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docx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时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关于世界构成有“阴阳五行说”、 “元气说”等,并产生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中国古代自然观 阴阳五行说 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动、冷、暗、湿、柔等等。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阴阳家认为,五行按照一定的顺序,相
2、生相克四季的顺序,与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一致的。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 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科学方面,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对立统一的客观面貌,并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并不断得到细致化和丰富化。在这种理论中,很少有意志论和目的论的主观臆测,而更多的是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的倾向。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对促进中医的确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医理论的直观性、模
3、糊性、超稳定性,这些特点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理论的出路在于保存阴阳五行理论整体性、辩证性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走出阴阳五行的怀抱,与现代科学结合才能发展。 元气说 早在殷周时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说,周易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产过程。“太极”是宇宙的总根源,也就是指元气,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八卦中对立的卦象以刚柔相济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天人合一 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采用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人认为,人是天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为的根据,一定要在天的行
4、为中寻找。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何以成之?就要通过礼乐的教养,也就是文明和文化。假如没有文明和文化,宇宙就像是一个未成品,宇宙本身也会感到不完全的痛苦。 从对以上观念的概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观的思想与其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密切相关,人们对自然的理解附属于对人的理解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其中与中国的封建统治有很大的关联,古代封建统治者为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自然观 及其 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