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1.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开创了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谢灵运开创了对山水幽胜的探寻,山水田园诗的题材逐渐进入诗歌领域,在此基础上,谢朓等人进一步丰富了山水诗的内容和写作技巧。初、盛唐,富庶的社会经济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唐代士人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风气提供了物质条件,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水田园诗的繁盛。山水田园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境界静谧恬淡。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2.边塞诗:是指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文人借用边塞题材以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南北朝
2、写边塞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但大都局限于征人思妇、离愁别怨的表现范围。唐初民族交流和民族战争频繁,不少诗人或因胸怀立功封侯的大志投笔从戎,或因仕途失意到边塞幕府供职,这些经历为唐代边塞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础。艺术上,盛唐边塞诗既继承了建安诗“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风骨,又吸收了六朝善写离愁别怨的长处,形成了悲壮高昂的基调和雄浑开阔的意境。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 3.王维、孟浩然山水诗对比: 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2孟浩然对景物描写即兴而发,诗语自然纯净,将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合,无刻画痕迹,比王维的诗更显淳
3、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王维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的光和色,营造出纯美的诗境。 3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淡泊纯净之美。 4.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1诗歌内容: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有所开拓。诗人常从政治家的角度着笔,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结合在一起,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如燕歌行既有对男儿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征战给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岑参的诗歌则在反映边塞生活的广度上有所开拓。他是写边塞题材最多的诗人,诗中大量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
4、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2艺术风格:高适常采用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古,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这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岑参的诗擅用歌行而近似乐府,不用古题而自立新题。将西北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生动表现出来,具有奇伟壮丽之美。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比较严整;岑诗常杂言偶出,奇偶互见,擅于转韵,表现出奔腾跳跃的气势。 5.杜甫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达情意深曲蕴藉,回环往复,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
5、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沉郁顿挫的风格除了保留盛唐诗歌的格局和风骨外,与盛唐诗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的特点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背离,这种背离恰恰预示了一种新的诗歌创作倾向的诞生。杜甫是盛唐的最后一个诗人,也是中唐的第一个诗人。 6.怎样理解杜甫的诗史性质: 一、杜诗提供了史的事实。 杜甫诗歌许多再现了当时社会情况,提供了史的事实,如悲陈陶收京三首以及“三吏”、“三别” 二、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分别描绘了赍志去国之情,吾臣耽乐之失,到家哀苦之感,形象逼真的再现了当时社会风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的描绘出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
6、现实。 三、长于叙事 1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北征以作者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山河沦落,“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将所见进行细致描写,突出战乱对人的摧残 2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 羌村三首中在描绘诗人回家情况后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强烈的情感,“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客观再现了 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的悲苦境况。 7.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将自我形象寄予诗中 白骨成丘山,苍生竞何罪? 天生我
7、材必有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 1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既写梦境,又写仙界,境界神奇,色彩缤纷。 2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描写客观世界。 如蜀道难一诗,就融汇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描绘出一个奇险的客观世界,渲染了蜀道的艰难险阻。 三、大胆的夸张和新奇的比喻。 李白诗歌运用夸张既大胆又合理,而且往往和新奇的比喻结合运用,使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 诗歌语言清新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子夜
8、吴歌,静夜思等名篇,语言明白如话,清新朴素。 此外,他的许多直抒胸臆之作,其语言都具有直率,自然的特点。 8.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战乱使士人心态产生明显变化,大量作品失去了昂扬的盛唐风貌,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和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创造淡远的情致和细致省净的意象,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呈现出中唐面目。 9.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其纲领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9、故又名“新题乐府”。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为代表。 10.杜牧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 1用七绝写咏史诗,创作了大量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多数是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这种感触又经常带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的怀古咏史诗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赤壁 2纪行、写景诗即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江南春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3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悼之情交织
10、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早雁登乐游原 11.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1诗歌情调的幽美。 他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 2缥缈朦胧的诗境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 为了表现复杂怅惘的情绪,李商隐使用恍惚迷离的意象,使人觉得它象征着什么,又难以猜测,全诗由这样的意象构成了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诗意缥缈难寻。 这些意象似有实无、难以捉摸,却能分明带给人一种情思体验,虽难以明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头脑中浮现。因此,这种缥缈朦胧并未造成距离感和陌生感,反而能够引起亲切感和共鸣感。 3诗歌内涵上的多义性。
11、多义性与意象 A被心灵化的意象,是多种情感体验的复合体,具有非现实的色彩。 B错综跳跃的意象构成意象群或意象组合,造成了诗意的省略和间隔,需要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 大量用典 李商隐将典故的内涵加以改造,不取典故的原事,只着眼于典故所传达或暗喻的情思韵味。 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李商隐的许多诗歌所写的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整个心境,并且他的心境又非常复杂。 12. 唐传奇: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写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唐传奇源于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叙事写人亦有取于史传。从唐传奇开始,小说作者才摆脱了史家的“实录”传统,进行艺术虚构,
12、小说才真正成为作家的自觉创造。唐传奇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叙述方式,开始进行具体细微的人物、情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这些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成熟。 13.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唐人传奇以愉悦性情为旨归,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让诸色人等在作品中跃动,藉以寄寓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理想追求。 2在虚实的处理上,将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统一,将虚构和想象与布局、叙事结合在一起。 3以有限的篇幅创造奇异新颖、曲折委婉的情节。 4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肖像摹写诗化传神,表现人物特征;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学史 考试 重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6223.html