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docx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鉴 古人说曹操诗歌具有“霸气”,其实所谓“霸气”,正是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的流露。曹操通过观沧海所体悟出的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是含纳万物、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具有挥洒酣歌、刚健挺拔的阳刚之气。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
2、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品鉴 诗的基本内容在题目中已经传达了出来,诗人在黄昏时分,居高临下,还望京都。“白日”二句写京邑巍峨的宫殿,“丽”显示出光泽感。“余霞”四句写京邑郊外景致,为小谢名句。轮廓清晰,音节圆转,属对精工,秀气成采,故李太白诗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结尾数句抒发去国怀乡的惆怅之情,从中折射出谢跳等士族文人内心深处的危惧与苦闷。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品鉴 真实、生动地层现了塞北草原辽阔苍茫的北国风光,与江南水乡的秀美迥然不同。“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简洁空灵,“风”是动力,有了“风”
3、,由静态的美转化为动态酌美。风格浑朴自然,悲壮激越,折射出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品鉴 “青山”、“绿水”对仗工丽,“潮平”、“风正”恢宏而新奇。“悬”字妙。“海日”两句妙绝千古,殷蹯云:“诗人已来,少有此句。”(高棅唐诗品汇)“生”、“人”二字写活了“海日”、“江春”。尾联透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5.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
4、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凡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品鉴 清人王阊运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竞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曲,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湘绮楼说诗卷一)闻一多先
5、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题中五字皆为名词,是五种自然美景,五景组合成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其中以“月”为主体。在空灵而迷茫的月色中,诗人展现大自然的奇丽景色、驰骋神思于天人之际,咏叹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将澎湃的诗情与深邃的哲理水乳交融般地结合为一体。 6.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品鉴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
6、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7.临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品鉴 在盛唐诸公中,盂
7、浩然年岁较长,又被时人视为飘逸之高士,然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沉雄空旷,足以显示盛唐气象。 8.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品鉴 “空山”非山空也,实为心空。“心空”并非心中无景,心中无情,而是心中无俗景,心中无俗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幽清明净,毫无纤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清纯如水,渔翁返朴归真。楚辞招隐士曰:“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反其意而言之,“空山”不空。 9.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睛众壑殊。
8、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品鉴 首联是远眺之景;次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抛开了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只抓住“白云”、“青霭”来写,一切景致都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令人似乎如人仙境。第三联是诗人登临绝顶、游目四周时的所见之景,俯瞰群山,尺幅万里。尾联交代出诗人已下至山谷,尽管天色已晚,但游兴未减,意欲借宿一夜,明日再游。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痴迷和山水对诗人的魅力。全诗清逸挺秀。 10.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品鉴 诗人以动显静,以声衬静,通过桂花飘落、明月东升、山鸟夜惊显示了春天夜晚恬静幽美的自然景色,也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动。 11.竹里馆 王
9、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品鉴 没有诗眼,没有警句,只是自然的写实,但它足以打动人心。景是清幽的景,幽深的竹林,皎洁的明月;人是闲逸的人,独坐幽篁,弹琴长啸。在平淡自然的外表下,给人以幽静绝俗、超然物外、神安气清的感觉。 12.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品鉴 诗人的笔下芙蓉花不像一种花,它似山中高士,高雅、圣洁、孤独、寂寞。同时,它昭示出即使是在没有人迹的地方,自然、生命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停地推移运行。 13.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品鉴 空山寂寂,偶闻人语,林深苔青,斜阳复照
10、。写空山偏从有声有色处着笔,愈见其空;写幽暗偏从返影复照处写,愈见其暗。在空山、在深林、在黄昏,一抹夕阳使幽暗的背景中注入了一道金光,画面因有这道金光而充满了生机活意。 14.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品鉴 全诗明丽如画,次联气象壮阔,自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不同。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云:“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非也。诗人故无人送别,然有水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岂非送别意?山可以相看“两”不厌,水自然也与诗人难舍难分。 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经典 山水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