西域胡僧。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十分迅速,到三国时,据载在今徐州一带就有成千上万的信众。也大概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人有了正式的出家人,以后人数迅速增多。到了魏晋之际,佛教教义已经以大乘经论为主。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教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鸣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后期以涅架学为主,代表人物是道生。佛教在南北朝的发展,是有南北之分的。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对佛教都有极大的热情。皇帝信佛以梁武帝为最甚。他曾经四次出家,大臣每次都用上亿的钱把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 概论 复习资料 大全 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