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docx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水浒传欣赏 第 21 课时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
2、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概念: “小说” 志怪、志人 传奇 话本 演义 小说 时间: 汉代结束以前 主要魏晋 唐宋 宋元 明清 近现代 阶段: 萌芽、起源 发展 成熟 变迁 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文言。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 汉代杂记、史传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唐传奇 宋元话本 明清长篇
3、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历史演义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历史演义从“讲史”发展而来,英雄传奇的源头是“小说”。 四、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阅读“课前提示”。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
4、物形象。 它长于描述战争。 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 1 - 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三国演义的主题辩解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
5、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2、了解水浒传及其作者。 阅读“课前提示”。 水浒传内容简介。 水浒传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第一,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这是全书所具有的客观意义。 第二,水浒传也是一部忠义思想的颂歌。 第三,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
6、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五、布置作业 1、预习曹操献刀和李逵负荆两篇文章。 2、精读曹操献刀,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第22 课时 曹操献刀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意义。 2、学会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鉴赏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了解作品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
7、鼎立”指哪三国? 3、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何时?终于何时? 4、魏、蜀、吴三国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5、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 6、三国演义创造了“三绝”形象,哪“三绝”?各指谁? 7、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哪三场战争? 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 10、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故事? - 2 - 解读文本 1、梳理情节 曹操借刀 曹操献刀 路遇陈宫 错杀伯奢 2、品味语段 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 C、操藏
8、刀辞别众官面去。 有志,有勇,有谋 分角色朗读献刀 A、操径入。 勇敢、果断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C、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 D、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献上恩相。” E、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分角色朗读遇陈宫 A、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奸诈,狡猾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C、“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胸怀大志 D、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 有感召力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分角色朗读杀伯奢 A、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当窃听之。” 多疑 B、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C、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
9、D、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 3、教师总结 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 课堂争鸣 多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1、曹操的功与过 2、曹操与刘备的“黑”与“厚” 3、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第三题:用现代汉语改写“曹与宫坐久”一段。 - 3 - 第 23 课时 李逵负荆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10、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11、,否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可见大家对李逵有一定了解,那么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下几句话,你认为李逵最不可能说哪句。 1、“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2、“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
12、枷在号衙门前示众。” 二、梳理 自读课文,复述大意。 请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证对证负荆 救救出刘女 贺设宴庆贺 三、赏析 1、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2、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 听信刘太公 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女,
13、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不出一年,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大闹山寨 “黑旋风”不是虚名,脸一黑,宋江便懵了;板斧旋一旋,宋江就疯了。当然这是开玩笑,“黑旋风”这个名号也可表现出李逵的急躁鲁莽。 具体分析: a. 李逵为什么要砍旗扯字? - 4 - b. 李逵这么莽撞,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 附:板书设计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忠诚与正义 证对证负荆 鲁莽 纯真与直率 救救出刘女 孝顺与善良 贺设宴庆贺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单元目标 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
14、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第24 课时 导入新课 可从让学生演唱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导入,通过歌曲来渲染研学情境把学生带到研讨文学作品的氛围中来。 一、谈神说鬼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神鬼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就你所了解的向老师和同学做一介绍。 2、西游记、聊斋志异同属于神鬼小说,根据你的了解和阅读,哪部小说的哪些情节或人物给你的印象深刻?谈谈你的看法。 3、西游记、聊斋志异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白话章回体“神魔
15、小说”和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结合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二、大话西游 1、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你心中的西游记。 2、海选部分学生充当不同角色表演西游记中的一些精彩情节。 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这四人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位,最不欣赏的是哪一位?为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4、你认为西游记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谁?谈谈你的理由。 5、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与上一单元三国演义水浒中塑造的人物有何不同? 6、完成学案“文本细读”中的部分题目。 三、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材料,以便课堂交流 1、汇集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精彩段落,并对其性格
16、做简要分析。 2、查阅史料,分析西游记写人方面的突出特点。 3、搜集聊斋故事 - 5 - 第25课时 教学目标:节选部分人物形象欣赏;了解西游记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 导入: 可以让学生讲述西游记中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是多个学生讲,目的是营造浓厚的学习兴趣。 自读感知 让学生速读节选部分的内容,并复述故事情节。 导读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跳读全文,勾画精彩语句或段落,思考小说写人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 品读赏析 1、让学生跳读全文勾画描写孙悟空精彩段落,并细读赏析,体会孙悟空性格特点。 孙悟空: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 2、学生结合语段,自行探
17、讨猪、沙性格特点。 猪八戒:憨厚、纯朴而又食、色两欲 沙僧:任劳任怨、老实本分、嫉恶如仇,在孙悟空与唐僧之间起到调和平衡的作用。 3、回顾全文,结合实例,谈谈在孙悟空身上是如何体现“三位一体”的写法特点的。 悟读运用 1、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府周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凡拿到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此话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在节选文本中也有这样的语言,试找出分析其社会意义。 2、西游记的主题一直
18、是人们争执的焦点。建国以来,从主题矛盾说,主题转化说一直到近几年来的安天医国,诛奸尚贤说、反映人民斗争说、西天取经本体说、歌颂反抗,光明与正义说、歌颂新兴市民说和宣扬心学、鼓吹投降说等等。可谓是众说纷纭,争执不休。再看看眼下形势,新的观点、看法正在酝酿之中。你学过本文之后,结合你的认识你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哪一说?还是另有别说? 。 参考答案: 西游记是一部寓意性的神魔小说。通过大闹三界和西天取经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既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现状,又展示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勇于胜利的西游精神,也突现了作者希望世道清平、社会
19、安定、皇图永固、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乾坤的入世思想。假如说,这个结论不无道理,较为接近作品客观实际的话,那么,这不妨也作为西游记主题的又一说吧! 第26课时 教学目标:表达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话题投放 西天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和品性的考验,更是一次痛苦的磨练。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也是如此吗?人的一生中,不是都有欲取之经,都有一条西天之路吗?学过本文,结合自身实际你有哪些感想和启示。 二、安排活动 1、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每组均在个人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小组的感想与启示。 2、在全班内海选主持人,并让其了解各组的情况。 3、全班内交流感想、体
20、会。 三、写作 根据课堂的交流,结合个人的体会,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6 - 四、作业 1、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作标题。如西游记九十九回的标题是“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回的标题是“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平仄、押韵和对仗。 材料一: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材料二: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
21、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第27课时 教学目标:总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引起学生兴趣,也为下面共同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氛围。 二、安排活动 一讲说聊斋故事 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可概括主要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故事的篇目。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目,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弊端”等。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
22、谈狐说鬼,品形象 1、“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 2、“你最喜欢的鬼狐形象是谁?”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说作者,论主题 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些形象?他要表达什么主旨?体现什么意图?”。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状况有关联,教师可介绍作者及当时社会情况,引导学生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中奇异有趣的故事,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深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与恨,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悟的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 第28课时 教学过程: 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欣赏,比较香玉与绛雪特点异同,赏析两部小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小说 欣赏 教案 全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