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docx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中外哲学史上的两大哲学家都对哲学做出重要的贡献。他们都在中西文化各自的传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苏格拉底是一个大师,特别是在伦理道德方面,成为了后世的楷模。曾经有人把苏格拉底比作为西方的孔夫子,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有了一个转向,从原来探讨自然界的本原转向了探讨伦理与道德问题,所以苏格拉底是一个开创性的大师。大家都知道,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是具有崇高地位的。在中西方哲学史上,各界哲学专家学者总把两位先哲在他们在时代背景、命运上、性格上、思想上、言说方式乃至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2、都做出了比较。我认为他们在德性上有共同的目的和共同的人生境界。那就是孔子的为仁由己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也离不开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连贯性,但是它却与所处时代的一般文化背景有着更加直接的关联。因此对于哲学史的研究,不仅要从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因素和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两个角度着眼,而且更应该从广义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各种哲学思想形成和演化的原因,探讨哲学思想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处于同一时期的孔子和苏格拉底来说,他们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奠基者。两人都富于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分别是在学问基础上的经验主义和在思辨基础上的理性主义。孔子的是求用
3、世的实践理性;苏格拉底的是求爱智的纯粹理性。两人都强调德性,分别志在恢复废弛的道德规范和创建崭新的生活原则。孔子的是德性伦理和美德伦理;苏格拉底的则是知性伦理和元伦理。两人都注重以其伦理思想影响政治。孔子重德治和礼治;苏格拉底重理治和法治。两人都以其文化自觉、知行合一成为彪炳千秋的光辉典范。 孔子的为仁由己。为仁由己是孔子提出来的。他在论语颜渊章中回答颜渊问仁时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意是:如果人们能够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一旦人人都能够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天下也就可以实现仁了。由此看来,实现仁全靠自己。从中可以看到孔子对
4、仁的界定已经不限于个人道德修养的范畴,而是与对社会理想实现的思考联系起来。 和孔子的为仁由己比起来那就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古罗马时期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太阳神庙门楣上的一句铭言。苏格拉底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对苏格拉底来说有两重含义:一是他认为,人不能徒劳的去研究自然,把握自然是神的职责,人的智慧在神面前是毫无价值的,人只能认识人自己。二、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即认识人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理性,也即我知道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对自己合适,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哲学 西方哲学 思维 方式 明显 差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