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舞学科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刻紧随中国传统文化无形的脉搏,其审美原则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中国古典舞则是在土壤之上生长结成的累累硕果之一。作为中国艺术的一个门类,中国古典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能够且应该反映、体现出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审美原则。中国古典舞以本土文化为基础,融合外来文化,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本文将从传统文化思想、历史文化背景两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中庸之道和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重和,这意味着对内聚之力、融合之力、
2、向心之力等的重视,各种对立皆可和。和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世间万物最本真、最常态、最具有创造性的状态,是生命之依托、生存之力量,和能生万物。无论是生活中的为人处事,还是在工作与生意上与人打交道,我们都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其实和也意味着忍让、低调、内敛等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奉行的做人原则,这些都是达到和的必要条件。 和也是中国古代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标举的就是中庸思想。他对乐舞也颇有研究,其乐舞思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子所提倡的艺术美,讲求刚而不拙、柔而不弱,反对背离中庸之道、中正平和。孔子曾在观赏过歌颂武王克商的乐舞大武后评价其尽美未尽善,而在看过以赞扬舜的文德
3、为内容的大韶之后倍为推崇,给予尽善尽美、三月不知肉味的评价。想必正是由于大韶符合中华民族和的审美标准,而大武则由于赞颂的内容与武力有关而未达到尽善。 古代人如此重和的思想决定了人们的审美原则与标准,使得中国的艺术朝着沉稳、中和、重内在这一方向发展。书法、绘画、音乐等亦如此,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更是如此。它在和精神的影响下,表现出刚柔并济、内外统一、形随心动等特点,体现出豪迈与含蓄、雄厚与淡雅的相融并重以及优美与壮美的对立统一。总而言之,在中国古典舞之中,出发点的各异最终都会归结到和的内核上。 太极之理圆 在中国文化中,圆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原型,这与古人的生命情调、宇宙意识等皆具有十分密切的联
4、系。圆不仅是中国古典舞的整体轮廓形态,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造就的民族性格的心理外化的反映。研究表明,中国人在对艺术中线条的审美上特别青睐于曲线、圆形、球体。细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富于社会历史内涵的想象与联想。也由于中国人重和,而圆形易使人们感觉到整体、永恒、圆满、美满、和谐,因此中国人喜爱圆形也就不难理解了。 太极之阴阳学说亦对中国古典舞产生很大影响。太极图本就是一种曲线和圆的美妙结合,代表着循环无穷、刚柔相济;其白面之中有黑点,黑面之中带白点,意味着阴阳相融、对立而不对抗。太极图恰当、准确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 受此影响,再加之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古典舞特别注重人体运动的
5、完整性,无时无刻不讲求延长伸展、形神兼并、内外统一。因此无论是古典舞课堂之上的元素与组合练习,还是舞台上所呈现出的精彩的古典舞剧目,都是连贯的、如行云流水般不间断的;舞者的手、腰、头、眼、运动轨迹等,自始至终都在走曲线与圆,不断延长。 中国古典舞以拧、倾、圆、曲为基本形态和态势,以平圆、立圆、八字圆为运动路线,皆是中国古典文化与精神在中国古典舞上的重要体现。人体动作与姿态上的拧、倾、圆、曲反映出中国古文化的圆融与内敛,三圆的运动轨迹则体现出古人循环往复的思维方式。中国古典舞身韵主干教材中的典型动作云间转腰、云手、燕子穿林、青龙探爪、风火轮,以及支干教材中的盘手、穿手、晃手、摇臂等,无一不与圆有
6、着密切的关系。 二、历史文化背景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每一种事物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会随着历史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对中国古典舞之剑舞来说亦是如此。剑最初的产生是打斗的需要,而发展至今天已经完全丧失其固有的属性,成为舞蹈、武术中的一种道具。在中国古典舞之中,剑舞更是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下面,我将以中国古典舞的道具舞蹈剑舞为例,论述历史文化背景对中国古典舞的重大影响。 剑舞的产生:商汉 剑是一种古老的兵器,其历史久远,时至今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古剑起源于商代,其主要作用是防身自卫。随着剑的产生,剑术也出现了。在春秋战国后期,剑的制造工艺得到改善,精致
7、而锋利,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武器;由于战争需要,剑术的发展得到很大的提高。 至汉代,由于剑身轻薄易断,其攻击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出现之后,剑的威力大幅度下降。由于骑兵交战中主要的攻击手段是砍杀,很少有刺的动作,于是环柄刀代替了剑。至东汉末年,剑几乎完全被环柄刀取代,其作为武器的作用逐渐消失。但是剑术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人人喜欢击剑与佩带宝剑,击剑、佩剑之风颇为盛行。许多文人墨客、君子武士将剑作为随身携带的防御之物,并与剑结下了不解之缘。董仲舒春秋繁露曰:剑在左,刀在右。剑在左,青龙象也。人们不仅用剑来防身御敌,有时饮酒作乐之后,也可执剑而舞以抒情感怀。持剑起舞多是一时兴起,有感而发,如人尽皆知的史记鸿门宴一典中项庄舞剑的故事。此时的剑已经不再多用于战场与杀戮,人们更多地把剑当作一种配饰与礼仪。西汉时期,剑作为一种道具进入艺术表演领域。那时候的剑舞常与杂技结合表演,不仅增加了舞技的难度,而且增强了舞蹈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赏者。在汉代,作为历史状态的剑舞,已经是百戏中舞蹈艺术中的一种道具舞之一,并有舞单剑、舞双剑与独舞、双人舞之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